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讯 才将青春献戎马,又以热血浇良田。在军营,他身着戎装,是捍卫家国的钢铁战士;退役后,他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群众的“主心骨”、百姓的“贴心人”。他就是邓李乡马湾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马中年。
马中年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长大后入伍从军,退伍之后常年在外经商,2020年8月,马中年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兵连政治指导员。他在新的岗位上敢做事,勤做事,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把担当奉献的军人精神融入道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在建强村党组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再展军人本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平顶山市优秀兵支书、叶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这个地方一定要铺平,下雨可不能让积水了”马支书再三叮嘱施工人员。在邓李乡马湾村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相互配合进行着排间道路面硬化、污水管道掩埋、窨井垒砌施工作业,机械轰鸣声不断,夹杂着施工人员吆喝声,街巷内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马中年虽年近六旬,但做事依然保持军人的作风,雷厉风行,干脆利索。为了改变家乡面貌,马中年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架构,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一个有思路、有能力、有威信、有感情的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决胜法宝。为了改善大家的办公环境,马中年筹措资金完善村基础设施,拆除村委会的两间趴趴房,建造两层楼房和村委大院。如今,行走在马湾村宽阔平坦的村道上,你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的模样。马湾村的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们颇有意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马中年带领村两委协调资金运来渣土,组织村里党员和民兵垫修村里的生产路,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后又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村内主干道、排间道进行整修。整修后的道路路面整洁平整,边沟及排水设施完善通畅,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他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民兵对全村各个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对村内主街道进行绿化提升,把废弃沟塘建成了集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小游园,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潜心谋划村内的发展,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做好村级工作的切入点,依托“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优势,注册成立叶县邓李乡马湾村白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平台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白桃、葡萄、优质小麦、高油酸花生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年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马中年凭着在部队练就的果敢、坚毅、不服输的劲头,带领马湾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马中年的倡导和在外成功人士的支持下,2021年8月21日,马湾村教育基金会成立。筹得的资金用于资助学生、慰问教师、改善教学条件。教育基金的设立让马湾村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蔚然成风,并示范带动邓李乡各个村庄纷纷行动参与进来,兴教助学的行动在全乡铺开......
“家乡养育了我,部队锻炼了我,组织培养了我,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马中年说。马中年这位兵支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退本色的军人风采,用满腔热情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党员风采。如今,马湾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乡风文明和谐,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在“兵”支书的带领下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愈发重要。近年来,邓李乡坚持把优秀退役军人储备为后备力量,把优秀的后备力量培养成“兵支书”。截至目前,邓李乡有退役军人1232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321人,储备村优秀退役军人后备力量87名,“兵支书”6名,担任市人大代表1人,县人大代表1人,乡人大代表18人。(李贵民 杜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