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耿大美河津印象
作者 柴红珍
我出生在河津,当时父亲在省城太原工作,我们姐弟仨都随母亲在河津。记得十岁左右父亲便把我们接到吕梁地区交城县,后又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们相继到吕梁地区离石县、长治市城区上学工作。
离开河津40多年里,我也偶回故乡但都来去匆匆。今年夏季父亲不幸去世落叶归根,我在河津便一住就是20多天。期间,随姐姐、姐夫陪同年迈的母亲到处走走转转,我便更加热爱家乡这方热土。
翻开这片热土,探寻其“前世今生”,这座古耿名都散发出的新的文化自信扑面而来。我们出行的第一站便选择了闻名遐迩的古耿龙门,这里悬崖壁立,洪涛巨浪,蔚为壮观,“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沿着古人足迹,我们又攀登了天下第一挂壁悬梯一一黄河大梯子崖"登天梯、跃龙门"。在这两个景区内我们不仅看到了雄伟的"龙门大桥",还体验了高空玻璃栈道、高空秋千等;不仅乘坐了游船快艇,还享受了“跃龙天梯”的快速便捷,感受到了黄河不同凡响的壮丽景观。
大禹治水“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已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的黄河文明正在赋予家乡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内涵;"鱼跃龙门"的拼搏精神、争先精神、人梯精神、团队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已孕育出“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成为家乡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富集,是中华史圣司马迁、孔子高徒卜子夏、唐朝大将薛仁贵、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等名人的故乡。早晨,我们就到薛仁贵寒窑,实地感受了薛仁贵与其妻柳英环当年住过的地方,真的难以想象柳氏当年竟然在此独守了18年空窑。据说薛仁贵的寒窑还与诸葛亮的茅芦,杜甫的草堂,称"三寒"历史文化。他们在这非常简陋的故居走向功名仕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夜晚,表妹带我游览了九龙公园夜景,九龙塔上大型3D灯光投影秀深深吸引了我们,逼真的场景,恢弘的场面,玄幻的色彩,震撼的视听,触手可感的立体画面,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大禹治水、卜子夏、薛仁贵等河津历史人文故事。
这里,聚山水灵气,历史厚重,文化璀璨。九龙庙位于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状如龙,俗称九龙庙、九龙头。又因岗头遍岭青松翠柏,紫韵清幽,远在清乾隆前就有“卧龙岗”之称,咸丰十一年(1861),崇文社王照离等人在创建崇文阁、纯阳洞时,方题名为“麟岛”。听说这里许愿很灵,我和姐姐便迈步进去真武庙,分别在佛像前鞠躬、上香、叩头、许愿,师傅在一旁开始为我们念念有词、滔滔不绝、充满激情,说出了一大串的祈福的话。祈福后他又站在门口的台阶上,讲解起了九龙庙的历史,像发表演讲一样,神采飞扬,饱含对家乡文物的热爱;台头庙离我家很近,步行十多分钟即到。据说古时侯台头庙是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寺庙,特别是庙会极其热闹。现在,台头庙没有任何围墙,庙宇已经变成了一个休闲广场,融祭拜、修身、文化娱乐、休闲、健身,观光旅游、商业为一体。台头庙在河津旧城之东,象征着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寓意龙门之地龙抬头,充分体现了龙门先人的智慧。每每来到台头庙,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漫步其中,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古龙门的历史根脉与文化涵养情韵流长,而新河津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更让人心驰神往。我们有幸参观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小康村、全国十大名村、山西最美旅游乡村和全国旅游重点村一一龙门村。其村门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村门之最,龙门景区也成为国家4A景区;河津最大的村一一固镇村也建有古今天下景区。我们在爱国将领董其武纪念馆驻足良久,深度解读了其投身民族革命前沿,走出传奇人生的光辉历程。景区里最让我忘怀的是景观地道,全长3000余米,由古地道衍生而成,是全国最大的景观地道。地道囗设计奇特,隐蔽巧妙,让人意想不到,令人如梦如醉,尽饱眼福。
为真正带动乡村旅游,家乡河津同时开启了“交通+旅游”的免费公交出行新模式,新建了黄河旅游公路。相信,在便捷的免费公共交通和旅游公路专线支持下,河津的乡村旅游将会有了更好的体验感和更大的发展格局。
回首往昔,家乡河津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那时的家乡,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如今,河津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两便。村民们都建起了楼房。漫步在河津的公园、绿化带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成为了人们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地。我相信,家乡河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编辑:都市眼光-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