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巍巍、东方精神圣地
黄河不老、民族生生不息
文/高大林
泰山地处山东鲁中,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有孔子故里,曲阜,庄子故里邹城。背依泉城济南。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大地之上,西靠黄河,东临大海,南有汶河、泗水、淮河。东西余脉绵绵,南北宽而50里。盘卧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2023年五月初,我来到了泰山脚下,泰山对我来说不是初到,三十多年前,我就拜祭过。那時我体气正佳,一步五阶,瞬间登顶。可是如今翁年,满身伤痛。望而却步。此时,我想起馮骥才四次登泰山…并挥笔大作《挑山工》。也想起, 宋真宗,据说也曾封禅泰山,传说,宋真宗并没有登上泰山极顶,他骑着马来到“回马岭,”看到高山重叠、艰难万险,心中忐忑不安,几经反复,搏马而回。后人就把这个山岭叫回马岭。这个传说的故事,说明,对面对困难畏缩不前的登山者的启示。百姓和帝王不同,但此时,心情相通,都是为崇拜泰山,为高山仰止而来。我勇气倍增,我穿过了“回马岭,”登上了“五松亭”。
记得, 唐代诗人杜甫登泰山時,写有“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名扬千古的,对攀登泰山精神的讴歌。从杜甫的《望岳》,到冯骥才的《挑山工》,写的都是对攀登者的精神礼赞。 先秦时代的典籍《国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习行善,提高修养就像攀登高山一样艰辛;做恶堕落,就像高山上滚落石头一样不可遏制。这个比喻恰似真经,于是,在泰山的登山者中,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如果你不能不畏艰险攀登到达高峰绝顶,就会遗憾。如果你面对困难畏缩不前,人们就会嘲笑你。千百年来,泰山的十八盘,盘盘向上,南天门、日观峰,会凌绝顶,诱人斗志昂扬。 据说, 历史上,大诗人苏轼的弟弟苏辙,早年在山东济南做官,准备攀登泰山,有人告诉他泰山有40里高,苏辙说,泰山这么高,那我能登上去吗?所以苏辙就有个诗句“天门四十里,预恐双足废”。几经犹豫,苏辙没有登上泰山,所以,他流传下来一首泰山诗,叫做《岳下》苏轼知道了以后“和子由四首韩太祝送游太山…”,给苏辙写了一首,“闻道逢春思濯锦,更须到处觅菟裘。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并责怪苏辙,你为什么不爬上泰山极顶去看红日涌起呢?后来人们认为他的胸怀、气度无法和他的哥哥苏轼相比。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经地质学家的测定,山体的重量是5500亿吨。不像华山那样险峻、不像衡山凌空飞越,但是给人以稳重、凝重的形象,现在,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的象征,所以,司马迁就用“重于泰山”来比拟做人的标尺。
司马迁之后,孙中山、毛泽东,历朝历代的志士仁人,都引用、引述过“重于泰山”的比喻。抗战时期,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湖北大战时曾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牺牲。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人民“重于泰山”这一比喻已成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标尺,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而献身,这是泰山精神。
荀子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自然界的泰山在形成中确实是不让土壤,高刃挺拔,目观仰止。 泰山文化千百年来,是一种包容文化,它包容吸纳了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宗教上,泰山不仅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圣山;同时它是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仙山;也是佛教的“积善千秋、佛光普照”名山;三教尊一山。泰山集纳了,中华各大民族文化的精华。
捧日擎天。泰山的日出,追溯到五千年前。先民认为太阳是万物之母,而最早迎接第一轮红日的地方就是东方最高的那座山岳之巅,当时,人民心目中的就是泰山。 金朝元好问说过:“泰山高出天半,昏晓与平地异”。泰山高入云端,它的阴阳昏晓都和平地人间不同,当观日峰已是红日旭升,而山下人间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所以,泰山日出就变成了人间光明。在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陶文符号中,有一个标志,就是现在泰山脚下,泰山日出的标志。 记得当年, 我国在世纪之交,2000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迎接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电视直播,当时选择了两个地点:一个是海南三亚,海上日出;另外一个地点是泰山极顶的日观峰,高山日出。 自古则有:泰山安则天下安。古人用泰山来比喻国家的安定,“登泰山保平安”。泰山的极顶叫太平顶,所以就有了泰安由来。
泰山的石头是珍贵的,据说,每一块石头都印记着庇佑人们幸福平安的寄托 功能。汉朝有本书叫《急就章》,其中:“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的说法。宋代以后,“石敢当”这三个字就变成“泰山石敢当”了“泰山石敢当”,是人们赋予石头“镇鬼压邪、保佑一切”祈求。泰山石成了庇佑千家万户的保护神。
泰山石敢当。据说,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都汲取和采用了泰山石。祈福国泰民安、吉祥美好的设计理念。 泰山巍巍,在其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的精神结晶,已成为一座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 泰山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居黄河之尾,是东方不老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浩瀚九曲,自古黄河就有民族文化之根的著称。 黄河西出昆仑,始于青海牛头山为发源地。途经九省。史前文化层层叠叠,无论是河母渡文化、仰韶文化、还是仓顿造字。使黄河岸边文字兴发,殷、商、甲骨、镏、篆金……仓颉“凤凰衔书台”。《淮南子·本经训》记载“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苍颉,复姓称侯刚,号称史皇氏。把散流于先民中文字符号搜集、整理、规范和使用。创造了中华汉字的美伦、美焕与世界文字日月同辉。又称为中华民族文明传承者和黄河文化“造字大圣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日月同辉耀双塔。
黄河文化形成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文化”的形成即是“人化”。“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人化”“人化”程度越高。对万物认识越趋于宇宙的真理,就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化是我们人化的反应和认识。“ 人化”即是,何为自然?自然即是人化的本来面目。自己的本来是谁?使我们更加认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道、儒、法、哲的统一。 泰山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本身含义宗旨就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辩证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宇宙探索的。是“我与我”的哲学最高意识。体现在宇宙和人的信息中,密码和能量互通的真实性这是宇宙规律,无人可辩变。
今天,我们终于认识了,黄河文化和泰山文化。是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遵循宇宙规律,才可世事,才符合宇宙天道循环。人,才会可永久的存于自然,和于自然,生于自然,如果和否则,逆于自然而淘汰逝去……
因此,我们从伟大的黄河文化和泰山文化中,我们看到了真容。我们看到了黄河万古,澎湃激皍,九曲回肠,黄河可称是宇宙中的秤砣。也看到了泰山文化万仞不朽。它们像是一头睡狮。今天,再次醒来,高高昂起了大大东方的巨龙之首。体现了黄河文化与泰山文化至伟与至尊。 通过黄河文化和泰山文化。我们看到了 在这世界的东方有了新的纪元,吹响了時代的号角。黄河像一艘中华民族巨龙神舟。那么泰山就是这座神洲上的旗杆,让中华民族的自豪,千百年来屹立于东方不败…因此,黄河文化,泰山文化,也可以说是民族复兴的发动机、加油站、聚核仪。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精神圣山。
这次笔者在考中发现,在黄河文化的怀抱中,有数不清的“古今文化,”其中,在泰山西麓脚下,有一座叫肥猪山小山岗,是泰山文化的繁衍来一个遗址。据考是史前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肥猪山上有风谷洞、仙人洞遗址和原始人类的石刀、石斧、石铲、石床、拴船撅证明了泰山文化和黄河文化文明史之一。
同时,肥猪山上,在1939年5月10日还曾经发生了 ,陆房山战斗。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抗日战争时期典范战史。此战,阻击日伪军9次进攻,歼敌人1300余人,从拂晓打到天黑。陆房战斗、肥猪山阻击战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壮丽凯歌。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是黄河文化、泰山文化繁衍继承和发展,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黄河,离不开“泰山精神”。因此,泰山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正义与正气聚集地”。
为此说,一个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双重结构新模式,在齐鲁大地诞生。以黄河文化为动力,以泰山文化,齐鲁文化为半径,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方文化“精神圣地”。
摄影:高秀林 苏金忠

作者简介:高秀林,男,笔名:高大林,生于1958年,籍贯河北省乐亭县,现居吉林省长春市,大学学历。23军69师防化连班长。现退休国家公务员;中共党员。现为: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员。有多篇论文和散文发表在吉林日报、白城日报和

江南烟雨《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
诗词、书画、文学、音乐、编辑总部
总 编:苏金忠 (天边紫云飞)
主 编:张宾普
特邀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广征 车行 石祥 石顺义 任卫新 刘晓静 米建平 邬大为 瞿琮 黄胜泉 魏力兴
特邀音乐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连才 印青 任秀岭 吕其明 刘书先 孟庆云 沈尊光 陈涤非 铁源 范春华 周建国 晓其 颂今
常年法律顾问:苏金英 陈晓明
歌曲编委:刘莎 胡蝶 梅皓钧 王新增 朱连良 歌奴 孙建平 汪天亮 邹登莲 韩之勤 钟思畅 娇子陌 刘义红 乡土娃 费娜 李玉娜 孙发喜 胡海勇 管霞 蒋越红 叶桂勇 魏帼 崔叶华黄萍 殷梅 心语 万利娟 郭奂
歌唱家顾问:吴姿霖 王靖 刘克清 刘科 贺筠筠 周珩哲 孙倩 陈盼盼 邓华 胡帅 熊七梅
编曲:孙建平 孔祥波
歌曲发行:高音敏子 刘海军
歌词主编:孙文继 董杰
文学总顾问:玛格丽特 韦清
特邀文学顾问: 姚常平
诗词责任主编:邹登莲 秋君
MV编辑:贾斌
美编:一笑倾城 回眸一笑
国礼书画家总顾问:吴向明 贾志华 金志坚
书画'家顾问:贾志华 郑英瑞 王晶明 刘培志 孙续兵 朱伟明
书画编辑:张赟 苏伟 王晶明 张宾普
新诗编辑:韩之勤 陈佰银 管霞 孙丽丽 李占营 钟自珍 吕述明 踏花归来
古诗词顾问:张智深 张民辉
古诗词主编:穆艳红 李琳
古诗词编辑:杜先锋 钟思畅 孙继平 王怀荣
小说编辑:胡蝶 姜吉顺
散文编辑:钟思畅
特邀作家顾问:齐欣 胡子杰
特邀诗人:张裕合 子兰
特邀书画家:贾志华 王晶明 郑英瑞 郝长水 刘培志 木子君
金牌主播:薛峰 海宁 雨滴 月上中秋 范玉和 曹钧 陈彦波 冷雨儿 潘玉国 刘天雪
纸刊秘书长:韩璐
纸刊组织部部长:邹登莲 刘义红 回眸一笑
《江南烟雨》《红星乐坛》《禅茶人生》《江山如画》《世界精品诗歌作家选集》《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中国名家名人精品集萃》
全球好声音巡演团团长:孙倩 王莹 席国强
传统国粹曲艺团长:陆嗣伟淋
摄影家组织部部长:韩之勤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组织部长:海宁
社会公益团团长:邹登莲
民间艺人组织部部长:刘培龙 齐凤玲
国学文化部部长:杜先锋 陈佰银
新农村践行部部长:陈佰银
影视明星演员联络部部长:孙倩 孙太席
爱心文化公益传播大使:杨正 向华 孙太席
宣传部部长:陈佰银 叶桂勇 乡土娃 曹礼凤
宣传部副部长:韩之勤 孙发喜 苏小英 马国才
宣传干事:谢华 张殿珍 廖航 齐凤玲
江南烟雨•音乐文化艺术传媒
投稿热线电话:15953856738
15850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