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高的冢圪塔》
文/贾文华
封土沉沉两千年,
逐鹿天下人未还。
历史长河腾细浪,
秦汉明月照窗前。
今天要说的冢圪塔,就是西汉丞相陈平的千年墓冢。陈平,名闻古今,是我们曹家堡村“主权”一平方公里内,自古以来,级别最高的中央官员。按古代的丧葬制度,陈平的墓不能叫陵,不能叫坟,而叫冢。从我们记事起,只知道我们村一代一代的人们都叫它冢圪塔。
秦帝国被刘邦集团和各种势力打败,在秦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大汉王朝。刘邦手下的著名大臣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功劳卓著,名留青史,声传古今。而陈平的墓冢,就座落在我们村外一二百米处。
说起西汉三朝元老陈平,那故事真是太多了。陈平出生地应在现今的中原地区河南一带。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在二世时就进入了动荡年代,各地造反起事的烽烟燃遍天下。此时,出身平民的青年达人陈平,跟随着秦末农民起义将领陈胜、吴广,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地推翻“暴秦”,争霸天下的潮流中。陈平先投魏王,遇内斗遭风险,逃走投奔到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史传,陈平是项羽、刘邦两大集团鸿门宴上惊心动魄争斗的参与者。后来,陈平又不看好项羽争夺天下的军事策略,加之自己的计谋不被项王集团重视和采纳,在失望中,悄悄脱离西楚阵营,越黄河西行又加入到汉王刘邦的势力之中。
陈平具有特别的谋算才能,且担当和抗压能力超群。陈平参加刘邦团队后,不负主公赋予的重任,他用计谋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促使范增与项王之间互相猜疑,范增因此郁郁而终。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终因战略失误,算计落空,霸业轰然倒塌,身败乌江,自刎而亡。随着刘邦阵营的最终胜出,楚汉相争的宏篇历史剧大幕徐徐落下。
当年,刘邦被楚军包围在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在重要关头,是陈平出手使出多端诡计救刘邦于绝境。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携皇威亲率大军于河北大战匈奴。后战局突变,刘邦被匈奴军队围困七天七夜无法脱身。危难时刻,还是陈平出手,用诡计再救刘邦一命。公元前200年前后,刘邦对韩信功大震主疑心重重,不能释怀。陈平伙同萧何吕后等人不顾人间道义,采用诡计阴谋,为刘邦去心病突然除掉同僚韩信。刘邦驾崩后,陈平帮吕后治理朝政忠心不二,态度耿耿。吕后死去坟土未干,陈平又联合大将军周勃,诛杀吕氏异姓王“祸乱朝纲”,匡扶汉文帝登上皇位,但又开启了太平盛世之先河的“文景之治”。陈平曾密领刘邦皇命,到河北诛杀大英雄樊哙。在权衡时局和利弊得失后,中途放弃皇命,私放樊哙一马,又恰遇刘邦逝世,他既落了人情,又获得了专权霸道吕后的赏识和重用。陈平能够审时度势,智慧果敢,在汉朝初年复杂诡异的皇室朝庭中辅佐三代皇帝,屹立不倒。作为大臣,其势其位,如日中天。陈平在他的有生之年,于激烈的楚汉相争中为刘氏集团打江山夺天下建立奇勋、在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治理中,尽忠尽力匡扶汉室,开启中华之治,为王朝创下了不朽业绩,为持续405年的汉朝及后来的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汉末三国演义争霸等故事的发生,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公元前178年,毁誉参半的陈平丞相寿终正寝,享年73岁左右。
陈平的墓园很大,占地在100亩以上,墓冢成覆斗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陈平墓冢高度还有十六七米,有五六层楼房高。经过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和中华民国,陈平墓园各种石雕和古建陪葬设施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主墓和陪葬墓两座。两千年的风吹雨打,墓冢孤零零的矗立在秦岭山北麓的田野中。陪葬墓在主墓西侧,离主墓50到100米,约为陈平墓冢的五分之一大小。陈平墓冢,可能是渭河平原上西安以南最大的封土遗迹。
长期以来,人们产生疑问,2000年前,陈平和朝庭对墓园的选址,为何靠近秦岭山脉,远离西汉京城栎阳和长安40---70公里?为何不去咸阳北塬上陪葬汉王刘邦吕氏夫妇?
经实地踏勘后我们发现,当年墓园选址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墓园地区地势很高,地形开阔,背靠中华龙脉秦岭,面向富甲天下的关中平原,东西两翼河流密布,水浪涛涛,北泄而去。站立高地,举目四望,天高地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放眼天下,沃野万里,田畴纵横,稻菽飘香。陈平贵为一国丞相,堪遍天下,终选此地千古长眠,慧眼令人羡慕。古今往事不断证明,曹家堡村所处的秦岭北麓地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应该是天下难得的风水宝地。两千年来,陈平墓上种植的千年古柏,沐风傲霜,坚韧不拔,历经风雨,高大苍桑,根深叶茂,它好与轩辕黄帝陵五千年古柏敢有一拼。
两千年前的汉代,人口稀少,陈平墓园旁边是否已有古代人家结草为庵,伴水而居,已无从考证。
十多年前,曹家堡人在陈平墓旁100米处发现一通石碑,年代属于明朝。这通石碑,离陈平墓园修建已隔1500多年。碑文记载,明朝一位曹姓将军,从南京应天府尖角里瓦子街受封搬迁到此地,与陈平墓园成为邻家。有人推测,此曹公极有可能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亲为一族。600年来,曹将军后继人丁兴旺,目前曹公后代人口预计已超千人。
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曹家堡村围攻户县共产党武装力量,曾在陈平墓上架设机关枪,居高临下,向曹家堡土城射击,掩护部队士兵向城里冲锋。紧急中,解放军增援部队赶到,国军败退撤向四五外的終南山一带。
陈平墓上狼洞很多。旧中国,讨饭饿死的路人,常被官府找人背到狼洞口喂狼,免得葬埋花费官府人工钱财。每背一个亡人,官府向出力者奖励烧饼一个。
1969年,为了防止苏联侵略我国,全国备战。曹家堡村民兵在陈平墓上修建了环形螺旋工事,做演习训练之用。曹家堡村民兵连,有国家配备的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挺,步枪四十支。每年冬季农闲训练,拼刺和实弹打靶,全员匍匐前进炸坦克等科目,训练的有板有眼。我高中毕业后,也参加过两年民兵,我们一群年轻人,身上背着步枪,步伐轻盈,心里振奋。可连续两年实弹射击考核,我硬是没打着靶牌,更谈不上十环了,当时让人非常着急。我清楚记得,我的枪是汉阳造,编号记了好多年,今天忘记了。这支老枪,可能参加过解放中国人民的武昌起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光荣战斗,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枪管的膛线都磨光了。我没有打出好成绩,心里一直遗憾。
上世纪七十年代,两千多年的陈平墓变成了砖瓦窑,曹家堡村几百户人家房顶的青瓦,多为陈平墓的封土烧制而成。短短几年功夫,墓冢几乎被夷为平地,陪葬墓也在平整土地中不见了踪影。这一处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古迹,在人们的浅见和无知中消失了。
大概到了公元2000年前后,早已消声匿迹的陈平墓一夜之间突然红火了起来,一时名传天下,慕名前来观看热闹的群众人山人海。原来,改革开放后的那些年,全国盗窃古墓之风越刮越盛,孤寂了两千多年的陈平墓也被盗墓者盯上了。一天,户县文物部门根据文物古迹当前面临的危险形势,在陈平墓旁边曹家堡村辛垦小学召开文物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后,大家前往二三百米外的陈平墓遗迹踏勘检查,参会人员来到陈平墓遗址,在清朝陕西巡府毕沅所题的墓碑后边,随便移动一堆枯草,突见一个深不见底的盗洞,一根绑在铁杠上的粗绳通向深处。参会人员紧张不已,看来盗墓贼已经先下手了。有人员拿来手电,照向洞底,似有人员卧伏。大家赶快质问呼喊,但卧伏者纹丝不动,不作回答。公安部门接报后迅速出警。不日,陈平墓冢被盗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户县、长安、周至大地。几天后,公安机关公布破案结果:违法盗墓者,均属外来人员。井底二人因缺氧窒息而亡,井上盗墓人员逃之夭夭。
哎!一座汉朝墓,宝也没盗成,白舍俩人命。陈平,两千多年来,他于冥冥之中,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想发横财的盗墓者。
冢圪塔,陈平墓,遥远的一堆历史封土,它却埋葬着两千多年前的楚汉军队拼死向前的铁血吶喊;埋葬着西汉宫庭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和虎狼相食;埋藏着多少远古时代劳动人民至善至美的大爱真情。
冢圪塔高耸,日月星辰变换。千百年来,在冢圪塔旁边的曹家堡村大地上,演绎着多少穷苦百姓面对苛捐杂税和遥役摊派,苦难挣扎的身影;演绎着多少兵慌马乱以及天灾人祸造成的悲欢离合惨剧。
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下,几十年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几千年发展的总和。尽管我们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曹家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冢旁千年水横流,
古村今日多高楼。
葡园似海通天边,
秦岭笑的低下头。
作者 简介
贾文华,男,汉族,1956年生,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政治骨干教师,从事中学物理、地理、政治教育工作四十余年,长期工作在高考第一线,长期担任区县教师赛教活动政治、地理评委。受邀在学校和社会做政治报告三十余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