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中秋寄远
吕锦芳(北京)
一轮冰魄挂窗前,欲把相思寄九天。
纸上流光疑若水,帷中绮梦恍如烟。
遥望芸阁情难舍,久眺蟾宫夜未眠。
幽绪绵绵何处解,纤纤玉指抚琴弦。
2024.09.15
齐老师:
吕锦芳的这首《七律·中秋寄远》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悠远的中秋寄情之作,通过中秋之夜的明月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尽遐想,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月寄相思”主题,其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值得细细品味。
意境营造 开篇点题,引人入胜:
“一轮冰魄挂窗前”,以“冰魄”喻月,既描绘了中秋月之清冷皎洁,又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带寒意的秋夜之中,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深情的基调。
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纸上流光疑若水,帷中绮梦恍如烟。”这两句通过“流光”与“绮梦”的比喻,将时间流逝的虚幻感与梦境的缥缈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真挚,情深意远:
“遥望芸阁情难舍,久眺蟾宫夜未眠。”诗人通过“遥望”与“久眺”两个动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孤寂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语言艺术用词精当,意象鲜明:
全诗用词精炼,如“冰魄”、“流光”、“绮梦”、“蟾宫”等,均富有象征意义,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特有景致,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使得整首诗意象鲜明,意蕴深远。
音韵和谐,节奏优美:
作为一首七律,本诗严格遵循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平仄相间,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情感深度情感层次丰富:
从开篇的直观描写到中段的内心独白,再到结尾的情感释放,诗人的情感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递进过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层次分明,饱满而深刻。
普遍共鸣:
中秋佳节,本就是团圆与思念交织的时刻。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亲情、友情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情感价值。
综上所述:
吕锦芳的《七律·中秋寄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的佳作,它以中秋之月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同时也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境。

吕锦芳,中共党员,政府机关工作。多篇散文、快板、历史故事、小品、诗朗诵、歌曲、相声、诗词等作品发表。文学作品散见于《百味文学》《人民网》《中国文学》《当代文坛》《百度》《腾讯》《新华网》《北京头条》《淄博头条》《石家庄头条》《上海头条》《海外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