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
一)“孤平”拗救
“孤平”拗救,即在“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里,如第一字当平而用了仄,则必将第三字该仄改用平,调整平仄为“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这样,就避免了“孤平”。七言同理,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当平而用仄,则必将第五字该仄改用平调整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即可(第一字平仄可不拘)。例句:
鸟鸣春意深(宋·陈与义《寒食》)
仄平平仄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仄仄平平仄平
(二)对句互救
对句互救,只适应于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分小拗和大拗两种情况:
1、小拗可救
小拗,就是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如五言出句第三字,七言出句第五字拗仄时,可在对句相应处用个平声字来补救。都是在出句和对句的三字或五字位置上进行平仄互换相救。也可以不救。如: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唐·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宋·范成大《初归石湖》)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2、大拗必救
大拗,就是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如五言出句第四字、七言出句第六字拗仄时,则必须在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上用一个平声作为补偿。就是五言出句第四字和对句第三字平仄互换相救,七言出句第六字和对句第五字平仄互换相救。如: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唐·刘禹锡《秋日抒怀》)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村清景皆画本,画里更传诗语声。(金?克怀英《渔村话图》)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特种拗救
特种拗救,即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式,三四位字平仄可互调,变格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五六位字平仄可互调,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例句: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唐·杜甫《秋兴八首》)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拗救,只是在本句中相拗相救。这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要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
在五言诗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则被称为“犯孤平”。同理,在七言诗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也不能用仄声。
补救方法是,如果在出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以求补足。
在五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仄仄平平仄”用为“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在七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平平仄仄平平仄”用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
用错平仄的对句相救
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本该用平。如果改用仄,就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将仄改平,以资补救。其句式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当用平而用了仄,便在对句中的第三字处将仄换为平。这便是对句相救了。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