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我从杭州乘坐高铁到达北京,与一同参加“中欧艺术对话”第26次访欧代表团成员住在秋果酒店。
此次出访德国、法国、比利时三国六城,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教堂、雕塑、火车站等。进行书画艺术展及笔会。与总领事馆、比利时中国协会、孔子学院、国际学校、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等组织及当地市长、艺术家交流。
参加成员有艺术家20位,还有3位组织单位的领队及家属5位。年龄也在五十多岁至七十左右。来自北京、广东、澳门、浙江、山东、重庆、安徽、河南、黑龙江等地。专业有书法、绘画、工艺美术、武术等。
出发:第一天
9月16日8点50分,首都机场起飞。途经波兰华沙转机,再飞往德国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大约历时17个多小时。
出发之前,我就对杜塞尔多夫市进行一些了解。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位于莱茵河畔。在德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鲁尔区位于北威州境内。
杜塞尔多夫位于莱茵-鲁尔都会区核心地带,是5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与几间德国DAX指数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杜塞尔多夫为德国人口第七多的城市,城市区人口达150万。杜塞尔多夫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作为19世纪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杜塞尔多夫是德国文化与艺术的殿堂,也是世界著名的时尚和设计之都。
当晚柏林时间8点多,抵达杜塞尔多夫。晚饭后,入住杜塞尔多夫城市生活酒店。正巧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宁勤征先生住在一起。虽然旅途劳共顿,我还是向景德镇瓷艺宁大师学习更多景德镇瓷器工艺美术知识,以便之后能再创作出一些更好的景德镇瓷艺书画作品。
第二天
9月17日上午,我们去到市中心走走,欣赏欧式建筑与街头公园雕塑。去闻名莱茵河畔步行。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长廊被公认为是最美丽的滨海大道。建于1990年至1997年间,与市区相连,还可以看到标志性的莱茵电视塔,这代表着你此刻就在杜塞尔多夫。
中秋日·总领事馆交流
下午,代表团到访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杜塞尔多夫杜春国总领事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交流。
杜春国总领事代表领事馆对艺术家们来到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考察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艺术家们介绍了北威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口、工业以及与中国经贸之间往来的状况。

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杜春国总领事致辞
杜春国总领事认为艺术家们这次的到来,一定会对中德的人文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让西方的民众能够理解我们中国的艺术所表达的内涵,需要传递的思想和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多走一走,看一看。回去以后,能够用我们中国的艺术家的画笔勾勒德国、欧洲的场景。
恰逢中秋节,杜春国总领事祝愿大家中秋快乐,一切顺心顺意。
策划人余根晖先生向领事馆外交官们介绍了代表团的各位成员。并邀请代表团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致辞。
宁勤征先生以《中秋佳节,共话中欧文化交流》为主题发言。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
代表团长教授孙小东先生致谢辞。
之后,大家进行了集体合影。我也与杜总领事单独合影。代表团成员与杜总领事等总领馆人员进一步交流座谈。
我与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杜春国总领事合影
第三天
展览馆
9月18日上午,我与几位同行者,一起去欣赏了杜塞尔多夫展览馆,欣赏了一场现代艺术展。逛了步行街,领略一番街景。
展览与交流
9月18日下午,“中欧艺术对话—中国艺术特展”在杜塞尔多夫ISR莱茵河畔国际学校艺术中心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杜春国总领事,诺伊斯市副市长Ursula Platen女士,ISR国际学校校长Peter Soliman先生,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会长胡允庆先生,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对外经济文化工作委员会专职常务副会长陈凯莉女士先后致辞。
随后,艺术家们与中国驻德国总领事馆杜春国总领事、诺伊斯市副市长Ursula Platen女士及众多嘉宾合影留念,与艺术家一道观赏展览,听取艺术家对本人的作品介绍。在互动中,加深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
我参加展览的是两幅作品。一幅是山水画《廊桥之韵》。画的是我的故乡浙江庆元的名山风景与特色“廊桥”。庆元是香菇的发源地,称“菇乡”。有众多古老的廊桥,也是“廊桥之乡”。而庆元的百山祖是浙江第二高峰 ,百山祖林区又是“国家”公园。百山祖与廊桥组成了故乡美丽的风景。
把故乡的风景带往欧洲交流,也是对故乡的情愫。

在大家观展中,我还向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杜春国总领事和诺伊斯市副市长Ursula Platen女士进行了故乡介绍与《廊桥之韵》的创作思路。
诺伊斯市副市长Ursula Platen女士是主管文化的艺术家,随和而亲切。交流中,杜春国总领事还为我这幅作品欣赏作了翻译和介绍。我感到两位领导对中德艺术交流非常的重视和细心。

我还与诺伊斯市副市长Ursula Platen女士合影留

我的另外一幅是书法作品《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此次展览地为国际学校,可以说来自各国的学生都有。我也与一些华人华裔学生和家长交流。看到祖国艺术家的作品。海华华人及后裔也非常高兴。

ISR莱茵河畔国际学校董事会主席、校长 Peter Soliman先生为参展艺术家颁发了“中欧艺术对话—中国艺术特展”荣誉证书。

我为ISR国际学校捐赠了山水画作品《泛舟天下任逍遥》。校长Peter Soliman先生给我颁发了收藏证书

我为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捐赠了花鸟画作品《白头翁伴梅影舞,冬去春来岁月悠》。会长胡允庆先生为我颁发了收藏证书。此作第二天就挂于德中教育文化协会办公室。我还与作品拍了合影。

我还现场创作了扇面书法《和融万邦》,表达中国的和文化及深刻意义,赠送了参加的应邀的贵宾。

主办方为我介绍了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监事会主席Alfred Weber先生。我赠送Alfred Weber先生汉代砖拓印书法作品。这作品“君富昌”是非遗传承人王志强拓,题跋内容由我书写。
此次展览交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增加了解 ,互信,提升。
第四天:访三地
9月19日,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应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之邀,展开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之旅。代表团先后参观了位于兰根费尔德市的格拉文堡(Wasserburg Haus Graven)、杜塞尔多夫的K21现代艺术馆,并造访了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一系列深度对话。这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德两国在艺术与文化领域的理解与合作,也为未来更多跨国文化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上古堡
我为此写了散文《古堡新韵:阳光与艺术在格拉文的交响》录下全文:
古堡新韵:阳光与艺术在格拉文的交响
9月19日上午9点30分,“中欧艺术对话”访欧代表团从杜塞尔多夫市城市生活酒店出发,乘坐大巴前往格拉文水上城堡,大约一小时后抵达。
下车后,我们走过一百多米的距离,右侧是一片宽阔的大草地,远处可见几匹马在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自然风光。前方的乡间小路两旁,大树茂密成荫。透过右侧的大树,一座古建筑房屋呈直角形矗立在水上,宛如《诗经·蒹葭》中描绘的“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继续前行不远,右转一百多米,再右转,便见霍夫曼女士在城堡门洞处等待我们。
“前几天这里都在下雨。但因为你们的到来,今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洒满了整座古堡。”霍夫曼女士在古堡门外热情地迎接我们,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善意和诗意,瞬间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今天不仅阳光明媚,我们的心也因这温暖的接待而变得灿烂。
走进格拉文水上城堡的洞门,左侧是茂密的平原森林,绿意盎然;右侧则是呈“]”型的房屋。中间一棵大树格外醒目,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照在地上,为这座古堡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我们立刻决定在此留下合影,将这份美丽、神秘与友情永远定格。
此时,霍夫曼女士已带领我们走进室内。这里正举办着画展,我们赶忙跟上,聆听霍夫曼女士讲述格拉文水上城堡的历史以及画展的介绍。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会长胡允庆先生亲自为我们担任翻译,他的儒雅与才气再次让我们折服。
格拉文水上城堡(瓦塞堡之家Graven)是位于莱茵兰朗根费尔德市的重要历史建筑。这座中世纪的水上城堡首次见于1334年的文献记录,最初是一个防御性的贵族庄园。几个世纪以来,城堡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展现了其丰富的建筑风格。如今,它是该地区保存良好的水上城堡之一,见证了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此次格拉文水上城堡举办的是《加布里埃莱·利夫斯绘画与雕塑展》。加布里埃莱·利夫斯,1952年出生于杜塞尔多夫,毕业于科隆艺术与设计应用科学大学和柏林艺术大学。她的作品充满了文化开放性,展现了她对新印象和灵感的浓厚兴趣。
作为一位艺术家,加布里埃莱·利夫斯的创意种类繁多,无与伦比。她的主题、肤色和表现方式都通过个人经历、环境塑造和外部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格拉文水上城堡的展览中,包括了三十年来关于各种主题和不同技术的作品,如画布和纸上的酸蚀刻、拼贴画和青铜雕塑。这些作品表明,她的艺术发展仍在继续,永不停滞。
霍夫曼女士带着我们从一楼介绍到二楼,对每一件大作品都作了详细的解读。比如第一幅画,初看之下有些黑暗和恐惧的感觉,但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女生后面的地方有火苗与烟雾,这也可以被解读为光和希望。每个艺术家对此的看法都不同,有的看到好的一面,有的则看到不好的一面。画题是“时间与空间”,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房间靠水的一面都是极小的窗子,这是为了适应防御需要而设计的。我猜想,从这些窗子可以向外放箭,而外面的人却难以射中目标。如今,小小的窗台上都摆放着小巧的雕塑品。我向窗外望去,拍下了这特殊的美景。
今天,城堡不仅作为文化遗产存在,还成为了文化活动、展览和音乐会的中心。此外,它也是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氛围和田园诗般的环境。
两小时的观赏时间匆匆而过,但水中古老的城堡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阳光洒在古堡上,让我感到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放慢了脚步。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
K21现代艺术馆
在结束了对格拉文堡的参观后,代表团前往杜塞尔多夫的K21现代艺术馆,感受了德国当代艺术的前卫魅力。K21著名策展人沃尔夫先生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并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主要展品和策展理念。K21现代艺术馆以其创新和前卫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展出的当代作品激发了我的浓厚兴趣。
整个参观过程中,胡允庆会长亲自担纲翻译的职责,确保双方就艺术创作背景、文化脉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中国艺术家们高度评价了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并认为此次参观为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灵感,双方一致认为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对于全球艺术界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访问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
下午晚些时候,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了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位于中德共创中心的办公室。代表团与当地知名摄影师兼艺术创作家Kanjo Také先生及著名诗人、策展人也是Také先生的夫人Shia Bender女士进行了亲切交流。
Také先生分享了他将东西方艺术元素融入创作的经验,强调跨文化对话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Shia Bender女士则特别指出,年轻一代艺术家应勇于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通过跨文化合作激发新的创意与灵感。特别是两位艺术家夫妇多次来到中国,来到杭州,并且非常爱中国文化。我感到彼此更加亲近。
双方在交流中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并一致认为,中德艺术界的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彼此的艺术视野,更能为全球艺术界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代表团对此次交流活动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协会的平台展开更多形式的合作。
此次访问不仅促进了中德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度交流,还为未来的跨文化合作奠定了基础。北威州德中教育文化协会作为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积极推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作品和思想交流的机会。
我见昨天赠送胡允庆会长的花鸟画已挂于办公室中,心中也感到胡先生的工作效率与对书画家的尊重。我们又一次合影留念。
走出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三百米,就见华为办公大楼设在这里。访问团许多艺术家都用华为,我们一家一直使用华为手机。于是在这里拍照留影。华为一工作人员发现访问团。还邀请我们进去坐坐,但时间已晚,我们只好告别。
第五天 科隆行
9月20日,上午8点30分,阳光很妩媚,心情很舒畅。“中欧艺术对话”第26次访欧代表团从杜塞尔多夫市起程,前往科隆,这座德国第四大城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璀璨明珠。科隆不仅是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更以其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9点30分,代表团抵达了科隆大教堂,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瞬间征服了我的目光。
走进大教堂,宽敞而肃穆的空间,细腻而精彩的装饰,无不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与艺术的魅力。
我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先生常交流。宁大师多次访问欧洲,此行我获益多多。
科隆大教堂,正式名称为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不仅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仅次于巴黎的巴黎圣母院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它的建筑风格深受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的影响,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经历了六个多世纪的建造历程,科隆大教堂在1880年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成为了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在欣赏完科隆大教堂的宏伟之后,代表团于12点30分来到了教堂后面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这座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大量艺术品,面积约8000平方米。馆内展出了波普艺术、毕加索和俄罗斯前卫艺术的作品,是欧洲最大的波普艺术收藏地,也是德国表现主义最重要的收藏之一,以及欧洲第三大毕加索收藏地。
路德维希博物馆的成立得益于收藏家夫妇Irene和Peter Ludwig的慷慨捐赠,他们向科隆市捐赠了约350件作品,涵盖了波普艺术等多个流派。墙上挂满了过去100年来名人的重要作品,这些创造历史的作品有时引人注目,有时又具有挑战性,邀请着观众观思考与想象。
在路德维希博物馆中,毕加索的作品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位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之一,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创造性和影响力,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欣赏着毕加索及其他艺术家丰富多彩、想像奇特的作品,代表团的成员们对艺术创作和教育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次科隆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科隆大教堂的宏伟和路德维希博物馆的艺术藏品,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本土性和世界性。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既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又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各种艺术形式得以相互借鉴和创新。
这次“中欧艺术对话”的科隆之旅,无疑是一次难忘的艺术盛宴。
参与艺术家 (以年龄为序)
许澄宇\王殿友\吴马生\师树林
乔翠莲\张本平\刘武章\徐镇锁
薛济权\田跃民\宁勤征\焦丽华
孙小东\姜 银\张国洪\廖建仁
刘永涛\蔚国银\李伟华\沈翠莲
2024.9.20(柏林时间)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民进会员,书法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就学丽水学院、浙师大、中国美院等校。
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2009年浙江教育频道评选的“十大明星教师”。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首批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
CCTV央视频、浙江卫视等拍摄有8个访问片。人民日报全媒体、《中国统一战线》杂志、《浙江日报》等国内外几十家媒体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