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作原道 平子写归田
------记著名书法家杨显臣
江其田
在长春市绿园区集吉轩小区,有一所“杨老师书法学堂”,在学堂大厅悬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书“大贤作原道 平子写归田”八个熠熠发光的金色大字,
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篆书大师、杨显臣的大学导师刘自椟先生题写的。
杨显臣,1961年5月生于大安市,号长安道客,1979年高中毕业当年12月参军入伍,1982年复员参加工作;1991年,毕业于西安书学院。现为中国青少年书法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春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白城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白城市文联委员,大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杨显臣自幼酯爱书法,潜心书法创作、研究。从部队和单位工作期间,也不忘刻苦研习,挥毫濯磨,勤奋耕耘,手不释笔,临池不辍。
自1989年,杨显臣先后从师于刘自椟、钟明善、傅嘉仪、赵熊等著名书法大家,对历代法帖多有临摹杨显臣说:“我的书法水平能够取得今天的这个成果,应该感谢刘炳森、刘自椟、钟明善、傅嘉仪、赵熊几位著名书法大家,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我在书法界,也只能是‘无名小卒’,是登不上书法这大雅之堂的!”
(上联字为:五亩治蔬 五亩種竹;半日静坐 半日读书)
杨显臣与刘自椟等几位书法大师是怎么认识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说来话长,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年只有22岁的杨显臣,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大安,当年,大安市武装部、民政局把杨显臣安排到最好的国有企业----大安航运公司工作。
由于杨显臣自幼喜欢书法,在上中小学时,也常参加学校举办一些书法比赛活动,但是,毕竟不是专业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书法,即使到部队当兵,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习练书法。
1988年,杨显臣到大安航运公司工作后,也念念不忘练习书法。
常言说“机会都是给有天赋的人准备的。”1987年7月,从黄土高坡大西北、十三朝古都---西安,传来一个好消息----西安书学院在全国公开招书法班学生,这一好消息,让杨显臣喜出望外。
杨显臣带着招生办广告书,找到公司领导,领导十分开明,大力支持他学习书法,局领导知道这件事后,也表示大力支持。时任交通局局长说:“只要显臣肯学习书法,他的工资照开,需要学费公司给出。”就这样,他于1987年,和王国安(大安市文化馆原副馆长、大安市书法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杨金印一同乘坐西去的火车,来到西安书学院 ,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西安书学院学习期间,杨显臣在刘自椟、钟明善、傅嘉仪、赵熊四位书法大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理论知识与技巧。
(杨显臣与刘自椟导师合影留念)
导师刘自椟,是陕西省图书馆首任馆长贺伯箴先生的学生,跟贺伯箴先生学习诗文、书法,悟到了篆书用笔圆转挺拔的特点。行笔兼用篆书圆转笔法,写得古朴雄强,气势不凡。他曾在临邓之余,手抄《说文解字》数遍,又广泛搜求历代名碑拓片和名家手迹,上自甲骨钟鼎、汉碑篆额,下迄吴大澂、吴昌硕,凡能见到的,不管残拓破纸,他都倾囊以致,因而每使生活陷于困境,却恬然处之。他又将书风相近的进行归类,比较研究,辨其异同,从中吸取精蕴。刘自椟先生不仅精于篆书,而且在楷、隶、行、草书方面皆有颇深造诣。楷书从颜鲁公入手,后又泛览北碑,显得苍古灵动,气足神完。
(上图为刘自椟导师现场为师生书写篆书)
导师钟明善,是西安交大艺术学院院长。全国书协原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艺术馆馆长、文化艺术系名誉主任。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等。
(上联系导师钟明善为杨显臣题字:明辨笃行)
导师赵熊,是二十世纪陕西印坛第三代印人的代表人物之一,陕西印坛卓有建树的领导者和创作者,是当代陕西书坛的中青年创作骨干。出版有《赵熊篆刻集》、《米芾蜀素帖技法赏析》、《怎样学隶书》、《篆刻十讲》、《中国篆刻百家·赵熊卷》等近二十种书法篆刻书。
(上字系导师赵熊为杨显臣题字:“飞羽觴而醉月”)
可谓名师出高徒。杨显臣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学到了篆刻书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书法水平达到了巅峰。
1987年9月,杨显臣在西安学习期间,他倡议举办“西安书法学院与大安书法学会师生百人书法作品展(以下简称“百人书法作品展”),这一举动,得到了长安书法学院和大安县(现大安市,下同)书法学会的大力支持,西安书学院和大安县书法学会研究决定,在大安县文化馆共同“百人书法作品展”。展出的这100幅书画作品,全是从国内的著名的书法家和西安书法学院师生的书法作品择优选展的。
西安书学院的刘自椟、钟明善、傅嘉仪、赵熊等书法大师及学友,纷纷从西安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
时任大安县文化局局长段序清、大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成任、大安市第一中学校长郑钧龄,大安市文化馆馆长刘海林、副馆长王国安、李兆谦、闫凤简、闫凤成、邹积范等文化馆老师以及大安市交通局工会主席等党政、文化、教育、交通等各界领导和书法爱好者等200余人参观了“百人书法作品展”。白城地区(现白城市)文联主席曹伯铭、《白城日报》美术部主任刘宝全、书法大师傅凯等,应邀参观了“百人书法作品展.
大安县文化局局长段序清、大安县第一中学校长郑钧龄,为“百人书法作品展”剪彩。
这次“百人书法作品展”,还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吉林日报》、《白城日报》、《长春日报》、《吉林工人报》派出记者到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大安电视台、大安广播电台进行现场直播。当时,在大安引起了很大轰动。当年,这项活动还编写进了《大安年鉴》,存入大安县档案馆,予以长期保存。
赵熊老师还亲自为他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
西安书学院校长刘自椟在评价杨显臣的篆书作品时,说:“显臣同学的在篆书作品,非常重视用笔,中锋平直,藏头护尾,不是一味地追求坚硬或柔美,而是发挥篆书笔法中的圆劲的特点,笔笔富有弹性,姿态横出而又险绝。在用墨上也有独到之处,他通过墨色的干湿恰到好处地运用飞白,使得笔酣墨活,神采苍劲。”
(篆刻字为《集古求真》)
的确,杨显臣在创作篆书实践中,广撷博采,取精用宏,以大篆为基、小篆为辅,兼容古今篆家之长的创作思想,使其篆书作品不断有新意见于毫楮之间,始终以一股盎然的生气,为人首肯。
(上联字为:山有此生未能至 书为一日不可无)
杨显臣认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书法作品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功能,是因为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性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
杨显臣书法创作主要以篆隶为主,对大篆《石鼓文》、汉隶《石门颂》颇有重大成果。他的篆隶,师古不泥古,继承创新,格调清新刚健,舒展开张,于匀整中求险峻,在取势处得均衡,篆隶在全国书画等级考核中,被评为“九级”。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至今,杨显臣创作的篆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入编10多部书画专集,并被多家报刊刊载、博物馆收藏。
为了传承书法国--- 杨显臣借几十年自己在书法创作的经验,他在长绿园区古轩小区,开办了“杨老师书法学堂”,以书法初级教学为主要内容,专门传授篆隶书法知识。他说:“我办书法培训班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培训青少年,把书法这一国粹,传承给下一代,让孩子们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杨显臣在讲课时,给学生讲授篆书的特点,他说:“篆书的第一个特点是,笔画圆转流畅,均匀齐整,容易书写,篆书分为大篆、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六国文字,有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为我国汉字的工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特点是因形立意,古拙多变,一律曲笔弧线,都是中锋用笔,体势以圆为主,方中有圆,形体大小均匀,基本上是用点、直、弧三种笔画组字,没有撇、捺的出现,粗细均匀,起止藏锋等;第三个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结体为点划符号化,等等。”理论联系实际,既讲书法理论课,又手把手的教学生写字方法,两者相得益彰,让学生从中受益。
5年来,杨显臣先后培养了千余名学生,从这里培养的都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后来有200~300人参加了高考,学习书法专业,还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书法考级,通过考试,都拿到八级、九级、十级。还有一些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地区举办的书法大型展览,并且多次获奖。还有还有30余位学生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国书法报》上刊登。
30年来,杨显臣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显臣在书法事业上,应该算是成功人士。30多年来,他专心研习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隶书,研究伊秉绶《光孝寺碑》、《清处士协山王君墓表》,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被编入《西安书学院师生书法篆刻作品集》、《西安书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书法篆刻作品集》、《西安书学院院庆十周年书法篆刻作品集》、《中国庐山诗歌书法作品集》、《鹤乡书法作品集》、《菁英荟萃》、《白城书法家名录》等。曾获“羲皇杯中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中国青少年书法篆刻精品赴港展”三等奖;“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化科技博览会秦声书法大赛”优秀奖;“金羊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西安书学院校友会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画艺术研讨会创作北京笔会”一等奖;“全国硬笔书法艺术展”三等奖;“吉林省首届青少年硬笔书法大赛”成人组优秀奖;“吉林省第一、二届临帖大赛”优秀奖;“吉林省二十世纪书法展”优秀奖等。 在行书研习方面,重点研究了唐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等,并且运用到教学之中。
今后的路还很长,祝愿杨显臣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为中华书法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江其田,吉林省白城市国土资源局退休;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吉林名人》杂志社 记者;白城市政协文史专员;大安市政协文史专员。
创作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写杂文、随笔、诗歌。研究国学、史学。出版散文集《其田其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区域主编:秀美山河
责编:芬芳·那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