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玉佩5枚
王德埙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5枚皇帝玉佩均采用极精品的和田玉料,鎏金银文字。
朱雀玉佩,铭文:秦始皇赢政长7公分,宽5公分。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朱雀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后来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等。
龙玉佩,铭文:始皇帝万寿无疆长7公分,宽5公分。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1]。
龙最基本的形象特点是“九似”。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双尾夔龙出廓玉璧,铭文:大汉开国皇帝太祖刘邦长7公分,宽4公分。

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先秦。
双龙玉佩,铭文:太宗孝文帝刘恒长6公分,宽5,5公分。


双龙纹玉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其上的双龙纹都具有特殊的寓意.双龙纹通常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高贵和力量.同时,龙的尾部卷曲上扬,这不仅增加了璧的艺术效果,也预示着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家庭的幸福美满.。徐州博物馆有一枚西汉双龙玉佩,镇馆之宝。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刘恒,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出生于长安,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前196年被封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死后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1]),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两头龙出廓小玉璧,铭文:汉孝景帝刘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长7公分,宽5公分。


玉璧呈片状,中间有一孔。出廓主体镂雕螭龙纹,龙首向内相对,张口以齿噬咬一虺纹玉环,龙纹下承勾云纹,营造出祥云之中“双龙争环”的紧张氛围。玉璧形制小巧,做工精湛。
台北一言堂珍藏双龙玉璧中国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卖会成交价 HKD 23,550,000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名刘启,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令诸侯王不得治民,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
本器为汉景帝谥璧,上书刘启的重要历史贡献:“轻徭薄赋”,映证了历史记录,异常珍贵。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