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鄗南即位祭天彩绘镶金玉琮
王德埙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祭天彩绘镶金玉琮规格:高21.5公分,对角线长10公分;重2036.5克。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该印为公元25年器。
摘要:
规格:高21.5公分,对角线长10公分;重2036.5克。上面为神像皇天上帝,下面神像为后土神衹。当年,刘秀就双手捧着这个祭天彩绘镶金玉琮登上鄗南千秋亭坛场祭祀天地。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祭天彩绘镶金玉琮铭文先回顾汉高帝刘邦祭天的传统,借汉高帝之言证明自己即位东汉的正统性。托古上位,这个是本器文献跟《后汉书》等关于刘秀登基文献不同之处。从C面起,方为刘秀自述。
关键词
刘秀;祭天;镶金玉琮;铭文;神像
(图1)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祭天彩绘镶金玉琮的神像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祭天彩绘镶金玉琮的神像鎏金红眉毛神人面,此神为皇天上帝,表示皇权神授,为中国传统帝王权威的象征。
(图2)
详见王德埙: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玺,未发表。
上面为神像皇天上帝,下面神像为后土神衹。
二、铭文考证
A面
图1释文
刘邦谨昭告于大汉之
(神):皇天
文字出处:《 说文‧示部》
这里先回顾汉高帝刘邦祭天的传统,借汉高帝之言证明自己即位东汉的正统性。托古上位,这个是本器文献跟《后汉书》等关于刘秀登基文献不同之处。
玉琮礼天。在皇天上帝面前,伟大的汉高帝刘邦也只能直呼其名。
“皇天”下接B面。
(图3)
考证
B面
图3释文
(皇天)上帝,后土神衹,眷顾降命。
(图4)
考证
C面
图4释文
属秀黎元
为民父母,秀不敢(当)
德埙按:
属,同“嘱”,托也。
秀;刘秀自谓。
黎元:老百姓。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属秀黎元”(汉高帝祈祷皇天)把老百姓托付给我刘秀。
“为民父母”指君王。《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下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
”:敢。
文字出处:
《汉隶字源 · 上声 · 敢韵 · 敢字》引〈樊毅修华岳碑〉。
“敢”的异体字。
“不敢(当)”,谦辞。“当”字在D面。
(图5)
考证
D面
图5释文
德埙按:
当:上承C面铭文。“(不敢)当”,谦辞。空格示之。
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德埙按:
“群下”指僚属或群臣。
《庄子·渔父》:"羣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
“百僚”即百官。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
《后汉书·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
《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
“不谋同辞”: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后汉书·祭祀志上》:“不谋同辞”晋刘琨 《劝进表》:“不谋而同辞者,动以万计。”
由此可见,《后汉书·祭祀志上》:“羣下百僚,不谋同辞。”其出典正是本器铭文B。
D铭大意
(在我刘秀的)治下,僚属百官事前没有商量就能够意见完全一致。
三、内外贴金的玉琮和刘秀登基
内外贴金,名副其实的金镶玉。
用金琮头划试金石,效果如下:
[东汉]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卷一《世祖光武皇帝》,中华书局,2008年,第7页。《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作:“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第22页)。《东观汉记校注》作“设坛”,《后汉书》作“设坛场”。据《后汉书.光武帝本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已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祀于六宗,望于群神。
公元25年6月,刘秀就双手捧着这个祭天彩绘镶金玉琮登上鄗南千秋亭坛场祭祀天地。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即位祭告天地文(元年六月己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羣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羣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37题、篇头按:
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诰
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诰。春秋时期孔丘将圣典篡改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此即以之兜售私货:复周礼!六千年前,压根就没有周王朝。这就是孔丘冒名顶替的铁证。诰字,我在寒江雪课题:禹典考释中,已经有充分的论证。因此,孔丘删毁上古典籍之说,决非空穴来风!
唯校勘能让文盗露出马脚!十三经本论语为公认的善本,诸君细看文中指出十三经本的若干硬伤,就知道夏朝的孔子与春秋的孔丘是两个人!又,玉瓶上的异体字,乃仪态万方的夏朝文字,中国字之母!由于论语尽人皆知,大家很容易观察到六千多年前夏朝本字的模样,这是何等的荣幸!今日姑且无可奈何地称为:异体字。这些夏朝文字,目前所有字书均失载。在毫无所本的情况下,能够凭想象中规中矩地伪造出这许多上古文字,能够伪造这许多字体的绝世天才,地球上还没有诞生。所以,玉瓶及其真本《论语》绝对不存在作伪的问题!
既然十三经本《论语》都错得一塌糊涂,逻辑的结论就是立即停止使用现行《论语》,以免误人子弟!
对所谓孔学,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区区文盗而被历朝历代皇帝老倌誉为“万世师表”,这个侮辱中华民族智商的大骗局实在是太过分了!
网友吴二棒评论:此后论语除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派,又多良渚一派矣
口占一诗曰:汉唐经生未足夸,断编残简缀袈裟。今见古瓶真论语,何晏郉昺给我爬。
《齐论语》是西汉时期的三个论语版本之一,已失传1800多年。
西汉时期《论语》分《齐论》《古论》和《鲁论》三个版本,汉末魏晋时期《齐论语》失传。比起鲁论,齐论多出了《知道》和《问王》两篇。后世只知晓篇名,而不知完整的内容是些什么。
2016年8月30日,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齐论语,汉末魏晋时期失传。
《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齐论》、《鲁论》、《古论》三种传本,均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记载。
终两汉之世,三种传本的《论语》都有流传,其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所言最为详细,也比较可靠。他引用刘向的说法,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问王》篇实际即《问玉》篇也。汉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发现了《古论语》,有二十一篇,编次与《鲁》、《齐》不同,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故有两《子张》篇。
2017年1月,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
据央视新闻2017年1月12日报道,在主墓出土的众多竹简中,公布了两张竹简图片,这两张竹简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
竹简反面写有"智道",正面写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即为"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汉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
由此可知,这枚竹简上所书写的"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文物专家将通过正式释读确定竹简内容。专家断定,"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2017年5月,《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下一步展开修复和加固等,进行第二轮扫描,为启动文字释读工作做准备。
又按:实际上,所谓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都是孔丘之本,只不过是篇目有所不同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