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杨玉环被缢死马嵬坡
作者:李铁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她貌若天仙,而且懂音律,善歌舞,艺术才能出众。当时,在人们心中,最漂亮的女子是汉朝皇后赵飞燕。李白赞美她长得美,在诗中写到“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意思是汉朝的赵飞燕只有穿上新衣服才能跟她相提并论。
杨玉环最早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正妻。是儿媳妇。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病死以后,他觉得身边没有可意的人,很是悲伤。这时候有人告诉他,杨玉环姿色非同一般,应该看一看,于是唐玄宗就召见了她。
这一看不要紧,杨玉环果然非常漂亮,唐玄宗当时就看中了。
在草原游牧民族中,流行“收继婚”习俗。只要不是亲生的,父亲死了,儿子是可以迎娶母亲的。他们的婚姻关系在南方汉族人看来有些乱,不可接受,但游牧民族觉得很正常。不过,尽管如此,也没说公公可以娶儿媳妇为妻呀!
但唐玄宗看来,把儿媳妇变成自己的妃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为了避免不同意见,顺利把杨玉环变成自己妃子,唐玄宗决定,得迂回一下,杨玉环先出家当道姑,让李瑁离婚另娶,等时机成熟了,再把杨玉环再召进宫。
就这样一番折腾,60岁的唐玄宗终于把27岁的儿媳抢到手。经过一段时间过度,唐玄宗把杨玉环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杨玉环确实非常好,自从得到她,唐玄宗把国家大事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白居易在诗歌中说他:“从此君王不早朝”。杨玉环也早已忘记了李瑁,全身心投入唐玄宗的怀抱。
她每天唱歌跳舞,到处玩乐饮宴。李隆基还专门在临潼华清池温泉修建了浴池,杨玉环经常去洗浴。
她家族所有的人都跟着沾了光。唐玄宗把她父亲、母亲都进行追封,特别是她的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右丞相,总揽朝政,掌握实权,不可一世。
由于唐玄宗比较汉化,推行的政策引起西北游牧民族的极大不满,于是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亲率大军西攻潼关,进入长安。
在安禄山进入长安之前,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部分臣子向四川逃去。当逃到陕西省兴平市西边的马嵬坡时,护驾大将陈玄礼发动了兵谏,要求唐玄宗处死杨玉环。
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便赐杨玉环三尺白绫,让她自缢。杨贵妃一看护驾的将士不容她,自己绝无生路,便在佛堂前一棵梨树上自尽身亡了,死的时候她才38岁。杨玉环死后,唐玄宗让人把她尸体用军毯包裹一下,草草殓葬,然后又匆匆登程逃亡。
离开马嵬坡时,唐玄宗把太子李亨留在当地,并把大部分士兵也留下,让李亨主持军务。李亨权衡利弊,便在宁夏即皇帝位,称为唐肃宗。唐玄宗从此失去皇位,变成太上皇。
唐军收复长安后,失去皇权的唐玄宗从四川回来,让太监到马嵬坡寻找杨贵妃的坟墓,打算重新安葬。但当时行军匆忙,大家都担心安禄山的兵马追上来,所以只是随便挖个坑,草草就把杨玉环埋葬,没留下任何标记,太监就是找不到杨贵妃的墓坑。
客观说,杨贵妃本人一生中并没有什么恶行,就会唱歌跳舞。所以很多人认为,她的死是受到杨国忠牵连。其实,自从杨玉环得宠,人们已经“不重生男重生女”。农耕社会是男权社会,人们更重视生男孩,游牧民族往往是女人当家,人们更重视生女孩,生男生女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文化倾向。
所以,与其说是护驾官兵反对杨国忠,不如说是他们对女权的恶性膨胀说不。他们认为,杨国忠并不是主要目标,杨玉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