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察必帮助忽必烈夺取皇位
作者:李铁
元朝建国以前,忽必烈的大哥蒙哥是大汗。
辅佐蒙哥时,忽必烈统兵攻伐南宋。但几次进攻都没拿下,忽必烈觉得,要拿下南宋,就必须先南下远征大理,对南宋形成战略包抄之势。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那就要通过吐蕃地区。于是,忽必烈大军到六盘山后,就派人到凉州召请了吐蕃宗教领袖八思巴,要求他利用自身在吐蕃的影响力,帮助蒙古大军征兵征物,以补充用兵打仗之需。八思巴以吐蕃民穷为由,拒绝执行这个建议,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在此僵局,察必亲自出面斡旋。她深知,目前是求人帮忙,态度必须好一些,她虔诚地倾听了八思巴宣喻的佛教宏义,带领随从20多人信仰了藏传佛教。她还说服忽必烈也接受八思巴的佛教理论,还让八思巴为他们夫妇举行了密宗灌顶仪式,尊八思巴为国师。察必谦恭下士的举动感动了八思巴,最后同意协助忽必烈大军通过吐蕃,于是,忽必烈出其不意,很快攻陷大理全境。后来,八思巴成为元朝的国师,藏传佛教也被奉为元朝国教,吐蕃正式纳入元朝版图。
忽必烈的巨大功绩和成就,招至蒙哥的猜忌。蒙哥汗七年(1257年),他突然派遣亲信阿蓝答儿、刘太平带着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以打击经济犯罪名义,跑到忽必烈的封地,设立了“钩考局”,这相当于审计局加纪检委,对忽必烈封地内各部门的财政和属官进行检查和考核。
在深入检查后,他们列出了忽必烈下属共计一百四十二条罪状,把忽必烈的亲信下属几乎一网打尽,并扬言全部杀掉。
当时的忽必烈,实力远远不如蒙哥,蒙哥是蒙古大汗,而忽必烈只是臣子,封地也只有关中、河南两地,蒙哥随时能灭掉他。所以,忽必烈一下子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因为如果保护不了自己的亲信下属,未来,将不会有人再甘心为他卖命。并且,忽必烈也需要消除蒙哥对他的敌视。
为此,察必带着孩子到蒙哥所在的都城哈剌和林居住,主动去当人质,以此证明自己丈夫心无二志。察必在哈剌和林居住期间,和同样来自弘吉剌部的蒙哥妻子和谐相处,亲密无间。帮助丈夫消除了猜疑和可能酿成的大祸。
直到一年后,蒙哥汗因为在对南宋的战争中进展不利,命令被闲置的忽必烈回到自己所属军队,配合攻宋。到此时,忽必烈才算正式摆脱了政治危机。
元宪宗九年(1259年)七月,蒙哥在钓鱼城前线去世。由于事发突然,汗位出现空缺。身居哈剌和林的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对汗位虎视眈眈,欲谋取汗位。可是,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的时候,人还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无法及时掌握蒙古国内的情况。
阿里不哥党羽阿蓝答儿等人劝阿里不哥自立为大汗,并发兵到忽必烈大本营开平。在距离开平仅一百余里时,察必派人责问阿蓝答儿:“发兵是大事,太祖的曾孙真金在此,你们难道不知道吗?”阿蓝答儿听到此话,内心很是沮丧,很是犹豫。
阿里不哥只好又调动民兵,配合夺取汗位。察必听说后,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当机立断,派遣秘使昼夜兼程去给忽必烈报信,让忽必烈迅速北归。
此时,留守本部的阿里不哥得到了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在不利情况下,忽必烈决定“先发制人”,赶在阿里不哥前面登上汗位。于是,他就在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集合了四十多个亲王,召开选举大汗的“库里台大会”。会议一致推举忽必烈为蒙古第五任大汗,接受大家的九拜之礼。
阿里不哥在大本营哈剌和林也纠集一群蒙古大臣,宣布自己为汗。就这样,蒙古帝国如今出现了两个可汗。两个可汗之间不可避免发生了战争,最终当然是忽必烈取得了胜利。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