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万年爽盘196字铭文
王德埙
引言:周灵王泄心赐臣徛(ji)本器,并命雅名为“万年爽”盘。爽者,政治明朗;君臣关系和谐清亮 。盘铭196字,为当时人记录的西周历史,其历史价值由此显现。
摘要
万年爽盘耳间距29公分,高12.5公分,直径22.5公分;重1115.5克。云山书房世传。本器为殷纣王之后人徛在春秋时期所作的记事盘。周灵王泄心赐臣徛(ji)本器,并命雅名为“万年爽”。盘铭实事求是地记录了文、武二王灭商之处心积虑,精心谋划。言周武王败其皇高且(祖)帝辛,厥其疆土。说明周王朝的确得人心而享国八百余年。八畯,即八骏。考上古音,“畯”、“骏”二字均为文韵部,精声纽,去声调,可以同音通假。故本器铭文证明《穆天子传》所言周穆王之八骏并非虚言。无锡华建文化艺术品检测中心用场共振年份检测仪器检测本器距今2567年,公元前547年,即春秋中后期周灵王泄心25年器。测年和眼鉴相一致。本器铭文达196字。基本上映证了《史记.周本记》的记载,,对于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本器铭文可以跟《逨盘》(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中国第一盘)铭文互勘。跟本器铭类似的情况有孔丘崇周。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且(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关键词
文王、武王、殷纣王、昭王、穆王、 万年爽

摹写本编码:


周文王武王盘耳间距29公分,高12.5公分,直径22.5公分;重1115.5克。云山书房世传。青铜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盘内为双符鸟纹。辅首为兽衔环。
铭文释文
文王武王征服序多,天因命可有克,厥其疆土,余配上帝。雩朕皇祖公叔。武王伐纣,大命方施。丕享用亚四域,败皇高祖。新室仲,克幽明厥心。55德幽58王方61丕囿雩败皇高祖惶中。盨
厥戈74田会昭王穆王埃政(征)四华,㓝雩朕皇高祖零伯炎可厥心。丕貯阿101于懿王雩106皇亚且懿仲葡保厥孝王夷王右成于用单雩126叔穆129星厚于政除天享于多皇祖考疑月兹有臣赐徛休天子曰爽右副福八骏有四乃先聖祖考夹先王大命克唯王乃儿祖宫臣子194方周

无锡华建文化艺术品检测中心用场共振年份检测仪器检测本器距今2567年,公元前547年,即春秋中后期周灵王泄心25年器。测年和眼鉴相一致。









考证
编码1为“文”,
编码2为“王”,
编码3为“武”,
编码4为“王”,
编码5为“征”,
编码6为“服”,
编码7为“序”,
编码8为“多”,
文王武王征服序多:言文王武王为了征服殷商作了许多准备程序。
编码9为“天”,
编码10为“因”,
编码11为“命(令)”,
编码12为“可”,
编码13为“有”,
编码14为“克”,
天因命可有克:言武王上观天象,得知天命攻伐可能顺利。
编码15为“厥”,
编码16为“其”,
编码17为“疆”,
编码18为“土”,
厥其疆土:“厥:古同“撅”,掘。”
写作于西周成王时代的《尚书·周书·梓材》:”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仲)国民越(与)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为迷。”
德埙按:此句意为周武占有了商纣的疆土。这是明确的历史记载,可补文献之缺项。
编码19为“余”,
编码20为“配”,
编码21为合体字“上帝”。
编码22为“雩”,
雩:句首助词,无意义。下同。《大盂鼎》:“雩。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赐汝鬯一卣。”
编码23为“朕”,我。
编码24为“皇”,
编码25为“高”,
编码26为“且(祖)”,
编码27为“公”,
编码28为“叔”,
按:武王伐纣之后,姬发把殷商的遗民封给帝辛之子武庚。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周武王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殷国。这里的“皇高且(祖)公叔”应该就是武王的弟弟叔。二叔在这里变为一叔,何也?待考。
又按:陕西省博物馆《逨盘》亦述及“皇高祖公叔”:“ 逨曰:丕显朕皇高祖单公,桓桓克明慎厥德,夹召文王武王达殷,膺受天鲁命,匍有四方,竝(并)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雩朕皇高祖公叔。”此“高祖公叔”为周成王时期人。
编码29为“武”,
编码30为“王”,
编码31为“伐”,
编码32为“纣”,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编码33为“大”,
编码34为“命(令)”,
编码35为“方”,
编码36为“施”,
编码37为“不(丕)”,
编码38为“享”,
丕享:周人祭祀先王用语。
编码39为“用”,连词。
编码40为“亚”,
此处用初义,祭祀、祭奠。“亚”的本义是正视的族徽和俯视的祭坛形。
编码41为“四”,
编码42为“域”,
按:四或,“或”为疆域。即四域,指四方。《毛公鼎》:“康能四(或)域”。
大命方施(丕)享用亚四域:祭奠四方。
编码43为“败”,
编码44为“皇”,
编码45为“高”,
编码46为“且(祖)”,
败皇高且(祖):皇高且(祖)指殷纣王。一般认为周武王十二年(前1044年)二月甲子日的凌晨,姬发一早就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姬发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帜指挥将士们说:"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又说:"啊!我的友好邻邦的君主,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彭、濮各族的人民,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西汉以后,高且(祖)成为中国皇帝的庙号。“高且(祖)”最初并不是庙号,司马迁在《史记》中(仲)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且(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且(祖)”。后人就沿袭下来,作为庙号的一种。
编码47为“新”,
编码48为“室”,
新室仲:历史上再次出现“新室仲”一词。
陕西省博物馆《逨盘》首次述及“新室仲”:“雩朕皇高祖新室仲,克幽明厥心,柔远能迩。”“新室仲”为周康王时期人。
①公元8年十二月,安汉公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曰新。后因称其王朝为"新室"。
②新房屋
编码49为“中”。
编码50为“克”,
编码51为“幽”,
编码52为“明”,
编码53为“厥”,
编码54为“心”,
克幽明厥心:心思深沉明智。
编码55为“”,
编码56为“德”,
编码57为“幽”,
编码58为“”,
编码59为“王”,
编码60为“方”,
编码61为“”,。
编码62为“不(丕)”,
编码63为“囿”,
编码64为“雩”,
雩:句首助词,无意义。下同。
编码65为“败”,
编码66为“皇”,
编码67为“高”,
编码68为“且(祖)”,
编码69为“惶”,
编码70为“中”,
败皇高且(祖)惶中:殷纣王落败于惊惶之中。
编码71为“盨(沫)”,
编码72隶定为“
”。
编码73为“厥”,
编码74为“戈?”,
编码74为“”,
编码75字坏。
编码76为“田”,
编码77为“会”,
编码78为“昭”,
编码79为“王”,
编码80为“穆”,
编码81为“王”,
昭王:昭王,指周昭王。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
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公元前980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虎方、荆楚、扬粤等地,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第三次亲帅六师南征,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桥梁垮塌,坠入水中,死于汉水之滨。
穆王:穆王 ,指周穆王 。《国语·齐语一》:"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见《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世本》等历史典籍。
编码82为“埃”,假作“挨”, 依次。
编码83为“政”,
编码84为“四”,
编码85为“花(华)”,华胄,即贵族的后裔。
埃政(征)四华:依次征讨四方华胄。
编码86为“㓝”,即“刑”。〔古文〕���《集韻》同���。《说文》“㓝,罰辠也,國之㓝罰也。从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易》曰:‘井,法也。’復古篇云:
���从刀幵聲,剄也。㓝从刀井,㓝法也。今經史皆通作���。”
《集韻•清韻》:“㓝,通作刑。”
编码87为“雩”,
雩:句首助词,无意义。下同。
编码88为“朕”,
编码89为“皇”,
编码90为“高”,。《说文》:“
编码91为“且(祖)”,
编码92为“零”,
编码93为“伯”,
雩朕皇高祖零伯:我伟大的高祖零伯
编码94为“炎”,
编码95为“可”,
编码96为“厥”,
编码97为“心”,
炎可厥心:他的心仁慈明智,
编码98为“不(丕)”,
编码99为“貯”, 储存。
编码100为“阿”,
编码101为“”,
编码102为“于”,
编码103为“
”的古体,即懿。
编码104为“王”。
懿王:《史记·周本纪》对懿王的描述很少,只寥寥几字:"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至于诗人所刺何事,司马迁没有明说,可能与猃狁入侵有关吧。《诗·小雅·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是一首征战归来的久戍之卒追忆唱叹之作,写出了因为猃狁入侵,懿王无力抵御,人民无家可归的现实。班固在《后汉书·匈奴传》中说:"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岂不日戒,猃狁孔棘。"也出自《采薇》,由此大抵可以认为司马迁说的"诗人作刺"应该是指《采薇》。由于猃狁入侵,周懿王被迫迁都。《史记索隐》记载:"懿王自镐徙都犬丘(今陕西兴平),一曰'废丘'。"犬丘,秦时更为废丘(《360百科》)。
(丕)貯阿?于懿王:大约为辅佐懿王之意。
编码105为“雩”,
雩:句首助词,无意义。下同。
编码106为“”,
编码107为“皇”,
编码108为“亚”,
编码109为“且(祖)”,
摘要:高且(祖)、亚且(祖)、王父考通过对鼎、■盘、墙盘等金文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先秦时期的"高且(祖)"和"皇且(祖)"一样,只是对某一先且(祖)的尊称,不是某一代先且(祖)的专称。"亚且(祖)"是在记述多位先且(祖)时所使用的一个词语,是相对于前一位先且(祖)的称谓,"王父"是且(祖)父的另一称谓,不是"且(祖)父的昆弟"。
编码110为“懿”,
编码111为“中(仲)”,
懿仲:先祖之一。
编码112为“葡”,
编码113为“保”,
编码114为“厥”,
编码115为“”,
编码116为“考(孝)”,
编码117为“王”。
孝王:古代帝王祭祀时对祖先的自称 。《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孔颖达 疏:"内事宗庙是事亲,事亲宜言孝,故升阼阶祭庙则祝辞云:'孝王某。'某,为天子名也。(《360百科》"
编码118为“���(夷)”,
编码119为“王”。
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详。周孝王侄孙,懿王的儿子,孝王的侄孙。《史记·周本纪》云:“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燮,原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继位,但他懦弱无能,被懿王叔孝王夺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诸侯又依据父死子继的定例,扶立他为帝。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后来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又尖锐化,姬燮曾烹杀齐哀公。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
姬燮继位后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为太子。 翌年姬病死。
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360百科》)。
编码120为“右”,
编码121为“成”,
编码122为“于”,
编码123为“用”,
编码124为“单”,。
编码125为“雩”,
雩:句首助词,无意义。下同。
编码126为“”,
编码127为“叔”,
编码128为“穆”,
编码129为“”,
编码130为“星”,
编码131为“厚”,
俗“厚”。
编码132为“于”,
编码133为“政”,
编码134为“”,
编码135为“除”,
编码136为“天”,
编码137为“”,
编码138为“享”,
编码139为“子”,
编码140为“多”,
编码141为“”,
编码142为“”,
编码143为“皇”,
编码144为“且(祖)”,
编码145为“考”,
编码146为“”,
编码147为“疑”,
编码148为“月(夕)”,。
编码149为“”,
编码150为“”,
编码151为“兹”,
编码152为“”,
编码153为“有”,
编码154为“臣”,
编码155为“赐”,
编码156为“徛”之别构,音ji。
编码157为“休”,
编码158为“天”,
编码159为“子”,
休:优秀、英明。
休天子:英明的周天子。
编码160为“曰”,
编码161为“万”,
编码162为“年”,
编码163为“爽?”,
万年爽:周灵王泄心赐臣徛(ji)本器,并命雅名为“万年爽”。
编码164为“右”,
编码165为“副”,
编码166为“福”,
编码167为“八”,
编码168为“畯”,
德埙按:八畯,即八骏。
考上古音,“畯”、“骏”二字均为文韵部,精声纽,去声调,可以同音通假。
八骏即周穆王之八匹骏马。《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皆因其毛色为名。另说《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本器铭文证明《穆天子传》所言八骏非虚。
编码169为“有”,。
编码170为“四”,
编码171为“”,
编码172为“”,
编码173为“”,
编码174为“”,
编码175为“乃”,
编码176为“先”,
编码177为“
”的别构,即“聖”。
编码178为“且(祖)”,
编码179为“考”,
祖考:指祖先,亦指已故的祖父或父祖辈的人。
编码180为“夹”,
编码181为“先”,
编码182为“王”,
编码183为“大”,
编码184为“命(令)”,
编码185为“克”,
编码186为“唯”,。
编码187为“王”,
编码188为“乃”,
编码189为“儿”,
按:卜辞用为人名及方国名。” “兒”用于表周代诸侯国名,又引申为姓氏“兒”,后世在姓氏义中也写作“倪”。此处念ní音”。
编码190为“且(祖)”,
编码191为“宫”,
编码192为“臣”,
编码193为“子”,
臣子: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君主制时代的官吏。亦为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与“君父”一词相对应。《史记》索隐:虽君父之尊而不夺臣子所好爱,使移其本意,是不能得也。故曰“匹夫不可夺志”是也。
编码194为“㕦+厂”,字书查无。唯形近者有
,音yí 《龍龕手鑑》音夷。 花名。《龍龕手鑑·亠部》:“���,花名。”跟文意不合。
暂释为“㕦”,音hua4喧哗;大口。
编码195为“方”,
编码196为“周”,
方周: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曾有“五服”、“五等”的说法。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