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艺术对话:从德国到比利时原子球塔的奇幻之旅
李伟华
这是中欧艺术对话中国代表团访欧第6天,也是充满探索与惊喜的一天。
上午10点:我们乘座大巴车,离开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向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进发。车窗外,莱茵河再次映入眼帘,它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优雅地蜿蜒在翠绿的平原之中。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两岸的树木、田野和村庄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回想起在杜塞尔多夫时,我们曾被莱茵河畔两岸的欧式建筑深深吸引,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还有那次与当地青年的愉快合影。后来我们又在科隆奇遇。从路德维希博物馆向窗望去,科隆莱茵大桥那美丽的壮观身影,都让我们对莱茵河充满了无限的眷恋。
下午约1点半:我们抵达了布鲁塞尔,这是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
途经欧盟总部大楼时,感受到了欧洲政治生活的庄重与严肃。
2点左右:在布鲁塞尔市大教堂附近,我们到了一家温州人餐馆。这里的食物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家乡,那份熟悉的味道在异国他乡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慰藉。
下午:入住宜必思世博会酒店后,我们稍作休息。步行二十分钟,就到原子球塔。这座建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妙的设计,让我们再次为人类的智慧所震撼。
原子球塔,又称原子塔,是为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而建的金属结构纪念性建筑物。
原子球塔的含义在于它不仅是科学和技术的象征,还代表了人类对和平使用核能源的美好愿望,以及比利时和欧共体的团结。这座建筑由比利时工程师安德·沃特凯恩设计,灵感来源于铁原子的结构,放大了1650亿倍后呈现。它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总高度达到102米,总重量为2200吨。每个圆球象征一个原子,圆球与连接圆球的粗大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原子球塔位于布鲁塞尔市西北郊易明多市立公园内,成为现代布鲁塞尔的标志。
它的设计表现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以及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期望。原子球塔的9个球体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底部接待大厅首先展示的是比利时的核能工厂。此外,原子球塔也是当时核武器阴影下,人类向往世界和平的象征。
傍晚:我们再次回到市中心的温州人餐馆享用晚餐。美食的陪伴让我们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天的见闻和感受。
晚上:回到布鲁塞尔的宜必思世博会酒店,我们躺在床上,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
莱茵河的美景、布鲁塞尔的文化氛围,都让我们对这次旅程充满了感激与期待。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我们将深入体验布鲁塞尔的艺术与生活,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参与艺术家 (年龄排序)
许澄宇\王殿友\吴马生\师树林
乔翠莲\张本平\刘武章\徐镇锁
薛济权\田跃民\宁勤征\焦丽华
孙小东\姜 银\张国洪\廖建仁
刘永涛\蔚国银\李伟华\沈翠莲
2024.9.28补记
李伟华: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首批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