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抗日游击大队及所属区武工队经历无数的战斗洗礼和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大峰山根据地。大峰山因界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泰西地区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日寇把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地进行扫荡。从1943年秋开始,长清县大队在县委书记、大队政委侯筱章的领导下,全县武装力量纷纷出击,开始了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更充分显示了侯筱章机智过人的指挥艺术。
峰山抗日游击大队及所属区武工队经历无数的战斗洗礼和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大峰山根据地。大峰山因界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泰西地区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日寇把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地进行扫荡。从1943年秋开始,长清县大队在县委书记、大队政委侯筱章的领导下,全县武装力量纷纷出击,开始了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更充分显示了侯筱章机智过人的指挥艺术。
为反击敌人扫荡,长清县大队打破了敌人一次次围剿。一是带领县大队深入到各区乡、村,从政治上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粉碎了敌人几次“强化治安”运动,而且还发展了大批党员,新建立了许多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在部队中深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普遍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入手,加强了教育。在这一阶段,县委书记、县抗日游击大队政委侯筱章亲自组织队伍进行了多次整顿,培养了广大干部、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艰苦奋战,这是和当时深入的思想教育分不开,在郭家峪突围战遭到严重挫折,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日队伍没有溃散,这都充分显示了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三是积极对敌伪军开展了政治攻势,有力地瓦解和动摇了敌人的军心。
在这一阶段,侯筱章政委曾亲自带人去做对伪军的瓦解工作。县大队在全县广泛开展了除奸反霸工作,对那些死心塌地的地主汉奸坚决杀掉,使坏人不敢再为非作歹,这样就使日伪军失去眼睛和耳朵。并且在敌占区、游击区建立了抗日的两面政权(即表面上支应敌人,实际是我们的地下工作站),这样就更使敌人变成了瞎子和聋子,有力地掩护了我们队伍的行动。还采取了制造假情报的方式来迷惑敌人,使敌人常常陷入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被动挨打的困境。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四是积极地领导广大群众在根据地和游击区开展减租减息的活动,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渡过灾荒。我们的部队还有力地狠狠打击了从据点出来抢粮的敌人。到1943年秋,县大队已由原来的100多人发展到了六七百人,加上各区的区小队,全县武装力量发展到了1200多人,并有了6挺机枪,在当时整个泰西地区峰山县大队发展得是很快的,战斗力也是很强的。不仅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巩固发展了根据地,而且还多次配合八路军大部队打了许多胜仗。
1943年夏,敌人对我军区所在地再次发动了残酷的合围扫荡,为了打破敌人的合围,军区司令员刘志远亲自手令县大队在敌人的背后打击,以钳制敌人。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接到命令后,当即亲自带人深入敌后侦察,随即率领县大队三个连跨过津浦铁路,快速奔袭直插敌后,迅速包围了位于济南市郊区的敌七贤庄据点。在侯筱章政委的指挥下,战斗打得干净漂亮,仅用半个小时全歼据点守敌,有的敌人还在睡梦中便做了刀下鬼,有的敌人在被窝里便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这一仗共俘敌80余人,缴获手枪20余支、步枪70余枝、子弹5000余发。待济南之敌派重兵赶来救援时,部队已烧了敌人的据点,押着俘虏迅速转移了。为此,敌人非常惊慌,惊呼是八路军主力拿下了七贤庄。紧接着,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又迅速调集县大队和各区小队的兵力,布置指挥了强攻敌古城据点的战斗。敌古城据点是位于济兖公路上的一个重镇,距济南只有几十里。战前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亲自派县大队一连连长郭哲生等三人对敌人据点的四个城门做了侦察。并及时派人在通往济南的公路大桥埋了炸药,在战斗打响的同时炸掉大桥,以延缓济南之敌的增援。在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后,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带领县大队急行30里赶至古城,在午夜前后迅速包围了敌据点,凌晨两点钟,战斗打响,按照作战方案,首先由三连张连长带领三连在敌据点的西门发起佯攻,掩护主力突破,随后一连长郭哲生按事先选定的突破口对敌据点南门猛攻,20分钟后,占领南门,侯、宋二位带领县大队从南门杀入,整个战斗只用了50分钟,全歼守敌100多人,还缴获了敌两挺机枪。当济南之敌派援兵赶来时,部队已烧了据点,撤出了战斗。这两仗打得迅猛漂亮,10天内连克敌两个据点,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敌人,配合我军区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合围。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攻打敌寺台山据点时,侯筱章亲自来到前沿观察地形后指出:敌据点建于高地之上,碉堡和寨墙凭借地势而修,据点周围都是平坦和低洼的开阔地,敌虽兵力不多,但易守难攻,如果强攻必遭不必要的伤亡。当即命令以区小队和民兵割断敌人电话线,对敌据点围而不打,同时对敌采取一断粮,二断水,三加强政治攻势的措施。由于采取了正确困敌于死地的方针,这个据点的敌人不得不在敌大部队掩护下,丢弃据点仓皇逃窜了。攻打敌孝堂山据点时,制定了先瓦解后强攻的两手作战方案,由县委敌工部的同志将敌据点伪军小队长诱出据点,侯筱章面对面地对这个小队长进行了教育,从历史典故讲到了民族气节,从政治形势讲到了日寇必亡的趋势,一席话只讲得那个伪军小队长心服口服,他带领伪军小队60余人全部投降,我军没费一枪一弹智取了这一个据点。 在这一阶段,峰山抗日游击大队打了许多硬仗,像高家崖战斗等,都是很关键的。高家崖据点位于大峰山山区中部,是山区中最大的一个据点。1944年春,峰山抗日大队决定拔掉这个“硬钉子”,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集中县大队的兵力,趁夜迅速包围了敌高家崖据点,实施了强攻。战斗打响后,日寇凭借工事负隅顽抗,战士英勇冲杀,实施连续爆破,经40多分钟的激战,全歼守敌150余人,一举拔下了这个“硬钉子”。消灭敌高家崖据点后,整个山区根据地连成了一片。1944年夏,县大队又拔掉了位于峰山县西部济兖公路上的敌广里据点,整个战斗打得干脆、利落。战斗中,经一小时的激战,敌据点守敌200余人无一漏网全部被歼。广里据点打掉后,县大队基本上控制了全县局势,切断了敌济兖公路交通线。 第六十五章:先烈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峰山抗日游击大队及所属区武工队经历无数的战斗洗礼和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大峰山根据地。大峰山因界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泰西地区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日寇把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地进行扫荡。从1943年秋开始,长清县大队在县委书记、大队政委侯筱章的领导下,全县武装力量纷纷出击,开始了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更充分显示了侯筱章机智过人的指挥艺术。
为反击敌人扫荡,长清县大队打破了敌人一次次围剿。一是带领县大队深入到各区乡、村,从政治上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粉碎了敌人几次“强化治安”运动,而且还发展了大批党员,新建立了许多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在部队中深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普遍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入手,加强了教育。在这一阶段,县委书记、县抗日游击大队政委侯筱章亲自组织队伍进行了多次整顿,培养了广大干部、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艰苦奋战,这是和当时深入的思想教育分不开,在郭家峪突围战遭到严重挫折,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人下抗日队伍没有溃散,这都充分显示了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三是积极对敌伪军开展了政治攻势,有力地瓦解和动摇了敌人的军心。
在这一阶段,侯筱章政委曾亲自带人去做对伪军的瓦解工作。县大队在全县广泛开展了除奸反霸工作,对那些死心塌地的地主汉奸坚决杀掉,使坏人不敢再为非作歹,这样就使日伪军失去眼睛和耳朵。并且在敌占区、游击区建立了抗日的两面政权(即表面上支应敌人,实际是我们的地下工作站),这样就更使敌人变成了瞎子和聋子,有力地掩护了我们队伍的行动。还采取了制造假情报的方式来迷惑敌人,使敌人常常陷入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被动挨打的困境。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四是积极地领导广大群众在根据地和游击区开展减租减息的活动,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渡过灾荒。我们的部队还有力地狠狠打击了从据点出来抢粮的敌人。到1943年秋,县大队已由原来的100多人发展到了六七百人,加上各区的区小队,全县武装力量发展到了1200多人,并有了6挺机枪,在当时整个泰西地区峰山县大队发展得是很快的,战斗力也是很强的。不仅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巩固发展了根据地,而且还多次配合八路军大部队打了许多胜仗。
1943年夏,敌人对我军区所在地再次发动了残酷的合围扫荡,为了打破敌人的合围,军区司令员刘志远亲自手令县大队在敌人的背后打击,以钳制敌人。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接到命令后,当即亲自带人深入敌后侦察,随即率领县大队三个连跨过津浦铁路,快速奔袭直插敌后,迅速包围了位于济南市郊区的敌七贤庄据点。在侯筱章政委的指挥下,战斗打得干净漂亮,仅用半个小时全歼据点守敌,有的敌人还在睡梦中便做了刀下鬼,有的敌人在被窝里便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这一仗共俘敌80余人,缴获手枪20余支、步枪70余枝、子弹5000余发。待济南之敌派重兵赶来救援时,部队已烧了敌人的据点,押着俘虏迅速转移了。为此,敌人非常惊慌,惊呼是八路军主力拿下了七贤庄。紧接着,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又迅速调集县大队和各区小队的兵力,布置指挥了强攻敌古城据点的战斗。敌古城据点是位于济兖公路上的一个重镇,距济南只有几十里。战前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亲自派县大队一连连长郭哲生等三人对敌人据点的四个城门做了侦察。并及时派人在通往济南的公路大桥埋了炸药,在战斗打响的同时炸掉大桥,以延缓济南之敌的增援。在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后,侯筱章政委、宋畔池大队长带领县大队急行30里赶至古城,在午夜前后迅速包围了敌据点,凌晨两点钟,战斗打响,按照作战方案,首先由三连张连长带领三连在敌据点的西门发起佯攻,掩护主力突破,随后一连长郭哲生按事先选定的突破口对敌据点南门猛攻,20分钟后,占领南门,侯、宋二位带领县大队从南门杀入,整个战斗只用了50分钟,全歼守敌100多人,还缴获了敌两挺机枪。当济南之敌派援兵赶来时,部队已烧了据点,撤出了战斗。这两仗打得迅猛漂亮,10天内连克敌两个据点,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敌人,配合我军区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合围。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攻打敌寺台山据点时,侯筱章亲自来到前沿观察地形后指出:敌据点建于高地之上,碉堡和寨墙凭借地势而修,据点周围都是平坦和低洼的开阔地,敌虽兵力不多,但易守难攻,如果强攻必遭不必要的伤亡。当即命令以区小队和民兵割断敌人电话线,对敌据点围而不打,同时对敌采取一断粮,二断水,三加强政治攻势的措施。由于采取了正确困敌于死地的方针,这个据点的敌人不得不在敌大部队掩护下,丢弃据点仓皇逃窜了。攻打敌孝堂山据点时,制定了先瓦解后强攻的两手作战方案,由县委敌工部的同志将敌据点伪军小队长诱出据点,侯筱章面对面地对这个小队长进行了教育,从历史典故讲到了民族气节,从政治形势讲到了日寇必亡的趋势,一席话只讲得那个伪军小队长心服口服,他带领伪军小队60余人全部投降,我军没费一枪一弹智取了这一个据点。 在这一阶段,峰山抗日游击大队打了许多硬仗,像高家崖战斗等,都是很关键的。高家崖据点位于大峰山山区中部,是山区中最大的一个据点。1944年春,峰山抗日大队决定拔掉这个“硬钉子”,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集中县大队的兵力,趁夜迅速包围了敌高家崖据点,实施了强攻。战斗打响后,日寇凭借工事负隅顽抗,战士英勇冲杀,实施连续爆破,经40多分钟的激战,全歼守敌150余人,一举拔下了这个“硬钉子”。消灭敌高家崖据点后,整个山区根据地连成了一片。1944年夏,县大队又拔掉了位于峰山县西部济兖公路上的敌广里据点,整个战斗打得干脆、利落。战斗中,经一小时的激战,敌据点守敌200余人无一漏网全部被歼。广里据点打掉后,县大队基本上控制了全县局势,切断了敌济兖公路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