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心灵走世界
李伟华
笔墨写人生
今天,坐在去北京的高铁上,将转机参加“中欧艺术对话”第26次访欧代表团出访德国-法国-比利时。
回想起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还是1989年。此后每次进京学习、展览、交流,都是因为对书画艺术的情节,这辈子也算是跟着心灵走世界。
浙江西南部,山青水秀,被誉为“浙江绿谷”。1965年3月,我出生在“绿谷”中的一个小山村——庆元县黄田镇枫树桥村。村头小河潺潺,游鱼可见,村尾枫树覆盖,荫翳茂密,村外一片田野,四季景色各异,特别是村后竹林茂密,郁郁葱葱,正如苏东坡所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林增添了山村的秀雅。
父亲读过几年书,当过十五年的干部。我出生不久,父亲已是农民。劳动之余,看书、写字、讲故事、唱歌、拉二胡的习惯依然。也常督我背书,教我写字,指导我写春联,让我从小比同龄人更沉静书中。初中时,因几位教师偏爱,有幸考入重点中学。受语文老师影响,阅读更为广泛,高二时选择了文科班。
1982年考上丽水师专(现丽水学院)就读中文专业,文史哲及书法理论有所长进。书法崭露头角,获得一些奖项。大一有美术课,算是写生的萌芽。后读《篆刻学》,研习印章,为校友治印。
1985年,开始从教,自山区赴沿海抵杭州,从公办转民办到独立办学,诗文书画印这“五艺”,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入浙师大等进修中文,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和中书协隶书高研班等, 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近20年来,应邀到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和杭州图书馆及中小学幼儿园等为师生讲学近百场。
央视访谈
2009年,被浙江教育频道评选为“十大明星教师”,并拍了访谈片《腹有诗书气自华》。杭州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也访谈多次,主要涉及教育与艺术。2023年《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第3期对我进行专题介绍。2024年央视频《艺坛人物·经典访谈》拍了《笔墨写人生》专题片。
自刻印“五一居士”、“五艺斋主”,都是想把诗文、书法、国画、刻印、教育五者,融合成为人生主旋律。 清代赵翼《论诗》:“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2000年,我参加“和平统一大业书画精品展”,创作了诗歌《盼归》,以行草进行书写:
港珠已属龙,澳璧又完归。
两岸烟波连,一家骨肉亲。
飞毫长江水,泼墨阿里山,
中华成一统,功与日月辉。
香港与澳门已经回到祖国怀抱,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我以饱含深情的诗书表达我诚挚的心愿。书法作品入编《精品集》,诗歌则入编《中国当代诗词家作品集》。
也许是与台湾的缘分吧!2015年3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张华庆主席率领的代表团30余人参加台湾第22届开春笔会。台湾宗教历史编修委员会会长彭绍周先生请我写了作品“博古通今”。我们还参观在淡江大学举办的书法展。“中华书学会”会长张炳煌教授、淡江大学校长张静宜博士介绍了淡江大学。可以说,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穿越了五千年来到我们面前,在当今世界上独树一帜,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托物言志,情感真挚。我的散文大多是写熟悉的人和事。写父亲的散文《大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及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前一篇发表在杂志《大东》,后一篇发表在杂志《作文新天地》。我写母亲的散文《我第一次给母亲拍照片》,是因回乡探亲,又读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促使写写母亲。2006年,母亲78岁了。我回到家乡,和母亲走在儿时熟悉的山村路上,我给母亲拍了一张照片。通过照片反映了母亲四十多年的曲折变化。发表于浙江博客网。后刊登《东海岸》文学杂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林逋隐居孤山,常泛舟西湖诸寺,又有童、客、鹤相伴,“梅妻鹤子”这也算是一种仙人的生活。所以我在2013年“享受西湖”主题征文中创作散文《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获银奖,编入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享受西湖》。

2021年创作的国画作品《皋亭山千桃园》和自作诗书法作品《杭州有靠山》入展《浙江日报》集团和浙江文联举办的“书画浙江金名片”云展览。这幅6尺整张大画,倾注我的深情。因我的两幅书法作品刻石千桃园,而千桃园又是杭州4A级景区,离家也近,我几次游览,决定创作此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后编入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记忆》(美术集)。
2023年8月,应邀参加蒙古国美术家联盟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的蒙古文化交流行活动。参加在乌兰巴托举行“大美无疆 共通共享”中国一蒙古国文化交流行大使欢迎晚宴。蒙古国驻华大使图布辛·巴德尔勒说,中蒙两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此次中蒙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行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此行中,我带去了为蒙古国驻华大使图布辛·巴德尔勒创作的山水画《松风云岫》,祝愿中蒙友谊万古长青,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我们与蒙古国的画家们在乌兰巴托大草原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共同创作了精美的书法作品,还进行签名集合,展示了两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向世界传递了中蒙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意愿。
此间,《大美无疆 共通共享-中蒙文化交流展》开幕式在蒙古国国家美术馆举行。蒙古国美术家联盟主席晋日伟·甘巴特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展览,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我的国画《西湖春韵》《浙西峡谷》参展。我向大家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以及两幅画的创作思路,得到许多蒙古艺术家的肯定。获主办方颁发“中蒙友好文化交流使者”荣誉证书。
12月15日,“蒙中画家联展”开幕式在北京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此次两国画家联展的展讯、展标以及作品集封面的中方作品均使用了我创作的第一幅《蒙古国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乌龟石》国画作品,我创作的《特日勒吉乌龟石》(第二幅)作为国礼赠送蒙古国驻华大使馆。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丹·布拉根对蒙古国特日勒吉这块乌龟石也进行了介绍。
我再次遇到蒙古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晋日伟·甘巴特,我们亲切握手,热情拥抱。同时,8月份,我在蒙古国草原部落与蒙古国艺术家合作创作的同题意思的蒙文汉文书法作品《大爱无疆 共通共享》也参加了此次展出。精心创作的国画《游牧部落》、《特日勒吉森林公园》也受到关注。
2024年4月,第36回全日中展东京书画艺术大展暨中国精英书画家选拔展开幕式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我向来宾作了介绍。山水画《松崖飞瀑》,松树长青,飞瀑流泉,是典型的中国江南秀丽风光。以王志强全形拓东汉陶罐为基调,创作花鸟画《连年有余》。“连”为“莲”的谐言,“余”为“鱼”的谐音,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书法作品写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段,以流畅且有笔力的行书彰显励志精神。
我与东京画院院长白浪先生、日展审查员伊东正次和日本东京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金城廣開等嘉宾进行了交流。《日本财经周刊·关西华文时报》以“以和平友好文明的软实力 为构建新时代的友好国际关系”为引题,以“著名书画家李伟华参加第36回全日中展东京书画艺术大展”为标题整版报道。
我还到江之岛、富士山、上野公园等地采风。在中国散文学会公众号发表散文《从上野到富士山》,创作国画《春游富士山》和题画诗“富士山头雪皑皑,烂漫樱花次第开。山中松柏拦腰遮,悠然天鹅乐开怀。” 最近,新加坡出版的《世界最具影响力艺术家大辞典》编入了我的国画《乌龟石》《西溪湿地》《蒙古国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及自作词书法作品《沁园春·书》。
6月18 日,“致敬先贤 开明共进”杭州西安两市艺术家联展在杭州图书馆举行。我和儿子李致远参加开幕式,父子国画参展并现场笔会。我书写了“大气谦和”,李致远书写了“笔歌墨舞”。
8月7日,《人民日报》桑干主任以《李伟华: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趣意韵情各臻其妙》为题在《人民日报》“文化”栏目发文,对我进行了长文介绍。
抚今追昔,我始终立教育为志,以诗文书画印为翅,激情满怀地遨游在艺术的海洋里,无倦也无悔。这正是:
放手写心真文人,笔端流转露深情。
依书展怀探幽奥,字里行间显性灵。
骨法用笔走龙蛇,端锋含蓄实力凝。
随类赋彩霓裳舞,华章璀璨耀天星。
李伟华
2024.9.15

李伟华: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首批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