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仰卢德铭
烈士纪念馆有感
●游雪莲(四川)

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依然如约来到了卢德铭烈士的故居。
卢德铭烈士故居,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狮子湾,这里茂林修竹,一座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的三合院掩映其中。卢德铭烈士在此出生,并从此踏上革命道路。烈士故居门楣上的“卢德铭故居”5个大字,是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将军题写。
卢德铭烈士故居对面,是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卢德铭纪念馆。走进正厅,卢德铭身跨战马、挥舞军刀的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生动形象地展现其飒爽英姿。通过纪念馆的精心展陈,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生平。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2期,后参加北伐。1927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同年9月23日,在秋收起义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他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陈列馆建筑庄重,资料详实,碑廊环绕。庭院中,树木阴翳。也许,这些外在的东西,前来的每个人都能看见,也不知道被多少人写过。而今,卢德铭烈士雕像底座上“1905—1927”的醒目数字,却让我沉思良久。

卢德铭生于富裕之家,父亲是盐业商号的管账先生,卢德铭是家中7个子女中最小的。1921年,卢德铭高小毕业后考入成都公学,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1924年春,卢德铭怀揣李筱亭的推荐信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错过了考期,后经谢惠生卢思啼引荐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当场出题考他(题目为: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而被破格录取。同年底,卢德铭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参观中,一个关于卢德铭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颜瑞琴与卢德铭青梅竹马,1916年,8岁的颜瑞琴与11岁的卢德铭正式订婚。14岁把嫁装搬到狮子湾等卢德铭回来完婚,一直等到近30岁,后去“填房”(死了夫人)嫁给童姓丈夫,几年后童姓丈夫去逝颜瑞琴没有再婚,96岁才离开人世。而卢德铭在南征北战之余写的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要求未婚妻颜瑞琴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
卢德铭在革命斗争中无畏无惧、坚毅果敢,汀泗桥战斗让他的信仰更加坚定。他的家书见证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既彰显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赤子情怀,也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
静坐在幽静的竹园,听着雨声,我们谈论卢德铭烈士。他既能吃苦,还有智慧,更有信仰和抱负。如今,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传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顾历史,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先贤、先烈们,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如邹容、吴玉章、喻培伦等。而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在择业和婚恋观上存在问题,缺乏理想追求,与先烈们形成鲜明对比。
卢德铭19岁离家,从未归乡,胸怀大爱,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他的事迹至今仍有吸引力,他和众多先驱者高擎理想火炬,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雨停了,微风催促着我们离开。纪念馆大门口“卢德铭烈士事迹陈列馆”10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耀,那是人们对卢德铭烈士的崇敬。在那段火红岁月里,无数年轻生命为时代的辉煌而陨落,他们永远值得我们追忆和缅怀。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四川关爱明天》《分忧》《蜀南文学》《盐都艺术》《自贡作家》《自贡三农》《自贡社会扶贫》等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