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杨然
——悼念杨然大哥
健鹰
一座铜像
你一直在寻找一座铜像
在诗句中提取金属和贵金属
其实,你最让我震撼的
是你和嫂子带着狗狗花卷
在邛崃山中选墓地的视频
一张名信片
一张名信片
你竟留存了几十年
上面的花朵和阳光是我画的
是寄给你的女儿灿灿的
你在几十年后拍了图片发我
有些时间是石化了的
我心中的小姑娘仍旧是小姑娘
冉义的油菜花
你在冉义
于是冉义就是杨然
此外,冉义的内涵都是多余
你在冉义中学当校长
于是冉义中学便是诗歌了
此外,冉义中学的内函都是多余
那次车过冉义没有去看你
从此冉义与我相隔一片油菜花
杨家的哥哥嫂嫂
因为一首诗歌《七月半》
你说你的全家兄弟姐妹
将我称作:杨家的诗人弟弟
于是,冉义便是哥哥嫂嫂的家了
花湫山
花湫山一定很美
每一片花瓣
都会下坠诗的意境
花湫山该是你的道场
你在这里搞诗会
那天在卓兮的院子
你说明年诗会一定邀我参加
这个邀请通透了两个世界
我去时落花铺满山道
星系
你生病的消息是龙炳兄告诉我的
那夜我在一万多公里外望天空
觉得每一处光亮的地方都有痛点
这个世界总是星星相惜着星星
对诗歌来讲,我成都的星图从来都简单
青白江几个
九眼桥几个
都江堰几个
石亭江几个
龙泉山几个
鸭子河几个
而兄和永君占有了邛崃
2024.09.28于加拿大

校长诗人端上糕点
2024年5月3日相聚卓兮院子:杨然、李龙炳、健鹰、吕力、彭毅、汪贵沿、黎正明、卓兮、中罡。
宽诗堂—沉痛悼念著名诗人杨然!
《人生无常,别离转瞬》汪贵沿
未曾料想,2024年9月27日的约定,竟化作与杨然大哥的永别。这是一个令人悲痛而又值得铭记的日子。校长诗人在诗歌的陪伴中走过了66个春秋,杨大哥,愿您一路走好。
与杨然大哥相约,始于卓兮院子。从五一到国庆,短短150天里,酒瓶变成了输液瓶,只叹世间无情。
今年五一,正是宽诗堂卓兮分堂的聚会日子。杨然大哥夫妇率先到达,随后是龙炳、健鹰、吕力、彭毅,我与正明、周中罡迟到,忐忑不安地等待校长的批评。然而,宽厚的校长不仅未曾责备,还递上水果,特别把彭毅的糕点送到我的嘴边,调侃道:"奖励你没有带兔儿脑壳。"这是我与校长之间默契的约定,那天的天空湛蓝如洗,我们以诗歌佐酒,祝福声声,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校长是我最敬重的人,他的名字——杨然,早在80年代便已如雷贯耳,甚至于我们去医院时,竟没想到查找他本名杨天福的记录。
昨日清晨,我从无锡飞回成都,生恐见不上校长最后一面。一路疾行,接上李龙炳、陈修元、桑眉与王雨。健鹰远在加拿大,通过微信托我买些水果前往探望。正明因故未能同行,请我先行一步。培培姐耐心讲述了校长的健康状况,临别时,校长与我们挥手告别,"再见"声未绝,内心依旧寄望他能凭毅力再坚持些时日。然而今日一早,噩耗传来:然哥于昨夜11时许,安然离世。
刹那间,无语凝噎……唯一的慰藉是,我们得以送他最后一程,并诵读着他亲手写就的诗篇,让他枕着诗歌安眠。
校长本名杨天福,男,汉族,祖籍四川蓬溪,1958年1月4日(农历辛酉年冬月十五亥时)生于成都。其父母为成都建筑一公司工人,家有七兄弟,杨然排行第四。小学、初中、高中正值"十年文革",18岁下放到邛崃火井山上当知青,20岁考入邛崃师范,22岁成为邛崃冉义中学教师,在该校工作39年直至退休,期间担任19年校长、成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邛崃作家协会理事长、人大副主任、教育学会会长、社科联副主席(兼职)。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科学诗人协会会员。
杨然著有《黑土地》《遥远的约会》《寻找一座铜像》《雪声》《千年之后》《麦色青青》《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那片星座就要升起》《回澜之诗》《临邛诗章》《杨然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等诗集,其成就被《青年文学》《诗刊》《国际汉语诗坛》《新诗界》等誉为"卓有成就的青年诗人""中国20世纪80—90年代重要诗人"。
杨然——当代诗坛的著名诗人,以先锋的姿态行走于现实主义的城乡大道上,不懈关注民生和时代。探问历史与命运,思索文化与时间的宏大命题。他以汉赋式的排比长行,在激情、雄辩中绽解这些命题,让人感受到50年代诗人特有的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激进的先锋诗人不同,杨然不追求尖锐,亦不迎合极端;与传统诗歌相比,他承袭了民生情感和质地的坚实,同时展示着鲜明的当代性。这种真诚的书写,坚持前倾的姿态,却拒绝姿态性的表演,使其一直保持着稳定而持久的态式。
2024.09.27贵沿在邛崃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