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简介】网名远景。实名肖购初。湖南省安化县人。退休教师,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深圳分会会员;湖北省吟风阁会员;长青诗社,梅麓诗协,梅山诗社,城邦诗社会员。其作品被录入《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诗中国杂志》.《诗意龙岗》《龙岗清韵》《梅麓诗刊》《梅山诗刊》等纸质媒体和网络传媒等。【作者简介】刘鹏辉(网名: 雲雾散人),高中文化,1975届知青; 2017年,从安化县供销系统退休; 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故里人。一生喜欢诗词。曾担任安化县诗词协会小淹诗社社长。曾受聘于山东济南清照文化为特约作者。现为湖南省诗词协会梅麓诗会、梅山诗社会员。 创作有诗词曲赋、汉排及现代诗歌近千首(篇); 作品(部分)发表于清照文化、湖南诗词、湘江听潮、梅麓诗刊、梅山诗刊等省内外纸质诗集和网络媒体等。
【作者简介】蕭国保,网名,百花山人。湖南省安化县人,退休教师。湖南省诗词协会梅麓诗会理事,安化县梅山诗社会员。其多篇作品被录入湖南省诗词协会《湘江听潮》,曾获全国诗词大赛优秀作品奖。
◎《秋韵》)原创)
◆刘鹏辉(湖南)
星汉长河夜照萤,晨风带露贯山亭。
扶光一束疏桐影,冷月三更蛙鼓宁。
泓滟古潭盈碧落,金丰垅畝满坤灵。
池荷竞艳犹为晚,桂苑黄花暗送馨。
【远景评诗】
这首《秋韵》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致,从星汉长河的宏大到池荷桂花的细腻,无不透露出秋日的韵味。诗句间不仅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隐含着对时间流转、生命更迭的深刻体悟。扶光、冷月、古潭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既清冷又充满生命力的秋日画卷。尤其是最后一句“桂苑黄花暗送馨”,不仅点出了秋日的丰收与成熟,也暗喻了生命的绵延与希望的播种,引人深思。整首诗意境深远,值得细品。
此诗描绘秋景,虽用词华美,却稍显堆砌,部分意象如“星汉长河”与“晨风带露”略显割裂,突兀。衔接不够自然。在韵律上,虽整体和谐,但“宁”字处押韵略显牵强。整体而言,意境尚佳,但缺乏一气呵成的流畅感,部分用词可再锤炼以提升诗的品质。总之,此诗可称佳作。
◎《白露吟中秋》(原创)
◆刘鹏辉(湖南)
丹枫炫丽漫山扬,落叶归根沃土香。
寒雨淋漓千嶂秀,暮雲虚隐万崇芳。
台前红叶题诗意,桂下金星赋华章。
皓月清凉羸锡杖,萧荷媲菊旺家乡
【远景赏析】
刘鹏辉老社长的《白露吟中秋》以白露时节为背景,巧妙融合中秋之月,绘就一幅秋意浓、月华清的绝美画卷。
此诗首联(启)“丹枫炫丽漫山扬,落叶归根沃土香”,以绚烂的枫叶开篇,寓含生命轮回之哲理,引发读者对自然更替的深思。
颔联(承)“寒雨淋漓千嶂秀,暮雲虚隐万崇芳”,雨后千山更显清秀,暮云轻绕中万物芳华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意境,引人遐想连篇,不禁对远方与未知充满向往。
颈联(转)“台前红叶题诗意,桂下金星赋华章”,由自然景致转至人文情怀,红叶与金星(或喻指中秋月)相映成趣,诗人在此情此景下挥毫泼墨,诗意与月华交织,展现了文人雅士寄情于景、以诗会友的高洁情操。
尾联(合)“皓月清凉羸锡杖,萧荷媲菊旺家乡”,以皓月之清冷、锡杖之孤寂,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而“萧荷媲菊”一句,则巧妙地将即将凋零的荷花与正盛的菊花相对比,寓意时光流转中生命的不息与希望,同时“旺家乡”三字,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引人共鸣。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家国情怀,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是中秋时节吟咏佳作,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
◎《资江记忆》(原创)
◆刘鹏辉(湖南)
往事如烟逐浪流。粼波依旧少青洲。
艨艟修造无踪影,快艇捞鱼有电钩。
日夜淘沙留陷阱,晨昏车载建高楼。
兴修水利淹纤迹,掠影平湖任鸟游。
【远景评诗】
《资江记忆》一诗,以凝练之笔勾勒了资江河畔小淹段因金塘冲水库的修建而沧桑变迁的画卷,引人深思。
首段“往事如烟逐浪流”,启人遐想,历史的轻舟在时光河流中远去,留下的是对过往的无限追忆。
中段“艨艟修造无踪影”至“晨昏车载建高楼”,对比鲜明,展现了从工业繁荣到现代建设的转型,也隐含了对环境变化的忧虑。
末句“掠影平湖任鸟游”,则以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收尾,寄寓了对生态平衡的美好愿景。全诗在怀古与观今中交织,激发读者对发展与保护、记忆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秋景》(原创)
◆百花山人(湖南)
金风吹落叶,处暑燕声稠。
荷枕银蘋渚,人依明月楼。
田园翻金浪,桂菊绽陶丘。
莫道枫叶晚,天凉好个秋。
【远景评诗】
百花山人的《秋景》是一幅引人深思的自然画卷。
①.“金风吹落叶”,秋风,这自然界的信使,带着几分凉意,几分萧瑟,轻轻拂过大地,将一片片翠绿的叶子染成了金黄,再缓缓送它们归于尘土。这不仅仅是色彩的变换,更是生命从繁盛走向沉寂的象征。而“处暑燕声稠”,在夏日的余温尚未完全褪去之时,燕子依旧忙碌地穿梭于蓝天之下,它们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也让人不禁思考,面对季节的更替,我们是否也能如燕子般,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留遗憾?
②.“荷枕银蘋渚,人依明月楼。”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倾泻在静谧的荷塘之上,荷花虽已不似夏日那般娇艳,但仍以它独有的姿态,依偎在银白的蘋草之间,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宁静美。而人们,或立于明月楼头,或漫步于湖畔小径,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幽与宁静。
③.“田园翻金浪,桂菊绽陶丘。”转向广阔的田野,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而桂花与菊花,则在秋日的阳光下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装点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这不仅是自然界对勤劳者的馈赠,也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歌。它让我们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挑战与困难,我们是否也能像秋天的作物一样,不畏艰难,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④.“莫道枫叶晚,天凉好个秋。”枫叶,作为秋天的信使,以其绚烂的色彩,宣告着秋天的到来。即便是在生命的晚期,它依然展现出最灿烂的一面,提醒我们,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美丽。因此,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轻易言败,而是要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总之,这幅秋景图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愿我们都能在这金秋时节,收获满满的感悟与成长。
◎《不忘师恩》(原创)
◆百花山人(湖南)
三尺讲台忙,师恩德泽长。
课堂传道业,卧室改文章。
沥血浇花圃,呕心育栋梁。
初衷担使命,从不话苍桑。
【远景评诗】
此诗以凝练的语言,深情地颂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动容。其优点在于:一是意象鲜明,如“三尺讲台”、“杏坛传道”等,直接勾勒出教师辛勤耕耘的形象;二是情感真挚,通过“沥血浇花圃,呕心育栋梁”等句,深刻表达了对师恩的感激与敬仰。
总体而言,此诗情感充沛,意境深远,是对教师职业崇高精神的礼赞
◎《鹧鸪天:乡思》(原创)
◆百花山人(湖南)
仰望苍穹赏碧天,峰峦叠障起云烟。
俗身渐老离桑梓,雅句方新写月圆。
情切切,意绵绵,几番展转至窗前。
愁思不觉三更晚,柳影空移夜不眠。
【远景评诗】
《鹧鸪天·乡思》以景寓情,深邃悠长。作者笔下,苍穹碧透,峰峦云烟,勾勒出一幅辽阔而略带寂寥的自然图景,寓含游子漂泊之感。俗身渐老,远离故土,却以雅句寄托对月圆之夜的深切怀念,情感细腻而真挚。情切意绵,辗转难眠,直至三更,柳影空移,夜不成寐,尽显思乡之愁,引人共鸣。此诗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曲悠扬的乡思之歌,让人在品味中深思,在共鸣中回味。
综上所述,《鹧鸪天·乡思》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清新的文笔赢得了读者的共鸣,但在意象构建、情感递进、细节描写及结语处理上仍有提升空间。若能在这些方面加以雕琢,定能使此作更加完美,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