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其匝侯赐青铜卣克秆神予翰山邦国
王 德埙
引言: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本器铭文文献令人震惊:中国道教在商代理论典章衣冠制度已趋于成熟。1、商朝其匝侯赐青铜卣克秆神给翰山邦国的仞天余君。2、商朝已经出现了道教衣冠制度“巾”“正信”,有蔽膝和佩玉。3、商朝已经出现了道教的“九元”理论(见《黄庭内景经·灵台》)。4、商代奉祀克秆神。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本器铭文文献令人震惊:中国道教在商代理论典章衣冠制度已趋于成熟。
摘要
翰山邦国克秆神规格:带梁高43公分,不带梁高40公分,腹通宽19.5公分;重6.3公斤。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公元前1198年,商代武丁后期青铜器。卣盖释文:其匝赐翰山仞天余。其匝侯赐青铜卣克秆神给翰山邦国的仞天余君。卣铭释文:侯赐巾右用成不九商斤韍百九元剖正信赐克秆神。侯赐巾:其匝侯赐道士巾冠正信。右用:让道士坐在右边尊贵的位置。古代以“右”为尊所以频繁用“右”来指要职、高位,而和“左”相联的,常为次要。九元剖正信:言商朝道教道士的帽子规格。道士戴的帽子,称“巾”,约有九种。九元剖正信:言商朝道教道士的帽子规格。道士戴的帽子,称“巾”,约有九种。“九巾”后世是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九元:为道教语、人的九窍。详见《黄庭内景经·灵台》。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本器铭文文献令人震惊:中国道教在商代理论典章衣冠制度已趋于成熟。
关键词
商代;其匝侯;翰山;克秆神;正信;巾;九元;克秆神
商朝其匝侯赐青铜卣克秆神予翰山邦国规格:带梁高43公分,不带梁高40公分,腹通宽19.5公分;重6.3公斤。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3221年,公元前1198年,商代武丁后期青铜器。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考证
卣盖铭释文
其匝赐翰山仞天余
按:今安徽省有“翰山”。翰山村隶属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位于徽州区城区西郊。
德埙按:其匝侯赐青铜卣给翰山邦国的仞天余君。
..
卣盖铭考证
编码1为“其”,。
编码2为“帀”,音zā ,同“匝”。参考楚系简帛文字

帛丙2.2,中间可以有横笔。
编码3为“赐”,。
编码4为“
”,同【翰】字。
编码5为“山”,。
编码6为“仞”,音rèn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 测量深度。 古同“韧”,坚韧。
编码7为“
”,“天”的异体字,形見《龍龕手鏡 · 一部》:「、
,古文音天」、《龍龕手鑑 · 一部》:「、
,古文音天」待考。
编码8为“余”,。
卣铭释文
侯赐巾右用成不九商斤韍百九元剖正信赐克秆神
侯赐巾:其匝侯赐道士巾冠正信。

(图片取自网络)

(图片取自网络)
右用:让道士坐在右边尊贵的位置。古代以“右”为尊所以频繁用“右”来指要职、高位,而和“左”相联的,常为次要。
九元剖正信:言商朝道教道士的帽子规格。道士戴的帽子,称“巾”,约有九种。“九巾”是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现在常用的有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太阳巾、一字巾等。一般情况下,正一派道士戴九梁巾,前面有九条直纹,纹宽约一指。也有戴庄子巾的,只是前面没有九条直纹。全真派道士戴一般戴混元巾,头顶有孔,露出发髻。也有戴庄子巾的。 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道经和史书上记载有,角巾、紫荷巾、紫阳巾,雷巾、莲花巾、九转华阳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北京道协:正信正行)。
不九: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栋梁之材之意。
韨佩,,指蔽膝和佩玉。

(取自网络)
九元:九元,为道教语、人的九窍。
《黄庭内景经·灵台》:“七曜九元冠生门。” 梁丘子 注:“九元,九辰,配人之九窍,废一不可,故曰生门。” 《云笈七签》卷八:“辞者,忧乐之曲也。结九元正一之气,以成忧乐之辞。”
卣铭考证
编码1为“侯”,。
编码2为“赐”,。
编码3为“巾”的异体字,参考甲骨文
。《说文》:“,佩巾也。从冂,丨象糸也。凡巾之属皆从巾。”
编码4为“右”,。
巾右:器主。
按:本器为掸邦其匝侯王赐给巾右的青铜器。
编码5为“用”,。
编码6为“成”,参考其异体字
。出处:《古文四声韵 · 平声 · 清韵》
编码7为“不”,。
编码8为“九”,参考甲骨文
编码9为“商”,参考甲骨文
编码10为“斤”,音jīn ,参考金文
仕斤徒戈(金)戰。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
编码11为“巿”,音fú ,古同“韍”。参考大盂鼎
。编码12为“百”,。
编码14为“九”,。
编码16为“元”,。
编码为“刯”,音gēng , 古同“剖”。
编码18为“正”,。
编码19为“㐰”,同【信】字。
编码20为“赐”,。
编码21为“克”,。
编码22为“秆”,。
编码23为“神”,。
编码21、22、23为“克秆神”,即本器人脸像之神名。古代掸邦主神。
青铜卣各部分展示:







最后再回味下铭文古朴之美: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