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精选有想之一
马秀云

人非生而知之,学而践之,从《论语》开始。今天学习第一篇《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位有修养品德的君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东西,根本建立起来了,“道”就会相应的产生。孝顺父母,长幼有序,可不可以算作人的根本?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说一个人处理好这四重人际关系:选择妻子要贤德大于美色;对待父母,要竭尽全力;对待工作单位,要忘记个人利益;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如果这样做,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至少我觉得就是一个君子。
·过则勿惮改。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能成为万世之师表,自贡认为是一位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赢得的。
·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果任凭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是行不通的。为了表面的和气,没有起码的礼教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己焉,可谓好学也己。君子做事机敏,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是一个好学生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人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矜傲慢,怎么样?孔子说很好,但是赶不上贫穷却能快乐,富贵却能谦逊有礼。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能认识自己。
我记得我的初中课本的扉页上,我总是写上一句我认为最重要、可以指导我做人做事的话,我记得写的最多的一句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那时候没有“百度”,所以我最不能理解又喜欢吟哦的是:贤贤易色。
我不记得那时候有课外书,更不记得我曾经有过一本书叫《论语》。我想我抄下来的那些句子可能是《语文》课本附录里面的,因为当我真正的翻开《论语》,里面有很多句子是我不熟悉的。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只是仅凭着论语里面几句话,穿过了我半生中大大小小的委屈,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重新学习它,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思想没有了准则,当自己不了解自己,还要以自己不确定的感受为准则的时候,生活中就充满了没法理解的事情。
四川某地的谭某,从小由奶奶带大,1996年出生,待业在家。早上7点奶奶做好早饭叫他吃饭,他表示不吃。到了8点半,奶奶见他还没吃早饭,就又叫他,他依然非常不耐烦的表示不吃。他奶奶说了句类似“傻孩子”的当地方言,谭某就记恨在心。从厨房拿刀尾随他奶奶到菜地,他奶奶回头迎面碰见他,还没说话就被他砍死,而且还大卸八块。事后吓傻了的他,倒是自己报警抓了自己。
这是一个严重不符合价值观的事件,奶奶大孙子可以说是最有爱心的了,她能想到会因为叫孙子吃早餐,在风烛残年遭到刀砍而死?作为孙子别说养育之恩,只是因为一句“傻孩子、懒虫”之类的话,就杀人?他的世界里还有什么是价值观?
有一些孩子觉得自己的不如意应该由父母亲人买单,所以找各种理由怨恨到最亲近的人身上。甚至出现这样恶性的事件。而且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例、少数人。实际上独生子女那一代人也罢,还是物质丰富后出生的零零后、一零后也罢,有几个不是被宠的跟小霸王一样,能知道忠孝友弟的能有几个?
很多人受了文化入侵的影响,竟然说2000年来一直没办法被推翻的这些国学经典,不适应这个物质的社会了。那些不相信这些思想高度提炼指引的家庭,就是那些出现问题最多的家庭。
自古至今我们追求的目标一直没变,那就是幸福。如果想幸福,那么就不能丢掉这些信念。就像你只有遵守法律才能自由,遵守纪律才能自得一样。佛家说我们的思想,一刹那就会有这样、那样几百个想法,如果你不想再费劲的在自己瞬息万变的思想里去甄别、筛选哪些是对走向幸福有用的,哪些是走形幸福的绊脚石,自己在背道而驰,甚至已经在迷途还不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那么你就把复杂的事情处理的简单一点,跟着《论语》去做、去想,去抵制那些法界、冥界的业力潜入你的思想,认清楚那些是错误的思想会怎样占据、混乱你的生命,而你只要论语里几句清新上口的话,就可以让眼前一片澄澈,认清自己,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