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陨铁干神与陨铁禹神
王德埙




背后的文字,由于是一器一字,可以判断为该神像之名字。

关于“干”神

人面戴双水牛角,四弦高冠中心有孔位(插羽毛之类),下骑双角怪兽。为红山文化时期,陨铁透雕作品。
试比较巴林右旗博物馆那斯石像头上部弦纹:

小结:本器与之属于同一文化类型。
关于禹神


高22.5公分,宽8公分,厚6公分;莫氏硬度计:5;重1495.5克
禹神陨铁物质载体,经过量子检测仪检测,其绝对年代均在7000年以上。

( 戴学文先生检测并提供照片,下同)

关于本器蝉虫禹神文字的论证材料,详王德埙论文:《“良渚文明文字二十五”与“三星堆文字一”考釋》发表在2019年1月26日厦门寒江雪博物馆召开的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上海思想界》2019年7期>。

下面是论文《“良渚文明文字二十五”与“三星堆文字一”考釋》的一部分:
由于部族髦人的图腾是蝉虫,后人遂将“禹”字作了变化。
《说文》:“禹,蟲也。从厹,象形。���,古文禹。王矩切。注:���,古文。” 这个“虫”其实就是蝉虫。红山文化陨铁人神叠加蝉身兽首,盘踞在人主头上的兽首虫身,是古人创造的看图识字。我们据此隶定就是“禹”的本字。如下图,正映证了《说文解字》的记载有道理,《说文》中解释“禹"中有“虫"字,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下图正是兽首虫身。关于“兽首”,可参《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

(图高22.5公分,宽8公分,厚6公分;重1495克。陨铁。)
(图 红山文化陨铁“禹”字兽首虫身像,通过量字检测仪测算)

(图、陨铁禹神蝉虫身兽首吸铁石试验)

(图,以物证史 会议照片,屏幕上面是古文字)
后世金文为了突出其兽首虫身,遂新造了文字。因此,编码91与后世金文的 “禹”,为古今字关系。推测在甲骨文中有编码91字形。传统的说法,《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颁夏时于邦国。”《史记·夏本纪》称为“夏小正”。也就是延用至今的“夏历”。 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推算为公元前2140年。现在看来有疑问了,一是时间对不上,大禹是5000年前虞朝的人物。二是所谓“禹是 黄帝的玄孙”,而黄帝距今已有近万年,故“玄孙”之说不靠谱。铭文和文物证明大禹确有其人,他是虞朝中期的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司马迁大禹“光唐虞际”的这段话值得注意:《 太史公自序》云:“维禹之功, 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因此,所谓禹是通过禅让制就位的夏朝第一代君王的说法不对。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