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50)
一部好的作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印象感受:总由感动而钦佩,由钦佩而感动,以至从这两种交替缠绕的情感中没法走出来。
好的作品,不仅情节内容完美,而且情感全都发自诗人的内心深处,而外在表现,如地方风情的描绘等等,也不能逊色。这就显示出了作者本人的完美内在本质,这样的作品是很难遇到的。
读这样的作品,你能感觉到作者内在博学的素养,已到了一般人无法与之匹敌的高度,尤如一颗已完全成熟的果实,呈显在你面前,令你无限欣悦。
而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描写,也一定是那样的明澈,明澈得,如蔚蓝的天空一般的美丽。
那年无意间我读了曼佐尼的小说。在读的过程中引发了许多想法。
曼佐尼的表现手法是想让人们在悲剧里引起恐惧、担忧。由于引发思索,这样读者就会在心里涌起一种情感,将其稀释为感动,通过感动将读者引向钦佩。
恐惧是物质性的,每个读者心里都会产生。而钦佩却源于认识,即认识到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精于应对,无懈可击。让人在阅读中产生这种感觉而无比欣悦。
我不知道怎样来评价这样的美学观,读他的作品时我还很年轻,没有能力照此理论写一点东西,但我能看出它的不同凡响。还有,这部作品的倾向也是向着自由主义的方向去的,尽管作者表现得非常克制含蓄。
我认为,曼佐尼的成功归功于以下几点。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者,他的创作风格极为端庄和坚实,这就使他作品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所有通常所理解的小说。二是他信奉的基督教使他获益匪浅,由此产生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场景。三是作者在充满斗争摩擦的革命年代吃过很多苦。最后,对这部小说有利的是:故事情节发生在风光迷人的科莫湖滨,诗人从小就铭刻着对这个地区的印象。
也就是说作者对它已烂熟于心,因此也就有了小说的主要成功之处,文中富有地方风情的描写明晰细腻,令人叫绝。
所以,通过这些阅读感悟,让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人物场景,这样才能由衷地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当然,作者本身的阅历与审美素养,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注:亚历山德罗·曼佐尼,意大利诗人、小说家。
晨曦,2024年8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