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阿房宫赋》
作者:沙漠胡杨
今年,
是《阿房宫赋》写作1199周年。
今天重读这一伟大的名篇,
仍让人受益匪浅!
作家杜牧以夸张的手法,
以阿房宫为切入点,
总结了秦王朝的历史教训,
扼要概括了秦王朝短命的历史根源。
秦国经过多年的征战,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统一后本来应让人民休养生息,
而他却大兴土木,
横征暴敛,
加重了人民负担,
终于将人民逼上梁山。
一个强大的帝国,
可谓兴也勃焉,
亡也忽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是多么伟大的警世名言!
中国发展到今天,
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
社会上各种矛盾突显。
这绝不是改革的原因,
而是与改革不到位有关。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严重的两极分化极易引发社会动乱。
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勇于攻坚克难。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中华民族才能不断走向新岸。
自己不革命,
他人革命不可避免!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历史上的前车之鉴,
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们绝不能让“后人而复哀后人,’'
让历史的悲剧再一次重演!
2024年8月
吉林白山
这段文字是现代作者沙漠胡杨对唐代文学家杜牧所著《阿房宫赋》的读后感。杜牧的作品原本是对秦朝奢侈腐败导致迅速灭亡的历史批判,并以此作为对当时唐朝统治者的警示。沙漠胡杨的文章则将杜牧的这一历史警示与现代社会状况相结合,表达了对于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尤其是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从这段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主要包括:
1. 对历史的敬畏:通过回顾《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强调了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
2. 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两极分化和社会矛盾等,这些问题可能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 对未来的期望:呼吁深化改革,解决现存的问题,避免社会动荡,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4. 对变革的急迫感:认为如果现有的体制不进行自我革新,那么可能会面临外部力量带来的变革。
5. 强调民生的重要性:引用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观念,强调了民众福祉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6. 对领导层的警示:通过引用杜牧的名言,告诫今天的领导者要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综上所述,沙漠胡杨的文章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展望。通过借鉴历史,作者希望引起读者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激励人们为建设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