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我这样的人》——读方玉其人其诗
文/汪贵沿
提到“儒商”二字,人们便会想到这样一个形象:既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具备卓越的经商才干。在现今社会,能既管理好企业,又能创作诗文之人,堪称儒商。方玉,便是其中之一。通过一位报社的本家文友,我与他结识。因为三观契合、性格相投,我们自然而然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乃至合作伙伴,投资和创作并行。
方玉在文化界的真名鲜为人知。曾有媒体报道过那位“酷爱文学与字画的儒商李正保”,却未曾料到,他正是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作的方玉。有趣的是,编辑们常误以为他是女性。我特意问他为何取这颇有女性颜色的名字,他笑着解释道,这是一个天赐的名字。
他讲述了一段梦境:一晚他梦见大师在空中呼唤他,“方玉,方玉……来也!”他骤然惊醒,深思这两个字的含义。一方面,它象征着一块棱角分明、温润的玉石;另一方面,它谐音“仿遇”,寓意珍惜生命中每一段相遇,每一个缘分。听完,我感觉这名字充满了趣味性和深意,梦中得名却成了一生相伴的标志。如今,“方玉”已深入人心,连他自己有时都忘却了本名,大家多称他为方总。
方玉祖籍安徽,家族书香门第,几代人多为教书先生。他自幼喜爱文学,钟情字画,尤为崇拜张大千先生。现任无锡河马消防器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些年里,他一边忙于企业经营,一边投入诗歌和绘画,乐享自身世界。
他的诗作广泛见于《音乐周报》、《姑苏晚报》、《无锡商报》、《扬子晚报》、《霞客旅游》、《2016江苏诗歌年选》、《牧言诗歌》等报刊杂志,并有诸如《你的身影我的爱》、《你有一个梦想》、《党旗下的母子情》、《茉莉花开郎归来》、《致青春》、《旅行者》、《忘了他》等歌词代表作。同时,他担任无锡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近期,方玉计划出版自己的首部诗集,以诗歌减压。他让我抽空给他写几句,作为朋友也只有勉为其难了。在经济形势严峻之际,很多企业家饱受焦虑症困扰,方玉也不例外。我与他外出活动时,他总喜欢与我同住一室,因为他一个人难以入眠,容易胡思乱想。从他的诗作里,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与习惯。
这部诗集共有136首,很多诗歌都来自于他刚入社会对青春、爱情、事业的认识与感慨,以及对生活、人生及人性的思考。特别是首篇开头以“十七岁”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十七岁这一特殊时期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观察。
诗中将十七岁比作“两片笋叶”,形象地展现了十七岁的青涩与稚嫩,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打开、展现自我的过程。“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像鱼儿隔着玻璃缸看外面的世界”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十七岁的少年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向往以及内心的些许迷茫与隔阂,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障碍去窥探未知,这种情感细腻而真实,能引起许多十七岁及经历过十七岁的人的共鸣。
原诗:
十七岁的季节/像两片笋叶/在十七岁时慢慢被 /掰开。十七岁时的我/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 像鱼儿/隔着玻璃缸/看外面的世界—《十七岁》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以直白的表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多个精妙的意象,既体现了世界的辽阔,又突出了十七岁少年内心的局限与渴望突破的矛盾。整体意境朦胧而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十七岁的独特氛围。
方玉的诗歌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前面我已介绍了他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学习就很自信。而且喜欢英雄想与英雄为伍,在诗中想象很大胆,比如:
躺在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和我一起/
成长。我来了/不是谁都可以/跨入你十七岁时的门坎/你十七岁/我也是十七岁/我想到那时/我们可以勾肩搭背。—《我是小虎》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成吉思汗和“我”置于同一情境中,即十七岁的成长阶段。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跨越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我”以平等的姿态与成吉思汗一起“成长”,赋予了古老的历史人物以鲜活的现代感,使诗歌的主题既包含了个人的十七岁成长经历,又融入了对历史英雄的想象与致敬,主题丰富且富有新意。
诗中表达出一种亲密的情感,“可以勾肩搭背”的描述,让成吉思汗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同时,也暗示了“我”在成长过程中渴望找到精神共鸣和力量的心理。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诗歌的语言也稍显平淡,缺乏一些更细腻的修辞和更深刻的内涵挖掘。在表达与成吉思汗的互动时,可能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增加一些情节或细节,使诗歌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
方玉他很喜欢独处,如对着天空发呆、数高楼、坐在河边看河水流动等,展现出一种对宁静、独处时光的喜爱和享受:
我喜欢,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我喜欢,一个人/数着面前的高楼/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河边/看着河水缓缓流动……我喜欢,一个人/听着褪色的老歌/我喜欢,一个人/托着腮帮幻想……还有/小狗尾巴对着我 摇个不停/像是喜欢我喜欢——《我喜欢》
这种情感基调宁静、舒缓,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这些独处时刻中的内心平和与满足,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喧嚣世界的远离。
诗中运用了多个生动的意象,如天空、高楼、河水、老歌、小狗等。“对着天空发呆”描绘出一种广阔而深邃的意境,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思索与宁静;“数着面前的高楼”则将城市的景象具象化,体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知;“河水缓缓流动”营造出一种流动的、静谧的氛围,与诗人的内心状态。
我读过很多诗人写关于生死的诗,但方玉的这首《写给灵魂》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觉得这位诗弟活得很通透,他以质朴而深沉的语言,道出了对生死的淡然与对自我的审视。诗人在其中展现出的豁达与超脱,令人动容。
原诗:“我希望在我死后/所有的亲人都不要哭泣/我这辈子没有做过/对不起大众的事/请我的孩子们也不要焦虑/我没有挡着他们/而干成什么伟大的事业/最多最多/也就是和他们的妈妈吵吵两句……我希望在我死后/看能否把我仅剩下的那一部分/发配到太阳上去/任由它翻滚/直至燃烧成灰烬……用五种文字写上/李某人到此一游 。”
——《写给灵魂》
“……我这辈子没有做过/对不起大众的事/……”,这是一种对自身道德的坚守,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准则,如庄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般的坚定。“和他们的妈妈吵吵两句”这种生活中的琐事,被诗人坦然提及,展现出真实的人性,让诗歌更具烟火气。
而希望死后将剩余部分发配到太阳上直至燃烧成灰烬,这种大胆的想象是头一次,他蕴含着对生命终结的坦然接受,仿佛是与世界的最后一次告别。结尾用“用五种文字写上/李某人到此一游”,更是将这种独特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后不禁陷入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方玉是好样的,是值得赞赏的。
方玉的外表与我相似,腰圆腿粗,少有文弱书生的纤细,但诗人的形象往往出人意料。他的诗作犹如温润的玉石,饱含着微风细雨般的柔情。这两年与他交往甚密,感受到他待人真诚友善,兴趣爱好广泛,尤爱音乐、诗歌和绘画,这也许正是我们相投的原因吧!他的佳作难以尽述,正如诗人龚学明所言,方玉老弟尚且年轻,还有无尽的诗情画意等待被发现。愿他在企业经营和文艺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丰!
2024年9月25日贵沿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