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无界 心灵有约
——“中欧艺术对话”科隆行
李伟华
9月20日,上午8点30分,阳光很妩媚,心情很舒畅。“中欧艺术对话”第26次访欧代表团从杜塞尔多夫市起程,前往科隆,这座德国第四大城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璀璨明珠。科隆不仅是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更以其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9点30分,代表团抵达了科隆大教堂,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目光。走进大教堂,宽敞而肃穆的空间,细腻而精彩的装饰,无不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与艺术的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先生与中国书画院院士李伟华先生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孙小东教授
军旅画家刘永涛先生
澳门中华书画艺术协会张国洪先生
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殿友先生

科隆大教堂,正式名称为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不仅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仅次于巴黎的巴黎圣母院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它的建筑风格深受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的影响,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经历了六个多世纪的建造历程,科隆大教堂在1880年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成为了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在欣赏完科隆大教堂的宏伟之后,代表团于12点30分来到了教堂后面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这座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大量艺术品,面积约8000平方米。馆内展出了波普艺术、毕加索和俄罗斯前卫艺术的作品,是欧洲最大的波普艺术收藏地,也是德国表现主义最重要的收藏之一,以及欧洲第三大毕加索收藏地。 路德维希博物馆的成立得益于收藏家夫妇Irene和Peter Ludwig的慷慨捐赠,他们向科隆市捐赠了约350件作品,涵盖了波普艺术等多个流派。墙上挂满了过去100年来名人的重要作品,这些创造历史的作品有时引人注目,有时又具有挑战性,邀请着观众观思考与想象。

在路德维希博物馆中,毕加索的作品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位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之一,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创造性和影响力,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欣赏着毕加索及其他艺术家丰富多彩、想像奇特的作品,代表团的成员们对艺术创作和教育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次科隆之旅,不仅让代表团的成员们领略了科隆大教堂的宏伟和路德维希博物馆的艺术藏品,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本土性和世界性。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既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又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各种艺术形式得以相互借鉴和创新。
这次“中欧艺术对话”的科隆之旅,无疑是一次难忘的艺术盛宴。
参与艺术家 Artist Team
许澄宇\王殿友\吴马生\师树林
乔翠莲\张本平\刘武章\徐镇锁
薛济权\田跃民\宁勤征\焦丽华
孙小东\姜 银\张国洪\廖建仁
刘永涛\蔚国银\李伟华\沈翠莲
2024.9.20(柏林时间)
作者简介:
李伟华,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2009年浙江教育频道评选的“十大明星教师”。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首批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