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书院一一耕读乡村新风尚感怀
文/沧海一梦
秋日的风是格外惬意,绵绵细雨也是倍感惜缺,它们默默无闻地滋养着木兰书院的一花一木,也浸润在的厚重而热情的土壤里。
踱步在墨香飘逸的春花小楼,浓淡峰转飞跃于宣纸云端上,焦画透气般撇捺出方方正正的浩然之气,面对面客房里墙上的书画,凝视良久,它仿佛要向朋友倾诉,绪言它的风云以往:在梨园地头上,春日培土,一枝一木,归来小趣,提笔飞墨,激情所致,永不言败,横起竖折,字里行间,如风一两,便跃然纸上。
回首在五柳模样的陶然亭,南山里宁静的一处世外幽居中,皆是欣爱的明堂。身临耕耘后的树艺间,朴实无华的安逸木桌上,早已灵犀了印章般的眉宇粉黛,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畅谈着书院的精彩瞬间。
听夜雨,解惑受师道,抄出评论众说风云的暗与明,续承批评虔诚敬畏的源头真与伪。或要讲明,或说透彻,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恭恭敬敬地听也听不够,来了还想再来。木兰书院,书之雅致,别有学堂精髓,院之渊博,享读着素养天人合一。
舌尖食材出于书院后面的梯形山地中。院内种植各从其类的寻常绿菜,尤其是西吉土豆子,皮薄瓤沙,适炖适蒸,宜主食宜配菜,如土豆焖面、土豆‘’茬茬”等;主人散养的家畜家禽,物产原生态,山野种植,劳作闲余,可耕可读。食煮土鸡蛋,三五农人秋画雨,木兰乡音岁月风。还有平日里的甜玉米、“十三花”的民俗故事道道,来客观瞻所系,山巅游走……
回望如昨,赓续别样,新乡村中木兰书院的所见听闻,正迎着春天,一路上慢慢地向阳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