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横亘着一条古老而辉煌的河流——黄河,它源自青藏高原,流经晋陕峡谷。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奔腾不息,最终汇入浩瀚无垠的蔚蓝大海。这条被历史风霜雕琢的河流,宛如一位慈祥而伟大的母亲,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滋养了沿岸的无数生灵,孕育了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英勇不屈的灵魂。在黄河的深情注视下,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洗礼,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迈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崔正来,一位年逾古稀的共产党员,在新闻界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前辈,以他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资深记者,崔老累计发表新闻稿件上千万字,有一百多篇稿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曾被评为中央台、广电部丶中直机关先进工作者。同时崔老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长篇小说《黄河滩》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上中下三卷本,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小说《还血记》(又名《久病成医》)2022年5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丶面向海内外发行。
崔老不论身在何处,无论什么时候,他的心紧紧系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安昌村。崔老尤其倾心傅作义将军故居景区的建设。近两年,由他牵头集资建设的傅作义将军骑马戎装汉白玉巨型雕像巍然屹立在景区广场中央;由他独资百万元捐建的古朴典雅的安昌舞台也在景区落成。他深知,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座舞台不仅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阵地。舞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对美的极致追求。而“安昌舞台”四个大字以及三副对联正是崔正来先生亲自撰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八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对安昌村而言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安昌舞台的落成庆典之日,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喜庆时刻。这一天,安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干部们迎来了检验他们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而安昌人民则以东道主的身份,热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黄河两岸时,秦晋两省无数村民们便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安昌村的征途。沿途,黄河旅游公路宛如一条银色丝带,蜿蜒伸展至远方;万亩荷塘碧波荡漾,荷花竞相绽放,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当黄河两岸的村民们踏入安昌村的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农户的房屋建筑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巷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村口的停车场宽敞明亮,车辆停放有序;傅作义纪念馆广场上的摊位整齐划一,热闹非凡。整个村庄仿佛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庆典活动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安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师志峰同志首先致欢迎词。他深情地回顾了安昌村的发展历程,对崔正来老先生慷慨捐建安昌舞台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所有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临猗县文旅局的领导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安昌村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寄予了厚望。崔志礼、梁巍、崔伟等同志也相继发言,对崔正来的无私奉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安昌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安昌村的杰出青年代表和村民们纷纷向崔正来先生赠送了巨幅牌匾,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崔正来先生身着整洁的服装,精神矍铄地走上舞台。他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稳健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尽管岁月已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他的声音依旧宏亮有力,充满了激情与感染力。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与安昌村的深厚渊源以及捐建安昌舞台的初衷和过程。他说:“傅作义将军的奉献精神简单的说就是舍得二字。傅作义将军与无数革命先烈不但舍财,甚至舍命,与傅作义将军和无数革命先烈相比,我捐建这么个舞台又算得了什么?”崔老铿锵有力的言语赢得了现场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经久不息的喝彩声。
庆典现场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激昂的鼓乐表演震撼人心;婉转的戏曲唱腔余音绕梁;欢快的舞蹈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让观众们陶醉其中。此外,广场上还设置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摊位。运城的羊肉泡馍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宝井的油酥饼金黄酥脆、入口即化;万荣的凉粉晶莹剔透、爽滑可口;黄河家宴的羊肉面、黄河大鲤鱼更是一桌难求,……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享受,更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了安昌村独特的美食文化。
随着庆典活动的圆满结束,安昌舞台正式成为了安昌村的新地标。它不仅见证了安昌村的繁荣发展历程和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不懈追求。崔正来先生的善举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安昌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精神——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崔正来先生等老一辈革命先驱的无私奉献与炽热爱国情怀,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华夏儿女的心田,成为激励后人勇往直前的不灭灯塔。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安昌村,英雄辈出的土地不仅见证了过往的辉煌,更孕育着新时代的梦想与希望。这里,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村民们以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绘制着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共同编织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崔正来先生,以其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爱民的深刻内涵,他的每一次演讲,都如同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赢得了广泛而深沉的敬意。他的故事,如同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流淌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庆典的舞台上,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原临汾市文化局长张先引先生,同样以其深情款款的演讲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他将自己比作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心系家乡,只要家乡需要,便义无反顾地归来。这份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文艺表演的篇章,更是将庆典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首先登场的,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文化奖得主张秀芳老师。她以炉火纯青的演技和浑厚有力的嗓音,将百岁佘老太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她的表演,不仅展现了蒲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随后,蒲剧艺术界的另一位巨匠任跟心老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感受着蒲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这场庆典,不仅是对安昌村文化舞台落成的庆祝,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深情礼赞。它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传承,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自信与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篇章。
安昌村,这片被黄土高坡温柔环抱的土地,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场文化盛宴的璀璨绽放,将蒲剧艺术的辉煌推向了新的高度,让世人再次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不朽光辉。这里,政治清明、公权正义、民风淳厚,这一切的美好,都离不开老一辈干部与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与坚定担当。
随后,国家一级演员郭泽民老师以一出《跑城》震撼全场。他的嗓音激昂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被誉为“舞台上的疾风劲鹰”。他的表演,不仅展现了蒲剧艺术的精髓,更让观众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紧接着,国家一级演员潘国良老师登台,为观众带来了眉户剧《村官》的精彩片段。他的唱腔深沉而富有感染力,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仿佛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表演,是对艺术最真诚的致敬,也是对观众最真挚的馈赠。
此次盛会,汇聚了众多艺术精英,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共同点亮了安昌村的夜空。二十四位梅花奖得主的精彩演绎,让这场庆典成为了一场视听双重享受的盛宴。艺术的光芒穿透了夜的寂静,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感动,让人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这场盛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离不开安昌村村民的热情参与。崔正来先生的慷慨解囊、张先引局长的精心协调、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共同铸就了这场文化盛宴的辉煌成就。
此次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艺术跨越时空的力量,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展现出傅作义将军爱国精神的伟大和永久弥新的传承,将军精神正在他老人家的故乡生根发芽结果,不断的深入人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愿这份美好永驻心间,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再次相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共同见证艺术之花绽放的每一个绚烂瞬间。都市头条,将与您一同记录这份美好,传递文化的力量,让艺术之光永远照亮我们的生活。
都市头条网简介:
都市头条网是以“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社情民意,追求公平正义,报道事实真相,弘扬法制精神的公益性民生类门户网站。
都市头条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发展与改善都市的方针政策;解析读者关心的都市热点问题;交流各地都市建设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舆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为读者打造一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都市头条网以“全球高度、中国视角、现代思维”报道都市最新动态,用理性眼光,从中国立场解读都市热点,进行都市论述。
都市头条网努力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有影响力的、集中研究都市的亲民网站。网站将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为辅;注重人文关怀,提倡理性思考;在实事求是前提下,大胆开拓创新,科学办网、严肃办网、依法办网、干净办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优良信息资讯,获得高雅精神享受。
网站名称: 都市头条网
网站口号 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
ICP备案号 鲁ICP备15006490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