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中学校园》之二
《卖炭翁》和《卖油翁》的故事对当代年轻人有何启示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天是2024年9月22日秋风,所以今天也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现代化大农业活力澎湃。
今天也是星期日,在家休息时忽然回想起了当年上初中时的几个老师,一下子来了灵感,于是又来了写作兴趣。
当年(1979年春季)从杨铁初中转学到南阳初中初一的第二学期,语文课是袁维刚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办老师之一。他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特别讲究卫生,留平头发型,着装整洁。袁老师既严肃又严厉,但讲课既严肃又活泼,他讲的二篇文言文《卖炭翁》和《卖油翁》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现实主义诗歌,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生活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具体生动,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通过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生动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卖油翁的技艺高超和陈尧咨从自满到折服的心路历程,引人深思。同时,文章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刻哲理思考。
记得当时袁老师要求同学们把《卖碳翁》改写成一篇现代作文,我改写的作文被袁老师当作范文,在作文课上给全班宣读并讲评。在别人看来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光荣的事,但是每次受到老师表扬,自己感觉又增加了学习压力,因为你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小学三年级学习作文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小学语文课赵建忠老师、赵正义老师,初中语文课赵宗尚老师、袁維刚老师、余化文老师、李润民老师,高中语文课强必奇老师等),自己的语文课成绩一直保持班里前几名,特别是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作文课堂上讲评、表扬,是老师的不断教育和鼓励,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至于后来参军入伍到部队后,正是因为自己钢笔字毛笔字和写作文章发挥了比较好的特长,受到部队领导的重视,一步步走向成功!必须牢记和感恩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任老师!必须牢记和感恩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

在南阳初中上初二时语文课余化文老师担任我们初二一班班主任,他是有编制的公办老师,在当我们班主任后的第二年光荣退休。余老师对自身形象非常重视,戴眼镜留中分发型,着中山装和三接头黑色皮鞋,他语文课讲得很好,特别擅长讲作文课和古文。由于我是班里几个爱好语文、写作文比较好的学生之一,尤其是自己的语文笔记记得比较好,字迹工整,内容全面,深受权老师喜欢,作为学习榜样在课堂上提出表扬,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当时我任班里生活委员,除学好自己的文化课外,每天还要检查教室卫生,发现课桌下面有乱扔纸屑垃圾的同学记当场记下名字,这样也起到了同学们互相监督搞好卫生的作用。当一天时间内记到五名同学时,到下午放学前就宣布名单,放学后由这五名同学打扫教室卫生。我还负责每天晚自习放学后关闭教室窗户、关灯、锁门,每天早上提前到校开门。简单的说就是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第二天早上第一个到校(以后参加工作后也是最后一个下班,第一个上班,已经养成了习惯)。按照余老师的要求,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班里的环境卫生大有好转,就恢复了正常的轮流打扫卫生的制度。
生物课权化民老师,是当年党和政府给其落实政策后恢复工作,安排到南阳初中来当老师的。当时上课见第一面时,权老师戴黑色鸭舌帽,着黑色哔叽中山装棉衣、黑裤子黑皮鞋,看样子是专门为上班而准备的。因为他在农村老家西权生产队劳动了不少年,那饱经风霜的脸庞,皮肤黝黑而粗糙,双手布满厚茧,那是岁月和辛劳的见证。虽然重新当了老师,但是看起来还是一位农民老大爷(快到了退休年纪)。不过权老师看起来乐观、工作热情很高,每次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非常开心,除讲课外有说不完的话。看得出来权老师非常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因为权老师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

言归正传,再说袁維刚老师当年讲的文言文《卖炭翁》和《卖油翁》。《卖炭翁》和《卖油翁》的故事对当代年轻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谦虚、勤奋、熟能生巧以及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等方面。
首先,《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通过卖油翁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射箭还是倒油,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达到精通。这个故事鼓励年轻人要勤奋练习,不要害怕重复和枯燥的训练,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技能,达到精通。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当今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专业水平,这对于鼓励年轻人从小事做起,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卖油翁》的故事还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当陈尧咨因为自己的射箭技能而自满时,卖油翁以自己的倒油技巧为例,告诉他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技能并不是自吹自擂得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这个故事告诫年轻人要谦虚,不要因为一点成就就骄傲自满,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进步。
此外,《卖炭翁》的故事则强调了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重要性。通过描写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个故事引导年轻人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和尊重。同时,通过学习卖炭翁的故事,年轻人可以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关注和尊重的表现。
综上所述,《卖炭翁》和《卖油翁》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角度向当代年轻人传达了持之以恒、努力、勤奋、谦虚、熟能生巧、关注生活和尊重自然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古代技艺的描述,更是对当代年轻人如何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指导。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无论是在技能的学习上,还是在对待他人、待人接物和生活的态度上,都应该保持谦虚、勤奋和尊重,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附:《卖炭翁》和《卖油翁》原文
卖 炭 翁
唐·白居易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 油 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
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