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干部的老点文/江淑奇
麻城市福田河的张店,鄙人的家乡,一个以前没有什么名气,但后来随着历史的机遇又声名鹊起的地方。
这里曾是省地县区领导干部住点的重点。“社教”时期,湖北省省委书记赵辛初住张店大队1生产队,黄冈地委书记姜一、秘书梅白住4生产队,黄冈军分区司令员黄宏坤住3生产队,黄冈中级法院万院长张同志住2生产队。原中联部部长张香山检查工作也来过张店。
“文革”期间,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校长的王恩厚大校莅临张店寻亲,这可惊动了县区的领导,闻信都来到张店。
从县到区一级的干部更是将张店作为重点,丝毫不敢怠慢。麻城县的农业科技种子项目,先由张店大队农科所试验,再向全县推广普及;福田河区(包括黄土岗)的各种各级干部会议、各种集训,大都是在张店举行。由此可见张店的时代地位和鹊起的名声,非同一般。
张店,这么多厚重的人文,理应值得骄傲自豪,可在乡村建设方面,我无论如何骄傲不起来。是谦虚吗?非也!是含蓄吗?非也!也可能是灯下黑的缘故吧,总感觉我们张店搞得没有什么名堂。
常言道,冇吃猪肉,也看到猪在地上走。鄙人去过好多地方采风和旅游,人家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街道房屋公共广场是统一规划安排,而我们张店的现状是一处公共场所就冇得,也看不到乡村大舞台。你如果到张店,要是找得到村委会和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算你钻极!它就象一个私伢羔子样,躲在一个旮旯儿不敢露面。
农夫也曾想为家乡讴歌,写一写家乡的变化,颂一颂家乡的成绩,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变。可是,总有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人家到张店来,坐没坐的地方,站没站的地方,到村部那个旮沓里,总要从人家的楼洞下面钻进钻出,有失雅观。
原来村里本不是没有公共场所,集体财产多着呢!十字街两面全是公家的房屋,还有茧站,仓库,加工厂,大礼堂,水泥道场,等等,原先的村干部悉数将其高价卖出,地价曾比城里卖的还贵,所卖的钱,群众未见一分,钱呢,哪里去了?鬼才知道!
真正合格的村干部不仅要有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务实的作风,也要有一定的乡村规划远见。看见现在常住人口近4000人的小集镇,一个正式的公共场所就没有的尴尬局面,我为之汗颜!
20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