本 期 作 者 曾 振 华(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海外)
图片来自百度
【现代诗十二首】:
诗一:
我陶醉在秋韵中
文/曾振华
沉甸甸的稻穗
弯腰背着金色的谷粒
一望无际的稻田
被秋风掀起了
层层金浪
坡岗,橘子熟了
枝子下垂,果子挂满
满山的红枫叶
是秋的词藻
葡萄园的架子
吊满了熟透的葡萄
晨里,
葡萄被秋露恋着
折谢出无数的光点
火红的高粱
被秋阳点燃了火焰
在黄土高坡上
宛如一片红红的火海
地头上的农人
脸上溢满了
丰收的喜悦
那深深的皱纹里
淌着辛劳后的蜜汁
秋天,
是诗句成串的季节
是回报劳动者的时光
秋韵在枝头上,
在希望的田野里
在每一位耕耘者的心目中陶醉
诗二:
跟着自己心迹走路
文/曾振华
心在路上
前方有希望
人生不迷茫
细碎的光阴在阳光的缝隙里悄悄溜走
拽住一根记忆的发丝
尘封已久的梦落满了灰尘
是莫名的陌生
还是淡然的惊叹
似乎一切都如此虚无
放下一切所有
带着一颗素心
摇摇晃晃上路
因为生命存活的
每一瞬间
心一直在跳动
跳动的心一直活跃在前行的路上
追寻古老的传说
迎接每一个
黎明的到来
感受宇宙人间的
丰富多彩
领略生活的千姿百态
细数那古老城墙的
每一片砖块
它见证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
尊重不同的风土人情
体验人类的智慧
和人文的魅力
你会发现
心在路上
步伐跟上
灵魂就不会孤单
生活的期望
就不会磨灭
虽然生命是有限的
但是在生命的过程中
个人的经历可以是
丰富多样的
每时每刻的思想变化
都可与自己的内心
诚恳对话
遵从内心的意愿
倾听内心的声音
走自己的路
去迎接真正的自我
诗三:
赏阅苗乡几度秋
文/曾振华
苗乡温馨,
莫过于各种果实
爆满山坡
古村石阶上,
每一步都留下
岁月绵长的脚印
我的心灵,
像孩子在追遂欢笑声
感受到楚天苗乡的
诗情画意
我随手摘下
几朵白云
放在菊花中,
想反哺岁月
复杂的表情
一簇簇菊花,
一排排石鼓
是边城裸露的季节
在所有暖色的信笺上都执笔绘彩
每一段过往,
将会伴随秋菊的影子
并在上天恩赐的
缝隙间自由行走
我只想看,只想听,只想用心轻触
九月的温存
那怕是黎明与黄昏
还有人与树叶之间的风声妮喃私语,
甚至是手牵手,
肩并肩行在年轮的
花丛中总不敢
大声说话,
怕惊吓到花的容颜
幼童的小手
三番五次的抚摸花
总是傻傻地笑着,
醉秋的苗乡边城
让我偷偷用手机
拍下照片放在菊花中
迷人动魄的美,
返照出人心和大自然的融合靓丽
我伫立山村高处
痴情欣赏着苗乡边城
这迷人醉心的秋……
诗四:
品 竹 随 想
文/曾振华
甲辰年深秋,
我与至友去中坡山
去看竹
或许是风推开的杉林
远远的在旯旮里和
一众席地而坐山菇,
野菊花在窃窃私语
或许是风喊的小溪
竹脸上还有是汗珠
那是感激游客的水花
当她爬向天空的时候
那水花,
还在滚烫的冒着
蒸腾的热气
伴着清风
我只看有竹的地方
她和着啄木鸟的情诗
我只能扬起心中敬慕
又扎进细小的篇章
每每赏景得意处,
没敢忘
留下几句精词佳句。
诗五:
人在他乡思故乡
文/曾振华
生活的大风几近疯狂
终于刮断了
慈母手中纤细的纱线
尽管 沧桑的手紧攥的
那只是一段线头
战战兢兢没敢松开
而我的风筝
已开始在他乡的
蓝天下漂荡
寻芳黄山若江郎
诗情画意两茫茫
无奈独行到远方
脚踏异乡的土地
背不动故乡的行囊
我唱起了黄梅腔
憨厚的牛郎
叫我苦乐写坚强
睡梦中 七仙女的温情
吻去了我脸颊的泪霜
纵有一腔火热的心肠
但终究无能发电
虽点亮不了万家灯火
也要守护一屋的亮光
似乎轻松的日子
偏偏伴随着
繁忙的景象
生活的炊烟
异乡依然袅袅向上
暮秋夜雨缠绵
岂能孕育风暴的篇章
风慢吹 无波浪
我理应挺胸迈步
大胆勇敢向前方
后记:
人在旅途,心在家乡。都是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天空方向;都是漂泊的浮萍,难以扎根泥土他乡;故作小诗,以记录瞬间的心路别情。
诗六:
要快乐生活
得学会淡忘
文/曾振华
生活中我常想:
有些事既要努力想,也要善于淡忘
全都要的过往,
这一生
居然靠执著和较真
搭凑出青春的篇意
渐渐,学会慈祥,
只不过是
争不过人情薄凉
之后的无望
宽容和安慰
是给自己的最好武装
淡淡地看待
人世间的来来往往,不去想
烦恼的事
无聊的忙,
谁去做,谁彷惶
都会失去,
都会是遍体憐伤
忘情
忘欲
忘生死
才能得到
心胸的豁然开朗
只是过程有点长
如同夕阳回眸曙光
……
诗七:
书架上的春夏秋冬
文/曾振华
把签名都放书架上
横竖弯钩任我驰翔
甲骨文
比所有文字都深奥
就因为
承载着千年文化
依稀听黄河人、
长江水说
孟姜女的故事
挥笔的诗人
画师琴韵
江南水巷
书架上,
唐诗宋词
还在那里熠熠发光
月色黄昏
良朋好友烟酒茶水间
校园学堂承先启后
我只好在天黑之前
借一点晚霞余光
温暖照耀我的心坎
在斗室的书架上
度过无数春夏秋冬
我也想签下大名
横竖弯钩,游龙飞凤
哪怕就一天一夜
留下一点一撇也好
……
诗八:
望明月 寄遐想
文/曾振华
一缕月光
洒落在身旁
打破了夜的沉寂
星星点点闪闪发亮
那是遥不可及的梦
难以倾诉的离殇
一杯烈酒驱赶寒霜
离家的孩子
在异地他乡
月满则亏
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天地万象
清秋落叶
一地凄凉
散发着花香
拨弄琴弦
泪眼相望
暮然回首
青丝染白霜
若有来生
我愿意一如既往
还是那个
爱哭爱笑的姑娘
只要姑姑守在身旁
幸福就在身边
明月高悬
照亮那个小村庄
萤火虫为我照亮
回家的路上
许下心愿
愿亲人幸福安康
诗九:
海边弹琴赏月
文/曾振华
圆月,
从海那边缓缓升起
海起波浪,
荡着银色在海滩上
我弹起心爱的古琴
音符从琴弦上
飞出伏在浪尖上
古琴声中
今夜的圆月
已经爬上了海面
离海三尺三
坐在我身边
听琴看月的阿妹
抚弄着那长长的秀发
一脸的微笑
酒窝里盛满了月光
我弹着古琴
看着小阿妹
海风轻轻吹来
心里充满了幸福
看景,听曲,赏月;
抚琴,观海,寻乐。
好一幅美好画图
圆月、古琴、阿妹
还有我,
不就是今夜
一则动人诗篇吗!
诗十:
月亮代表我的心
文/曾振华
洁如玉,满月圆
古人称玉盘
水晶潋滟黄金波
中秋夜高悬
茫茫银汉飞天镜
玉盘伴星灿
广寒冷,夜深沉
昔亦呼冰轮
月如冰轮东方来
光冷洁无尘
银汉无声天际远
清辉也销魂
苍穹凉,月宫孤
信士拜玉兔
抬头仰望广寒宫
茕茕兔寂孤
白兔捣药与谁餐
祈福降万户
清丽影,质似兰
诗人书婵娟
婷婷婉约诗意浓
情丝醉蓝天
但愿红尘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
中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华夏儿女对月亮怀有特别的感情与期许。对月亮也有"玉盘、冰轮、玉兔和婵娟”等雅称,
本人不才,籍此为题拟诗一首,以博一笑!
诗十一:
望 月 遐 思
文/曾振华
宇宙之海深邃而浩渺
一只弯弯的小船
亮晶晶地闪烁
穿过云的岛礁
朦胧了
另一个星球上的风景
我站在另一个星球上
遥望小船
遥望小船上的女神
探索一个
奔月神话的谜底
千年的猜测 众说纷纭
猜想太久
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结
我用心
聆听你率真的歌声
那歌声
感动我的五脏肝肺
熔化了我的躯壳心灵
化为又一个
飞天梦想成真
在宇宙
你依然离我们最近
说你孤独
说你懊悔 纯属猜测
人世间的
多少悲欢离合
都在你的光影里
匆匆度过
我在你的光影里
裁剪朦胧
以美酒调颜料
发酵成诗之花
滋润艰辛的人生
让这世间的
芸芸众生、红尘过客走向快乐的天堂仙境
诗十二:
天 涯 共 此 时
文/曾振华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欲乘风而去
飞向广寒
抱一抱
捣药的小白兔
看一看
起舞弄清影的嫦娥
见一见
终日伐桂的吴刚
明月
自古与文人有情缘
寄托着
他们的喜怒哀伤
诗仙李白
曾有″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浪漫
更有
“峨眉山月半轮秋,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
感叹
诗佛王维
“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的叹咏
七绝圣手王昌龄写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不朽篇章
诗鬼李贺曾吟出
“燕山月似钩‘”
“快走踏清秋”
的千古绝唱
明月
与四大美女的命运
戚戚相关
西施
吴宫望月思恋故乡
貂蝉拜月
为了汉室家邦
昭君出塞
月下琵琶诉说衷肠
贵妃
月夜一曲霓裳羽衣舞献给盛世唐明皇
月是桃花流水的情愫
月是边塞衬托的景象
月是归心似箭的乡愁
月更是朝思暮想
家人团圆的期盼愿望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今晚我们一同赏月
一同讴歌月光
一同祭拜月亮
一叩首
愿风调雨顺山河无恙
再叩首
愿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三叩首
愿华夏太平繁荣富强
曾振华,网号云飞扬或湘西渔夫郎,首届茅盾文学诗歌奖百强诗人,华夏文圣孔子奖及新时代优秀诗人,国家中兴100名伟大诗人,长城诗歌奖十大杰出诗人、毛泽东文学奖十佳明星诗人,亦是极具影响的书法家,系怀化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怀化市气象局,现已退休。多年来,在国家、省、市主要宣传媒体及国内多家网络平台及微刊发表诗(文)上千(首)篇;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参展并获奖,多首(篇)作品已编入相关书籍中。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顾问、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