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雨 朗诵:杨建松

撒泼在大武汉的“秋老虎”,狠热的不象样子,闷、热、燥的把人死死的囚在或按在家中或办公室,已近中秋还不收敛,一副耍赖不要脸的形象。这次太阳公公把武汉人得罪光了,也小得罪了一些其它地方的人,重庆人得罪的最狠,抖音视频都骂街了,骂的嘴翻白泡泡,还翻了白眼,还“妈耶天菩萨耶”的叫。我家夫人因吹不得空调也吹不得电扇,早早的似候鸟的飞到利川苏马荡避暑去了,要在那里“荡”的天气凉下才回来,留下孤独的我独守庭院,些许寂寞的我,在每一个如“桑拿”的的周末里,一次次躲进书房排忧求清凉的自渡,把陈忠实写的《白鹿原》重读一遍,用了二十一个小时,把余华写的《兄弟》,用了十九个小时读完,把乔叶(女作家)写的《宝水》,用了十六个小时读完,有二次看到天泛亮还不释手。这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获得中国最高“茅盾文学奖”的,内客都是写的广袤农村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特色与苍桑变迁。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我这个农民儿子,在无数次回忆中,回到似曾相识的故乡;乡土文学的厚重风韵,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凉爽了我的心,又犹如一枝枝摇曳斑斓的文苑之花,迷离陶醉着我,蛊引忘情的我张开双臂,如痴如醉的拥吻着美丽的山村水乡……。

三十年后重读《白鹿原》,是弥补心中知道的一个遗憾,也是陈忠实先生生前痛心疾首的遗憾。当年《白鹿原》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时,一位“所谓权威专家评委”说,如果不把小说里的“露骨与低俗”删掉,就不能获奖。陈老先生很看重这个奖,忍痛删掉了五万多字,获奖后他耿耿于怀的说,删掉后的《白鹿原》只能打七十分,删掉的都是灵魂和精华……。陈老先生是枕着删掉五万多字的《白鹿原》埋葬的,现再版的《白鹿原》把五万字加进去了,再现了原汁原味的《白鹿原》,了却了陈老先生的遗愿,也了却了广大读者要窥探那“五万多字秘密”的遗憾!我想陈老先生的后人们,一定会把本色原味的《白鹿原》在他的坟头烧给他了,他可以笑傲九泉了,也可以在天堂背着手,踌躇满志的幌来度去了。由此想到所谓“黄色禁书”《金瓶梅》,重新出版后,被文学界定义唯一和《红楼梦》比美的书!还有贾平凹的《废都》中的“下流语,此处省略……多少字”!莫言那斯(他自己称谓的)的《生死疲劳》中的“魔幻淫乱”,不都出版发行了,还再度出版发行了!莫言那小子还因此“魔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于是乎可以总结出:看书学习,吸取精华,除去糟粕,鉴别真伪;开放的中国,包容了许多东西,国内和国外的,过去的和现在的!

陈忠实先生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扛鼎作家,《白鹿原》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是部史诗性的巨著,被教育部定为“大学生必读书之一”,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一样。作品不仅描绘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还深刻反映了传统宗法社会在重大历史变革中的冲击。作品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揭示了社会变迁中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把陕北汉中原上的民俗风貌、爱与恨、情与欲,本色原味的、淋漓尽致的、真刀真枪的、赤裸裸的掀了个底朝天,客观丰富的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关怀!著名学者范曾先生评价说,它是“放之欧亚,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的巨著;还有学者说,这是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并不逊色的大作品。直至今天,全世界120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我看了一部分,我个人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震撼的小说是《白鹿原》(二十一世纪初至今震撼的是姜戎的小说《狼图腾》)。陈忠实先生如果还活着,他的《白鹿原》,一定会提名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说不定获取殊荣!(诺贝尔文学奖不颁发已去逝的作者)

谈到余华作家,我们是同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去年余华先生就差那么一点点儿,成为中国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说余华就不得不说他的小说《活着》中给我悟道深刻的二段经典语录:人活着就要学会死拽活拉的往前奔;唯有活着,我们才能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通过讲述两兄弟李光头和宋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展现了人性的善恶较量、命运的无常与坚韧,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我是在含着泪、流着泪读完的。贯穿小说始终的三句经典语录还在耳边回响: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你会有“善”报的。是的,在那个极左强权的年代,是非颠倒、冤假错案,美与丑的较量,好与坏的碰撞,谁胜谁负,都是满尘的戴月风霜;是的,在变革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坚守道义,不迷失于欲望,不受之于诱惑,是我们必须牢握的道德底线。

再谈女作家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如一缕春风,一股清流,甜甜爽爽的慰藉了我的心。这部小说讲述了太行山豫北一个村庄,从传统型乡村转变为文旅特色型乡村的故事,展现了古老乡村重焕生机活力的过程。乔叶的创作风格朴实自然,语言平易简约生动,不事雕琢,却勃发英姿。小说对山里乡村的风土人情、五谷杂粮的精耕细作、果蔬的裁培种植、咸菜的腌制过程,都作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仿佛让我看到了父亲在田间劳作的身影,闻到了母亲的味道。特别是土语(也称俗语)的描述,恢愜幽默、喜笑怒骂、一张一驰、风趣自然、妙不可言。有些土语和我家乡的土语一模一样,我就情不自禁的露出会心的微笑!还有那纺线、纳千层鞋底、制土布衣、织毛衣围巾的飞针走线,荆藤编造篓筐、酿酒、制豆腐的过程,描述的生动活泼、维妙维肖。我想乔叶可能是一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女作家,或者是在山里乡村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亲自动手做过。乔叶作家的文字内容深刻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我告诉自己,等过了中秋,天高气爽,我会把《宝水》重读一遍,让自己的语言更幽默些,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

感动三位作家都以山里乡村原野作为创作的源泉,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水墨画卷,也把乡土文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乡土文学让我们领略了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空灵雨景的意境;门前的水沟、村口的槐柳、夕阳下的炊烟,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小孩、村姑村嫂和鸡鸭猪狗等原始背景。还知晓了粗犷剽悍的民风、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族归等等。时代在发展,乡村在日新月异,乡土文学也在变迁中不断筑梦飞翔,圆一个个前程似锦的“如意”梦!

我把此文题为“摇曳的乡土文苑”,是因“摇曳”的后面就有多彩多姿、袅袅婀娜、柔水轻波、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正如《宝水》中一段文字的精妙溢出:在更高的天空,有鸟在飞;在更远的山谷,有风吹过;而在更深的地下,有水正流。可以想象这水流在地面上成为溪成为河的样子,在此时的月光下,一定是金光粼粼!
雷雨笔于2024.9.5晚武汉

作者:雷雨,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专业,自幼酷爱国学,炽热的家国情怀,使他从未放下手中的笔。现为湖北某生物有限公司CEO。

编辑:杨建松(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六千多万。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