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车日 有文化:布鲁塞尔的一日穿越
李伟华
9日22日上午,天气正好,我们满怀期待地从酒店出发,心中憧憬着著名的布鲁塞尔广场。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就在我们的大巴车缓缓驶向目的地时,却被交警友好地示意停下。原来,当天是无车日,市中心对大巴车亮起了红灯,拒绝了我们的通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迅速调整出行方案,跟随领队的步伐,踏入了布鲁塞尔的地铁世界。地铁站内清爽整洁,人群井然有序,两分钟后就来了一趟车。我们是“中欧艺术对话”访欧代表团,为了团队的凝聚力,大家一致选择从同一个车门上车。车厢内宽敞舒适,大部分人都能找到座位,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经过17站的旅程,我们走出了地铁站,踏上了布鲁塞尔的街道。步行街区繁华而有序,建筑精美壮观,虽然楼层不高,但每一栋都透露着历史的韵味。

因为是周日,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无车日让骑车的人成了主角,他们或快或慢地穿梭在人群中,享受着骑行的乐趣,同时也展现出了文明骑行的风采。 步行街道上,各式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大部分都是美食摊位,街边坐满了品尝美食的人们。这种热闹而又有序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布鲁塞尔的烟火气和独特魅力。我边走边看,不时被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和诱人的美食所吸引。
大约走了25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布鲁塞尔广场。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不已,广场周围的建筑细节精致,追求完美,让人不禁赞叹连连。然而,广场的大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得多。但即便如此,广场上依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摇出美妙的音乐
老式车体验
广场中央摆满了摊位和帐篷,外面放着桌子凳子,供人们用餐、休息。还有一位打扮古典的人摇着古老的机器播放音乐,那悠扬的旋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此外,广场上还有古老的汽车和打扮古典的人,在提供体验服务,让人们感受时光倒流的魅力。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世界。
在广场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卖画的摊位,画的都是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和著名的撒尿小孩雕塑。这些画作精美细腻,让我有些心动。但考虑到对作者不太了解,且价格不菲,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购买。不过,这些画作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卡尔·马克思(原匾) 使用翻译软件后的匾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场逗留期间,我还了解到了卡尔·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的历史。他在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期间居住在这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著作。这段历史让我对布鲁塞尔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的访问团中,有一位来自山东青岛的剪纸艺术家焦丽华老师。她当场剪出了几张剪纸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目光。他们纷纷收藏了焦老师的精美作品,这种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真是太好了!
在广场逗留了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决定去看看那个著名的撒尿小孩雕塑。走了不到10分钟,我们就来到了雕塑前。雕塑前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拍照留念。我也不例外,和雕塑来了个亲密接触,感受到了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平时的样子
今天的装扮
街上的纪念队伍 这个布鲁塞尔标志性雕像“撒尿的小童”,又称小于连、尿尿小童等,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这座闻名于世的小男孩铜像坐落于市中心步行区,是一个小孩子像及喷水池的组合。这个五岁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约53厘米),但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雕像建于1619年,传说西班牙占领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打算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男孩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拯救了全城。为纪念小英雄,雕刻了此像。以往是铜像,但今天却穿上了衣服,还系上了红腰带,和路上遇见的游行队伍中的男孩雕像一致。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给雕塑穿衣服,但这份独特的仪式感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看完雕塑后,已经快下午1点了。我们在附近温州人开的餐馆享用了可口的午餐,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饭后,我们步行到皇家美术馆,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的路程,虽然一直是上坡,但沿途的风景却让我们并不觉得累。
在前往美术馆的路上,我们还参观了一些私家的美术馆和收藏馆。这些场馆虽然不大,但里面的藏品却非常丰富,让我们大开眼界。店家热情客气,让我们感受到了布鲁塞尔人的友好和热情。我对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赞不绝口,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
终于,我们来到了皇家美术馆。美术馆地上两层以古典油画为主,也有一些雕塑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家从北京来的游客,他们带着一个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小女孩非常可爱懂事,主动和我打招呼聊天。我也和她聊得很投机,还和她的父亲加了微信。我觉得带着孩子出来旅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宽视野。
这几天,与中国工艺美师宁勤征先生(中)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孙小东教授(左)等众多艺友访欧行中,我也听取艺友们的交流,日有所进。
中原美术学院院长张本平教授与外国语学院友人交流 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欣赏油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欧洲油画的魅力和价值。那些细腻精美、神态逼真的肖像画让我仿佛看到了画中人物的真实面貌;而那些壮观的大幅作品则大多描绘的是战争场景,虽然看去有些残酷,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当然,风景画则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仿佛能够带领我走进画中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美术馆地下是当代作品区,但由于时间有限,加上前几天在德国已经看过一些当代作品,我们就没有再下去观看。不过,即便如此,这一天的旅程已经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不仅领略了布鲁塞尔的风光,还体验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这一天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期待接下来的旅程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和惊喜!
2024.9.23
李伟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书画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