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作者:王学正 朗读:沈虹
烈日炎炎的夏日,骄阳似火。应赵兴盛文友的盛情相邀,怀着喜悦的心情,前往文友之乡的芳草湖农场。
车子在芳草湖的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等候已久的赵兴盛和王生辉两位文友疾步走上前来,紧紧握着我的双手:“王老师,欢迎您的到来!”我亲切地拥抱着这位从未谋面的文友,对他说:“兴盛,叫哥吧!”赵兴盛憨厚地笑了笑,一声“王哥!”,瞬间,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操着一口浓重芳草湖方言的王生辉,把我礼貌地让进了他的车里,驶进一所幽静别致的农家小院。
在一间雅雅的餐厅里,等候多时的文友们拥上前来,与我握手问好。我把我写的两本书和另外一本集体创作的书也一起送给了文友们。他们高兴的捧着书与我合影留念。

在赵兴盛和众文友的热烈邀请下,张艳文友代表大家的心意,为我唱了一首歌。歌声优美深情、扣人心弦,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我也被文友们炽热的情感深深地感动。
张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美女,能歌善舞,又写的一手好诗文。她是六师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一位身兼多职的干部,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业余时间辛勤笔耕,发表数篇文学作品,并在六师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中,多次获奖,为芳草湖人争了光、添了彩。
头发花白的杨福华老妹妹,携小孙女一起来到现场。她歉意地对我说:“家里这几天忙,没人带小孙女,为了能认识您,只好把她带来了。”我说:“好呀,跟着您这位爱好文学的奶奶,从小就受着文学的熏染,一定会健康茁壮成长。”她爽朗地笑着说:“今天不仅我收益,连小孙女也跟着受益了。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多么质朴的话语,让我感到亲切温暖。在文友群里,常见她频频发稿。热情地为文友们点赞点评。看的出,她也是一位与人友善、热心友爱的老大姐。

于智慧,曾是一位统计员、文教员,他沉稳持重,不善言辞,但他火热的内心世界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涵,他的诗作早已扎根在了每个文友的心田。他老伴对我说:“老于每写一篇诗稿都要读给我听,让我提提意见。”我说:“这是您对老于的最大支持,您不仅是一位读者,也是老于的审稿人。久而久之,您也被熏陶成为诗人了。”她听后,高兴得笑了起来。
王生辉是一位质朴实在,脸上总是带着谦和的微笑。交谈中,我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爱诗写诗的诗人,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他的绘画、书法有模有样。每当文友们夸他多才多艺时,他总是摆手,连声说道:“不行,不行,还差得远。”他的这种对文学艺术的敬畏和谦虚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他谦虚谨慎的高贵品质和美德。这也是我们每个文学爱好者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美德。

现在芳草湖文体广电和旅游中心工作的于三是我唯一见过面的文友。三年前,他受领导委托,带我和政协领导、《文人艺事》的编辑一同参观了刘水文化馆和采访了文友李世军。他见到我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显得格外亲切。他举杯畅饮,侃侃而谈,和大家讲述着文学创作的艰辛和执着。他向我透露,他现在正在着手写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已经完成了约十五万字。和他同来的还有已经退休的、原文体广电和旅游中心的张家发文友。通过于三的介绍,一见如故,让我在这陌生的外乡,又多了一个相识的文友。
李世军由于身体欠佳,未能到场。但他早已是我熟知的一位文友。他的事迹已被我写进了《文人艺事》的书里。
董应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资深文学爱好者,看过他写的几首古体诗和格律诗,质量很高。遗憾的是他当天去昌吉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擦肩而过。他收到书后,马上给我发来微信致谢,并赋诗一首:“副刊雅聚忆今古,四海英才吟曲赋。正是荷花绽放时,新书喜获觅佳句。”表情达意,恰到好处。

赵兴盛待我亲热的像个小兄弟,他关心我的饮食习惯,精心为我点菜,并召集众多的文友一起相聚,尽心尽意,盛情周到的安排,超出了我的计划。原本是和老伴陪同老家来的亲戚去周边几个农场观光,领略一下兵团农场的特色风景。顺路去一下芳草湖,给兴盛和几个文友顺便送几本书,见个面足矣。因为,兴盛是身患重病多年的一个病人,治病吃药,花去了他很多钱,经济上肯定不富裕。我怎么忍心让他为我破费。可赵兴盛非要坚持,他说:“客随主便,你要听我的安排。”争执半天,我屈服了。盛情难却。此刻,“恭敬不如从命”或许是最好的决定。
虽然我和兴盛初次相识,但他慷慨仗义的为人,让我感动。他不仅待我好,跟文友们的关系也很好,是一个有人缘,有亲和力,让人喜欢尊重的人。文学是富有感情的学问,赵兴盛是一个对人懂感情、有感情、讲感情的人,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就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

他对我说:“我是一个生命倒计时的人了,身体好点儿的时候,就多写一点,一直写到生命的终点。”听了他的话,不免有些伤感。刚认识的一个好兄弟又是这样的令人心酸难过。我鼓励他说:“我也是一个高危病人,十几年来一直挣扎在死亡边缘。我和你一样,只要活着就做一些喜欢做的事。让我们一同振作起来,为我们的文学爱好,努力争取更大的创作空间。”
多种疾病把赵兴盛折磨的体态肥胖,活像一尊弥勒佛。这可能与他长期透析服药有关。但他从不悲观、不消极,仍然乐呵呵的,交友写作。多年来,他的文学作品散见报刊杂志,还参与了《芳草湖农场简史》的撰写工作。该书已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即使身患重病,赵兴盛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坚持创作,并出版个人诗集《深爱这片土地》。一个身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竟能做出这种惊人的奉献,实在令人敬佩之至。

抬头看去,碧海蓝天映日辉,晴空万里白云飞。一层层雪白的云朵像一只只坚强有力的小手,托扶着蔚蓝的天空,使天空那样的清爽,那样的高远。这些可爱的云朵啊,不顾自己生命的短暂,用有限的生命,奋力支撑着这片蓝天。
回想着芳草湖的每一位淳朴、善良、热情的文友。
回想着他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回想着他们几十年来,在文学道路上艰辛追求的执着精神。
回想着他们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他们虽然不是参天大树,却为芳草湖的文化天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中国农垦杂志、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朗诵作品散见于互联网各大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