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见 在西子湖畔 (散文)
文/张继成(河北)
那年,一个华北文学小白,一个东北大汉,因为偶然误闯文学领地,在祖国西北重镇侥幸相遇。谁成想几年之后,在江南富有美丽传说的西子湖畔再次相见,留下了一段最美凡人故事。
我与伟明兄的相识,是在三年前“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六届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上。我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一切都倍感新颖新奇。当时我正在台下拿手机拍摄领奖现场画面,恰逢伟明兄上台领奖,他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旋即转身,急切地把手机递给并没有交集的我:“你好,帮我拍张照片吧”,便匆匆走向领奖台。“好嘞”。我手持两个手机,轮番拍照。拍下了许多颁奖典礼的美好瞬间。
在颁奖典礼的采风活动中,我们同车来到了延安杨家岭。这里坐落着中共七大会址即中央大礼堂。这座大礼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外表吸收了西式建筑风格,内部采用窑洞拱形结构,是当年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建筑物。这里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因见证党的七大而载入史册。大家纷纷在此打卡拍照留影。参加采风的作家诗人们边参观边选角度拍照,我与伟明兄也相互打招呼,并互邀拍照。伟明兄惊呼“噢,颁奖时就是你帮我拍照的吧?!”我们双方都觉得分外增加了几分亲切感。于是在宝塔之下、枣园之内、杨家坪之上、南泥湾之侧,留下我们共同走过的足迹,“一壶煮沸黄河水,倾向东南酬与谁”的湖口瀑布,让我们同频惊呼……
伟明兄家居东北吉林,退休后定居在浙江杭州。他曾叮嘱我,啥时候到杭州游玩时,定当相告一聚。但由于路途遥远,只是相互隔空喊话,并不能落到实处。
今年5月初,忽然动起心思,谋划到苏州、杭州一带游玩一圈,欣赏一下才子辈出的江南美景。同时与伟明兄沟通了此事,伟明兄说:“来到杭州,一定和我联系,咱哥儿俩见个面。”由于是跟团旅游,时间一定会安排得很紧,想要见个面,其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过去与伟明兄不多的接触中,感觉他为人谦和,友善,真诚,很容易结交的那种类型。于是,我们便成了文学上的挚友,生活中的兄弟。我对伟明兄的文章,是很欣赏的,敬佩他的写作态度,写作水平,经常相互交流。他原来在地方检察院做文字工作,文学功底扎实深厚,是一个多产作家,更是我学习的榜样、楷模。
恰逢出游前2日,在翻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南国文学“中大视界”杯征文大赛入围名单及活动有关情况通知。惊奇地发现,我与伟明兄居然又同时入围。那兴奋劲比获奖本身还强烈。第一感觉便是缘分来了挡不住,确信应与伟明兄见上一面,至于见一面到底有啥意义?没去想。也许是文人相惜的本能吧。
5月12日,按照旅行社行程安排,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畅游西湖。同时与飞速成长起来的文学大咖伟明兄相见。
早晨,我与伟明兄联系,告诉他我们下午要到西湖去游玩。到西湖后,我便给伟明兄发了位置,并嘱咐他,如果今天事务繁忙,就不要过来了。再说也不知道伟明兄家的住处,距离西湖到底有多远?伟明兄还是坚称要过来一下,这让我很感动。其实这也是我最希望的,只是怕打扰他罢了。
在乘船游玩的时候,船游西湖大约半小时,伟明兄发来微信,“你先自在游,我正赶路去西湖”。游玩结束下船时,伟明兄称已到西湖,“你上岸,咱俩见”。我给伟明兄发了游船码头位置,并告知伟明兄,导游让我们在四点一刻,到“相约西子之湖”广场集合。大约3点半的时候,我与伟明兄再次互通了信息。站在小广场上,我时而看看手机时间点,时而望望四周的小路,心里急切切地唯恐错过相见的机会。
初夏的风,分外的柔。岸边的柳树惬意地摇摆着枝条,展示出情悠悠意缠绵的姿态。西湖的水宽阔无垠,游船划过,荡起层层涟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将近四点的时候,我与伟明兄终于在西湖岸边见面了,我俩都分外兴奋。几年不见,倍感亲切。虽然只有短短的10几分钟,又是匆匆相聚,但我们的友谊却加深了几许。好似两个小孩,看似没什么可唠的,却又好似有很多话说不完。这就是人情,这就是人性。我们热谈过往,探讨写作思路。然后,在“相约西子之湖”的广场拍了几张照片,留下了我们友谊的倩影。
有些人相处一辈子,未必真心;有的人匆匆一见,便可能相知相识,情谊深厚一辈子。文学让我们相识,人品让我们相知。真情,加深了我们的友谊。更愿这份情谊助力我们的写作兴趣。
西湖,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许多美好希冀。导游说,西湖是仙女梳妆时落下的眼泪,而变成的一块梳妆镜。这块镜子,如此真实。此刻,仓促的十分钟,真实映照记录了华北大地的我和大东北的伟明兄的纯真友谊。天南地北,匆匆一面,却也是加深友谊、相互学习的机会。古人云,同君一番话,胜读十年书。这次见面,践行了文人相亲的友谊情怀。
云淡风轻醉葱茏, 湖畔见证真弟兄。待到明年春风起,再来西湖看花红。
西湖,我还会来。感受西湖的美,西湖的神奇。探寻那一段段动人的醉美故事传说。
作者简介:张继成,曾在五十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和电台、电视台,刊发、播发过多篇小说、散文、诗歌、论文、新闻稿件。曾多次在全国各级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被收入获奖作品集和文学丛书。

第2届“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征稿通知(10月10日截稿)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展现美丽中国建设意见指导下,新时代中国朝气蓬勃的变化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诗文的形式,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美、悠久中国文化底蕴之美,向世界展示魅力中国精神风范和地理人文特色,经研究决定,第2届“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即日起开始征稿,拟于11月在四季温暖如春的“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全国著名旅游度假城市厦门市举办颁奖典礼、采风创作诗会,游览鼓浪屿美景,郑成功像,世界名人蜡像馆,隔海望台湾,厦门大学等系列活动。
一、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网
中华作家网
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
二、媒体支持:
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网、人民政协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中华网、新浪新闻、国际在线、环球网、法治网、中工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华人头条等近百家媒体。
三、参赛对象:年满25周岁的华语诗歌散文创作者均可参加。
四、征稿内容:
弘扬主旋律,歌咏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作者需选择代表性的作品参赛,现代诗、传统诗词、散文诗、楹联、散文随笔每人限使用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投稿无效。作品要格调高雅,意蕴优美,具有诗性,语言简洁精练,能彰显出作者的才华和创作水平,作品题材不限,发表与否不限,文责自负。
五、征稿日期:
即日起至10月10日
六、征稿要求:
1、新诗限2首共60行;传统诗词限5首;楹联限5副;散文诗、辞赋限2章每章800字以内;散文随笔限1篇2000字以内。投稿作品后必附作者100字以内简介、详细联系方式(姓名、具体地址、手机号)。
2、大赛只接收电子稿件,投稿邮箱:2497779533@qq.com,也可以微信投稿,投稿微信:zhonghuazuojiawang(邮件主题务必备注作者姓名+“第2届魅力中国”)。
统一以word文档附件发送,同时邮件正文粘贴一份,排版格式:标题+正文+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只需在第1首(篇)的标题下署名,诗歌类每首间隔2行,正文不得插入任何图片。
3、将选出优秀作品入围,公众号和网站设立大赛专栏推出,凡投稿自动视为作者授权主办方对作品的评审、编辑、宣传、发表、出版等相应权利,无稿酬。
4、参赛作品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引起的法律纠纷及争议,须定稿后再投稿,一旦入围发表不得修改、更换、撤销、删除等,为保证大赛质量,已参加其他征文大赛的作品不得再投稿本赛。
5、涉及领袖,政治时局,种族宗教,港澳台和西藏,人权,名誉权,文革,名人等敏感内容谢绝投稿。
七、评选及奖励:
1、大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主办单位聘请名家学者成立评审委员会,本着艺术质量至上,公正平等的原则,经初评、复审再及终评程序,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2024魅力中国诗歌奖、2024魅力中国散文奖,均颁发证书,无奖金奖品,不设入围奖。
2、凡获奖者给予获奖通知,邀请参加拟于12月在四季温暖如春的“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全国著名旅游度假城市厦门市举办的颁奖典礼、采风创作诗会,游览鼓浪屿美景,郑成功像,世界名人蜡像馆,隔海望台湾,厦门大学等活动。
3、获奖作品推荐在中国文学网发表,并由出版社结集出版,获奖者推荐加入中华作家网、中国文学网。
八、组织架构:
中国文学网:www.huanqiuwenxue.com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登记备案号: 京ICP备2022000699号-1
中华作家网 www.zhongguohaoshi.com/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登记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6000号-3
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
组织机构代码:MA01Y9BW-X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4MA01Y9BWX1
注册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5号楼12层1303-11号
九、诚邀合作:
为了扩大宣传及作品推荐,欢迎全国各作家协会、诗歌学会、诗词学会等组织机构及文学社团加入协办或组织团体投稿,具有一定成果的相关负责人组委会将聘请成为复审评委主席团成员之一,其他待遇私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