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巨皇作链角盖壶
王德埙
规格:高21公分,上口径7.7公分,通宽18公分,脚长8.8公分;重1134克。腹有刻铭。共有铭文63字 。
夏朝巨皇浮出水面。“巨皇”为文献中首次出现,后世只有“巨王”之名。为“大备呥宝”,本器自名,或系明夷方言。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4524年,公元前2501年,夏代后期青铜器。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盖上和壶腰凸雕火纹,六星绕日。这是一种形意图符①。因此,怀疑本器为上古崇拜太阳的明夷之器。此系中国最早出现的火纹。
业内云青铜器的火纹亦称冏形纹、日纹。它的基本形式是圆中有同向旋转的涡旋纹,所以曾称涡旋纹或圆涡纹。《考工记·画缋》:“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可见,火纹画为环形。又甲骨文的冏字作“”,所以,火纹又称同形纹。《一切经音义》卷五《冏灼》注引《苍颉篇》:“冏,大明也。”《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郑玄注:“大明,日也。”冏字简写即为⊙,可见,冏就是日,冏形纹也可称为日纹(知网百科)。


释文
巨皇作㕦王右三子夷也王玌乙甲乇水用作之享其
亢作王右月齐杳拍史朋父七世舍水永子爫为大备呥宝㕦隹

乇 凵
考证
编码1为“巨”,参考其异体字
编码2为“皇”,。
编码3为“作”,。
编码5为“?”,字书查无。
编码6为“

”的异体字,音wang2,同“王”。《玉篇》:“古文。”
编码8为“右”,字形参考
编码9为“三子”合文。
编码10为“”,。
编码11为“”,。
编码12为“夷”的夏代写发。字形参考
,音yí,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类篇》:“以脂切
以脂切 東方之人也 文一”。
编码13为“也”,字形参考
编码14为“王”,。
编码15为“玌”,音qiú, 玉名。《正字通》:“尤切 音虬 玉名 亦作㺩”。
编码16为“乙”,。
编码17为“甲”,。
编码18为“”,。
编码19为“”,。
编码20为“”,。
编码21为“乇”,音tuō , 委托;音zhé,草叶。字形参考
编码22为“水”,。
编码23为“用”,。
编码24为“作”,。
编码25为“之”,。
编码26为“享”,。
编码27为“其”,。
编码28为“

”,音qi4,同“汔”。接近;水涸。《类篇》:“許訖切*其迄切*億佶切,許訖切 說文水涸也 引詩汔可小康 一曰泣下 一曰幾也 又其迄切 又億佶切 文一 重音二”。
编码29为“
”,音kang4,同“亢”。《字彙補》:“與亢同。”
编码30为“”,。
编码31为“作”,。
编码32为“王”,。
编码33为“右”,。
编码34为“月”。
编码35为“
”,音gan1,同“甘”。《集韵》:“沽三切說文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古作
”。
编码36为“
”,音qi2,同“
”,异体字“齐”。其本义见下面的《说文解字》:


编码38为“

”,音pai1,同“拍”。《类篇》:“莫白切*匹陌切*伯各切,莫白切 擊也 或从白又並匹陌切 說文拊也 拍 又伯各切 肩甲也 文二 重音二”。
编码39为“友”,字形参
考。
编码40为“史”的异体字。。
编码41为“”,。
编码42为“朋”,字形参考
。本义: 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引申义:彼此友好的人;结党; 成群;比;姓。
编码43为“”,。
编码44为“父”。
编码45为“七”。
德埙按:竖短且偏右为七。
编码46为“世”,字形参考甲骨文

。《类篇》:“舒制切,舒制切 三十年爲一丗从卋而曵長之 古作卋芔 文三”。
编码47为“舍”,音shè 。 居住的房子。
编码48为“永”之夏体。
编码49为“子”,。
编码50为“”,。
编码51为“爫”,为。音zhǎo 同“爪”。又叫采字头,用作偏旁;喃〉义同“爲”。
编码52为“用”。
编码53为“于”,。
编码54为“大”,。
编码55为“

”,音bei4,同“备”。《字彙補》:“同備。”
编码56为“
”,《龙龛手鉴》:同“呥”,音rán。《类篇》:“如占切*而琰切,如占切 呥呥自安皃 一曰噍皃 又而琰切 文一 重音一”。
编码57为“宝”,。
德埙按:为“大备呥宝”,本器自名。或系明夷方言。
编码60为“

”,音jué,《集韵》、《类篇》:并居月切,音厥。《六書略》屯丩,動貌。
编码61为“乇”,音tuō , 委托;音zhé,草叶。字形参考
编码63为“ 凵”,音kǎn ,古同“坎”;凵,qiǎn , 张口。

铭文中有“巳王”。甲骨文记载“巳王入 于商”。
按:甲骨文:己丑 卜, 贞,乙 巳王入 于商 。彀来 庚寅 卜, 贞, 乙已王入 于
类别:子部 作者:孔鲋 书名:孔丛子
巳王曰善.既而齐大夫闻其子顺之谋.曰君子之谋其利溥哉.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叹曰、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
按:现传《孔丛子》七卷,除卷七为《连丛子》上下篇外,其本书六卷之《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主要记孔子言行,《杂训》、《居卫》、《巡守》、《公仪》、《抗志》主要记子思言行,《小尔雅》为训诂字书,《公孙龙》、《儒服》、《对魏王》主要记子高(孔穿)言行,《陈士义》、《论势》、《执节》主要记子顺言行,《诘墨》、《独治》、《问军礼》、《答问》主要记子鱼(孔鲋)言行。
测年应再检测。
参考资料
1、黔西南州博物馆展陈的“巨王千万”铜印


“巨王千万”印
“巨王千万”铜印通长2.5厘米、宽0.8厘米、高1.4厘米。扁平长方钮,印面长方形,印文为“巨王千万”四个字,朱文篆书,篆文平直方整,笔画古朴浑厚,上下循读。
“巨王千万”印是汉代流行的吉祥私印,与中原腹地出土的“巨灵千万”、“大潘千万”和清镇、平坝汉墓出土的“赵千万”、“樊千万”等印雷同,可确定墓主为当地商贾。
3、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很多封号都稀奇古怪,比如爱王、巨王、求王、对王、养王、补王、梯王、听王、干王等。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