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54)
有时,我忽然会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可能过于矫揉造作和错纵复杂了。食物和生活方式都失去了纯真自然,社会交往缺少真正的爱和善意。每个人都善于伪装,没有勇气表现出率直与真诚。
如此一来,一个以自然秉性和思想为人处事的老实人的处境,就会很艰难。人们常常宁愿闭门谢客,也懒得搭理别人,只为享受片刻的、完全纯真的、没有任何附加异味的生活。
遇上心情抑郁时,会更深入地思考时代的㢢病。常常会觉得不如人意的事越来越多,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当代的问题,可能都将留给自己的后代去处理了。
当我一想到那些天真的孩童将来要承担我们留给他们的种种问题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夲想,在我国的农村,还一直保持这方面的健康,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看来最后一片原生态的净土也将消失。
人们正从彻底的堕落与腐败中汲取和更新自己的力量。希望尽快能将社会引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但随着犯罪的年轻化、多样化、犯罪金额的大额化,这似乎只是某方一厢情愿的虚幻场景。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门第和财富条件限制了那些聪明、智慧的年轻人发展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阶级分层?
是什么,让当代的年轻人没有勇气自己立身行事,顺其自然?从他们一踏上社会,就学会了矫揉造作、遮遮掩掩,遇事敷衍马虎、乖僻别扭。
享有个人自由的幸福感,是作为自然人的一种权利。理应受到国家权力机构的保护。使自然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是执政者的责任与使命。应该让每个自然人都有意识到自己,有发展自我的可能。而不能为了任何目的,去刻意驯服。这样会让年轻人失去朝气,早早就去掉了身上一切自然的、独特的、野性的东西。最终培养出一群庸人。
年轻而无青春气息,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留给我的印象。世上所有的事他们都不关心,我们这代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庸俗而毫无意义的,他们完全沉溺在自己的观念里,一切青春的感觉和欲求都已在他们身上消失殆尽,而且是那种无可挽回的消失殆尽。
我们要知道,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就以这种状态存在于世,你想他往后的日子还能有什么指望?
我担心的是,想改变这种沉闷、难受和极度压抑的现状,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又必须改变,必竟晦暗的日子,会让人忍无可忍。
我有时想,如果少一些教条,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理论,多一些实践,给年轻人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自上而下地自觉做到廉洁奉公,这样,会不会有所改善呢?
我不赞成强压式的知识灌输,这样早早就毁掉了年轻人的精神和身体。很多东西在他们有限的职业范围根本派不上用场,有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另一方面,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却已经失去,例如旺盛的精力和健康。
当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站在我的面前,我都为这些孩子祈祷,希望待到他们青春时,不再是这样的一些唯尚空谈的学究和虚伪的人际关系。而能成为真正能自由发展的、真实自然的健全人。
晨曦,2024年8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