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个教师节一一写写初为人师的日子
李伟华
2024年与第一届学生在竹口公路合影 1985年8月,这年我21虚岁,我回到了读过两年书的母校庆元县竹口中学任教。担任初二(3)班班主任和初二(3)(4)班语文老师。
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两个转变。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也是能自食其力的转变。
那年,学校刚好盖好一幢三层的学生宿舍楼,一二层男学生住,第三层9个房间,每一老师一间。其中8间都是前一年和当年分配的年轻老师,只有一位快退休的美术老师。
学校包含3个高中班,12个初中班。办公室也只有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老师的办公室就是自己的居室。都是一床一桌一椅。
饭是自己用饭盒在学校厨房大蒸笼蒸出来的。我们这楼的老师们,都是自己买个几块钱的电炉,在走廊上烧菜。也在走廊上聊生活,聊工作,开开玩笑。可以说,整个镇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已集中在竹口中学里,谁谈了女朋友,也逃不过大家的眼睛。加上一半都是班主任,学生来来往往,也是颇为热闹。当年还想,如果写出三楼交响曲,也是颇为有趣的。
学校大部分学生寄宿的,老师全部都住在学校里。我们的工作也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晚自修也会到教室去看看学生做作业有什么困难,有提问就指点一下。学校年轻老师多,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这个泥土操场上打蓝球。虽然尘土飞扬,也是颇为快乐。
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在镇政府召开了庆祝教师节的大会。特别是在三大国营企业都还给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发了礼品。据说,那幢学生新宿舍,也是这几个企业捐资建造的。当然这几个企业的职工孩子在校读书也不少。感受到那时人们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
1987年,学校造好了一幢教工宿舍。这样每位老师都分到一套房子。我也搬进一套33平方的新房。
那年代升学率,无论是初中中专和高考都低,所以教学都比较常规,还有劳动课。所以没搞什么应试。至于怎么教书,也还是靠自己摸索。教研组互相听听课。也许是当学生十多年,当年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去教学生。也算是水到渠成了吧。
当时学校领导也都年轻化,大家也都住在学校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随和,平等。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我的首届学生与我年龄差也就4∽7年岁。家长也都是很客气的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该骂就骂,要严格些。胆大的学生会跟我说:“李老师,你笑起来很可爱。但一严肃,脸一板,批评的时候也很可怕。”敢于这样当面说的人,其实都是不怕我的。只是说了当时对我的印象。
我在竹口中学任教了初中三届学生的语文,也代过高一的地理和高二的语文。这批早年的学生,也成了以后最亲近的学生。
另外,学校也注重全面发展,发挥我的书法特长。我也组织过全校学生书法展,选拔指导学生参加全县中小学艺术周书法赛,有一年,全县总评6人获奖,我们学校4人获奖。
我的第一篇散文《周老师和他的乐队》大至发表于1989年。在庆元县中学艺术周活动参赛准备中,学校唯一的音乐教师周仁忠老师,也就显得特别繁忙,不仅要筛选指导各种节目,还培养乐队,打算所有的参赛节目都用学生乐队来伴奏。
老师都住在学校宿舍,我是他的邻居。每天放学后,乐队学生聚集在他家里练习,我很是感动。大赛结果公布,乐队获得了一等奖。我觉得应该对周老师的精神进行宣传,就主动向周老师了解有关乐器和指导情况。撰文向《浙江教育报》(现更名《教育信息报》投稿。文章发表后,还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1986年暑假,我与两位同事一起去福建旅游。从庆元坐客车到南平上火车到福州、泉州、厦门游了10天,这算是开了眼界。
1988年下半年的一个周末,我与同学进城。同学去见女朋友去了。我在街上闲逛,巧遇对我很是关心的叔公。于是陪叔公吃鸡喝酒。期间,叔公对我说:“三楼有一女孩感觉不错。刚从云南西双版纳来到姐姐家不久。我去把她叫下来与你聊聊可否?”我也没什么事,爽快答应。想不到一聊还颇为投缘。后来,我也与之书信往来。还填了一首词《昼夜永·相知》。
记得去年初相识,
便只觉长相随。
情如柳丝细雨,
化作绵绵相思意。
冬去春来花似绵,
常恐好景致,
与伊同归去。
鸿雁鲤鱼互传情,
肺腑之言不轻负。
今知恁地相知,
幸运早日留住。
除却相知悦目外,
更别有系我心处。
几回梦中同,
日盼佳期至。
这首词反应了我们交往的过程。后叫同学的女朋友与她一起到竹口中学走走。她的姐姐也希望她留下来,有个伴。而她本是来庆元走亲。是回乡,还是留下来。也有过徘徊。1990年8月,看到上海铁合金厂庆元分厂招人,我们决定立即领结婚证,马上迁移她的户口到庆元参加考试。她也顺利的考入了这个国企。从此我们靠自己筑起一个小家。
1991年寒假,我们与她姐一家,客车,火车,再客车。从庆元到西双版纳岳父岳母家,路上去一趟就化了7天时间。从庆元到衢州客车一天,上火车到昆明二天三夜,而且去时火车相当拥挤,前面14小时,我们5人才找到一个座位,体验了路途的艰辛。而昆明到西双版纳州所在地客车三天。再客车到勐海县下属农场。也要半天。但也算欣赏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的沿途风光。第一次见到了岳父岳母。过年前后,每天吃肉喝酒。岳父本是广东人,解放后,随部队留守边疆,成了建设兵团一分子。单位的干部职工,大多是军人出身和知识青年下乡留下来的。还是比较豪爽。
1988年,我加入了华艺硬笔习字会,习字会还聘我为普艺硬笔书法函数中心教师。参加了“三溪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胜奖,加入了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参加了全国青少年书法品段级评定为三段,加入了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协会。
1989年3月。华艺硬笔习字会邀请我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开幕式,我的作品入选。并参加在全国政协机关礼堂举办华艺硬笔习字会会员代表大会。学校校务会决定给我半个月公假的待遇。领导说这个非常难得,给你充足时间在首都北京多长见识。
在中国美术馆见识了全国硬笔界几百幅作品,中国展区硬笔临碑帖展,大多所用弯头美工笔,字型较大。也看了日本硬笔展。日本的硬笔书法字迹俊秀而精细。馆中还有郭子绪书法展等等。与参展的浙江书友羊晓君等30位合影 ,后来大家也还通信。
在全国政协机关礼堂听取了会长孟凡纲的工作报告,还有上海的高惠敏,北京的卢中南作了书法讲座。多年后,关于书法考级方面我写了《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二十年漫谈》的文章,还与高惠敏的文章同登《书法报》同一版面,也是缘分。
与会友一起还去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长城等景区游览。
多年后《书法报·硬笔书法》征集老照片,我还投稿当年在中国美术馆门前浙江的书友合影,并写了一段文字。
1989年,我的硬笔书法作品参加在西安科技馆举办的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优秀作品展。硬笔书法入展《全国硬笔书法百家爨碑亭展》。
1989年4月,我所任教的竹口中学举行了一次全校作文比赛。各位语文老师任教的学生中,作文赛最优秀者,与任教老师一起去百山祖国家公园实地写作。算是一次师生的共同的写作活动。当时去的应该是八位老师八位学生。我带的学生是吴美秀。今年,吴美秀荣获2024年浙江省 “优秀家庭医生”称号。
因为当时交通还比较落后,从竹口中学到百山祖乡镇所在地,也得近三小时,再加登到山顶也有些路程,所以我们只好在山上管理处过夜。夜晚的山是寂寞的,我们在管理处聊天,天气有些寒冷,管理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被子和毛毯给学生们拼着盖。体验了在山顶过夜的感受。
我对这次游学最关心的是百山祖冷杉。因为我们都是山的儿女,自小与山相依为命,对山极为熟悉。而冷杉却未见过,特别是珍稀的百山祖冷杉。它在百山祖南坡海拔1740米处,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株自然生长的百山祖冷杉。百山祖冷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孓遗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列为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对研究古气候及第四纪冰川期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作山水画两幅百山祖。也作诗题上其中一幅。林特色,近处一山飞流瀑布,形成灵动感。作《登百山祖》诗以题画。 诗曰:
百山之祖夫如何?
国家公园美誉高。
泉出山林喧浪漫,
云起群峰写风骚。
几多踪迹华南虎,
三株冷杉举世宝。
此身幻梦归原始,
日色惊涛万里娇。
1989年国庆节,学校组织教职工去福州武夷山旅游。那时武夷山市叫崇安县。当晚住在崇安县城。联系上了大表哥和大表姐。也是第一次见面。并到了三舅办的豆腐皮厂。见到舅舅和舅妈。
第二天游历武夷山,武夷山的九曲溪竹筏漂流,远观玉女峰、大王峰,登天游峰,走一线天,可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山水甲桂林。”一直到2024年,我创作了国画作品《武夷山水天下奇》。
1989年国庆大假,学校组织了一次10天的旅游。去了黄山、南京、杭州、桐庐瑶琳仙境。进一步开阔眼界。20年后与儿子游黄山后,在客车上我还写了长诗《黄山》。后又作过多幅黄山山水画。
1990年8月,我担任竹口中学语文组组长。10月,全县举行论文交流会及语文组长会议,组建庆元县中学语文大组。主持会议的是县语文教研员毛时平老师。庆元中学校长刘国安担任组长,庆元二中魏作文老师、荷地中学吴华林老师和我担任副组长。
1990年12月3日,丽水地区这中语会第四届年会代表大会在丽水市举行。浙江省中语会罗瑞宝会长及九县市教研员、语文组长等参加了会议。省、市、县部分代表进行了发言。大会选定我作“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为主题的15分钟发言。
1991年5月,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农村初中语文教改研讨会在竹口中学举行。庆元县教育局谢正法局长及三县语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我作为校语文组长,全程进行了努力,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在本地服务期6年已满。 暑假正是教育界调动关键时,我本要到已经读了一年的浙江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学习。担心在外信息不灵。我还是觉得调进县城更重要,果断中止了本科学习。
8月,调入了我的另一个母校,浙江省庆元中学。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民进会员,书法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就学丽水学院、浙师大、中国美院等校。
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2009年浙江教育频道评选的“十大明星教师”。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首批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研中心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