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王永标
一袭千年着素妆,生来不识护肤霜。
暑风蹂躏神情淡,腊气折腾丹桂香。
闻得斧斤流碧韵,览将玉兔沐蟾光。
今逢四海团圆日,分享祥和遍八方。
这首《中秋月》由王永标创作,通过中秋之月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美好祝愿和对团圆和谐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主题:
1. **传统文化与节日氛围**:
- 诗中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展现了中秋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月亮作为中秋的象征,承载了人们对团圆、丰收的美好期望。
2. **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
- 通过暑风、腊气、丹桂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月亮在不同季节中的独特韵味,同时也暗示了月亮与人间生活的紧密联系。
### 意象解析:
1. **“一袭千年着素妆,生来不识护肤霜。”**:
- 这两句形象地将月亮比作一位穿着素雅的女子,未曾经过人工修饰,依然美丽动人。这不仅是对月亮自然美的赞美,也象征了中秋节淳朴的文化内涵。
2. **“暑风蹂躏神情淡,腊气折腾丹桂香。”**:
- 通过暑风和腊气的变化,表现了月亮在不同季节中的状态,暑风虽烈,但月依旧平静;腊气虽冷,丹桂依然飘香。这里也暗含了无论四季如何变换,月亮始终如一地守护着人间。
3. **“闻得斧斤流碧韵,览将玉兔沐蟾光。”**:
- “斧斤”可能指的是吴刚伐桂的故事,而“玉兔”和“蟾光”都是古代传说中与月亮相关的意象。这里通过引用神话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度,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
4. **“今逢四海团圆日,分享祥和遍八方。”**:
-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了中秋节的意义所在——团圆。在全球华人欢庆的日子里,月亮成为了连接彼此的纽带,传递着祥和与幸福的气息。
### 总结: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线索,串联起了自然景象、人文情感以及传统文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人团聚的祝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寓意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和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