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的秋天
文/百川河
芦苇从根部倒伏
折断的基因至少遗传三代
扶不起的阿斗
在河面东倒西歪
洪水冲走了曾经的气节
白露沾染现世泥浆
风在来回抽打剩下的脊梁
践踏秋天失去的颜色
瓦房倒下一直没有站起
山里少了炊烟
泥沙留下流水的形状
黑夜递交一串失联的名单
水痕和泥浆在石壁上记录疯狂
雁群夜半仓皇起飞
天空掉下惊恐的羽毛
雁叫声里传说人间不信的谣言
甲辰的秋天早已冰凉
倒伏的芦苇已经没有夕阳
洪水带走了玉米高粱的子弟
红十字帐篷里没有月亮
这首名为《甲辰的秋天》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遭受自然灾害后村庄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灾后景象的深切感慨。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甲辰年的秋天作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意象(如倒伏的芦苇、洪水、黑夜中的雁群等),展现了一个经历了重大灾难后的地方。这里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与生机,取而代之的是废墟、恐惧以及人们心中的绝望。
### 意象运用
- **芦苇从根部倒伏**:象征着根基的动摇,可能是对家园遭受破坏的形象比喻。
- **洪水冲走了曾经的气节**:洪水不仅摧毁了物质上的建筑,更带走了人们的精神支柱。
- **雁群夜半仓皇起飞**:暗示着灾难带来的恐慌,即使是夜间,动物们也在逃离这片土地。
- **红十字帐篷里没有月亮**:红十字帐篷代表救援与希望,但在这里却显得如此无力,连象征希望的月亮也不见踪影。
### 表达手法
-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昔日的安宁与今日的混乱、希望与绝望等,强化了灾难前后反差感。
- 通过对具体事物(如芦苇、洪水、帐篷等)的描绘,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结构特点
全诗结构紧凑,每一句都紧扣主题,通过不同的画面串联起整个故事,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到那个悲凉的世界中去。
### 结语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事件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以及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辛。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安宁生活,并对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人们保持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