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济南是最早遭受日军侵略的城市之一,长清(峰山县)军民的顽强抵抗,是山东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清是济南地区成立抗日武装较早的地区。中共长清党组织始终高举爱国团结民主进步旗帜,勇于担当、不畏牺牲,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同时,中共长清党组织积极组织抗日武装,相继建立起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直接配合了山东其他根据地的对敌斗争,长清县(峰山)开展对日伪作战1500多次。展现了长清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发生的系列真实故事,彰显了峰山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鲁豫军区一分区一团、二团、七团、十五团经常活动于孝里、双泉、马山一带,配合县大队作战,开展武装斗争。
一个个,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那段历史,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示了长清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气壮山河大无畏革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泰西地委发出《关于反扫荡、反清剿的紧急通知》,要求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各县区武装坚持地区斗争。并且出动千余民兵,携带担架,冒雪开赴豫皖边战役前线,拖住冀鲁豫战场国民党主力王敬久集团,以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莱芜战役,从而保证了战役胜利。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为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国民党第五军从汶上、宁阳压向泰西解放区,泰西大部县城、村镇被敌侵占。地委、专署、军分区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险恶形势,为避敌锋芒,保持革命力量,制定了“大部转移、少数坚持”的方针。崔子明等带领转移人员到黄河西。袁振等同志留下坚持,开展高度分散隐蔽的游击战争。相继组成了汶南支队、长清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平阿游击支队等,形成一个个小型的领导核心。泰西军民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顽强坚持,不断打击国民党军、还乡团,取得了不少战果。
1947年4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三、十纵队发起泰安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师,收复泰城。战役中,泰西军分区一团及泰西、肥城、长清等县大队密切配合,扫除外围据点,搜捕残敌。战后,泰西地区转移人员陆续返回,开展土改复查等运动,巩固解放区,为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扭转了泰西局面,全力支援前线,迎接新中国诞生。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此时,泰西地区对敌斗争的形势仍很严重。国民党整编十二师、七十三师、八十四师等部两万余人活动于这一地区,各县均有大量地主、还乡团武装。泰西军民一面配合华野三、八、十纵穿插泰西地区,配合刘邓大军南下,一面主动出击打击敌人。
8月,李文甫任地委书记。地委提出要结合复查土改和反攻支前两大任务,抓好恢复整理党组织工作。为扩大军分区基干部队,又组建了二、七团。各县武装进行充实,泰西、长清、肥城各动参1000余人,补充到野战部队。
秋天,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再次“扫荡”泰西地区,当地还乡团与之配合。10月上旬,蒋军七十三师十五旅将泰西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合围于布山一带。经激烈战斗,我突出重围,但伤亡较大。战后,还乡团反动气焰更加嚣张,向解放区变本加厉地疯狂反攻倒算,残杀革命干部、群众、积极分子。应广大群众强烈要求,地委、军分区于11月18日向聚集肥城石横据点的还乡团发起攻坚战斗,歼敌600余人。12月上旬,冀鲁豫军区组织东进战役,歼敌正规军3600余人,扭转了泰西拉锯战的斗争局面,形势大为改观。1948年1月,冀鲁豫区党委进行整党,泰西地委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在整党前期一度出现处分人过多的“左”的偏向,后得到了纠正。通过两批整党,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了战斗力,纯洁了党的队伍。3月,秦和珍任地委书记,李东潮任军分区司令员。地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与整党的指示”,开展三查三整、整理支部等工作。
5月至7月,华野山东兵团发起津浦铁路中段夏季攻势作战,泰西军分区及县武装奉命配合主力行动。我军再克泰安、兖州等城,使冀鲁豫、山东两大解放区连接起来。7月,中共鲁中南区党委成立,泰西划为鲁中南第七地委、专署、军分区,秦和珍任地委书记。地委要求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全力支援战争。之后,全区军民竭力支援了济南淮海、解放上海等战役,立下了功勋。同时,选调大批干部、部队南下,奔赴新解放区浙江、云贵川等地。1948年9月,为解放长清,全县动员组织担架150付,毛驴250头,运输车120辆,做军鞋2.79万双,送军粮32.5万公斤,有力地支援了部队。1948年9月长清全境解放,县委驻县城。
在济南战役中,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长张澄秋任指挥,副县长刘震卿任副指挥,县委书记高逢五任政委,各区均建立支前领导小组,翻身后的长清县人民勇跃参加支前,共筹备粮食75万公斤,其中加工粮食40万公斤。准备运粮大车80辆,组织挑夫600名。准备煤炭75万公斤,烧柴500万公斤,马料25万公斤,马草125万公斤。准备担架500付,小车300辆,牲畜200头,大小门板13200页,木壤11200根,其它撅、锨、锯、斧等2万余件。动用常备民工1.5万人次,临时民工2万人次。
战役中,每日有万人以上参战,担负抢救伤员、运送弹药任务,村与村、村与区、区与县、县与上级互相联络。战役结束后,县支前指挥部及时组织全县人民处理善后遗留问题。同时在"支前不忘生产,生产保证支前"的号召下,积极组织公粮入库511.5万公斤,并动员参军归队15000人次。为保证铁路畅通,全县又献出枕木2100根。
1948年12月,全县动员组织2000余人,由金益三任团长,王善臣任政委,组成渡江支前民工团,随军南下。长清民工团提出"军队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的战斗口号。支前中他们积极运送粮食、弹药、作战器材,抢救伤员,随军转战徐州、南京、上海数千公里,无一人掉队、伤亡,胜利完成支前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受到华东支前司令部表彰,并授予"浴战松沪横渡长江"支前模范锦旗。支前民工团于次年春凯旋而归,县政府举行欢迎大会。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上半叶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这场战争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解放战争不仅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格局。解放战争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全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权,国家独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取得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巨大的成就,长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些都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解放战争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启示。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这种民族精神不仅在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后来的国家建设中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民生的改善,解放战争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解放后,中国开始了土地改革和镇压贪官污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底层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解放。这些为民生改善奠定了基础,也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
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成立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作出了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为其日后的国际合作打下了基础。历史启示解放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当时的胜利,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我们要倍加珍惜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团结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而言之,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胜利不仅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更为中国带来了独立、团结、稳定、发展的新机遇。在战争胜利后,中国结束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状态,摆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控制,确立了自己的国家地位。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地委认真传达贯彻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开展反特剿匪斗争同水灾、虫灾、病灾等作斗争,进行生产自救。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生产建设。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长清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战斗历程,同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的一生,他为人民谋幸福,团结人民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解放战争是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也是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以及国民团结的考验。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推翻了蒋家王朝这个腐朽的统治体系,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解放战争的胜利深刻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带来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部分。回顾这段艰辛岁月,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通过深入挖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战斗故事和泰西以及长清人民发展的历程与影响,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更感受到泰西特别是长清人民在追求自由与独立过程中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这段历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