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毋东汉
前几年,王莽街道乡贤会和关工委在党政领导下,掀起了撰写村史的热潮。乡贤会长刘旭东主持,秘书长雷小军督战,指令我和何少南把好文字关。结果,在“五老”共同努力下,共完成十多部村史。我额外主编了本村村史。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受了锻炼和提高,有多种体会和感触,说出来与欲写村史者共勉交流。
村史属于文史资料,它以说明为主,叙述辅之,平铺直叙,不提倡描写。最忌议论抒情。可以有文学色彩,平实直白为主调。内容要基于“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禁止虚构夸张和联想。世间人物是非有阶级性,执笔者要坐在人民群众一边,叙史实之事,抒人民之情。应为英雄模范竖碑立传,忌为自己歌功颂德。秉公直书,不挟私货,实事求是,不讲私情。所谓文学青年,往往写得类似小说,出力不讨好,画蛇添足。写村史要“厚古薄今”,起始时间越往前越好,掌握材料越古越好,越多越好。村越大越好写,名人越多越好写,事件越大越好写,文物古迹越复杂越好写。怕就怕在村小人少,史短无事,无古树,无旧庙。个别村干部想借写村史标榜个人,心情可理解,做法不明智,忘记“生不立传”的古训;只要好好干,立德,立功,立言,清廉执政,历史不会忘记,名垂青史有期。
撰写村史,既是个体劳动,又是集体工程。要写好村史,首先要拧成一股绳,这绳名叫“村史编委会”。编委会名单由主编草拟,由党支部书记审核补充。编辑部在编委会领导下开展采访、座谈、撰写、编辑、修改、校对工作。主编要由有深厚文字功底,有公正无私的政治觉悟,在群众中没有私人仇恨的人担当。
其次,由主编拟定大纲,由编委会主任召开编委会,分工限期,撰写各章节草稿。遇小问题和主编勾通,重大问题编委会讨论。待草稿写完以后,由主编统稿。
第三,村史的重点是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传统的发扬,实录前辈英烈的业绩。难点是政权更替干部延续、宗族繁衍派系脉络和古代自然灾害的史实细节。
第四,正视历史,力求真实,站在人民立场说话。再现革命英烈业绩,不给地主资产阶级歌功颂德。对剥削阶级出身的进步人士,要平等对待, 视同工农。或绅士,或行医,或从教,或从艺,功绩显赫者,应恰如其份写入村史。
第五,高手在民间。对于出身低微,有益于群众,有一技之长的人。村史中应有他们的姓名闪耀。如:木匠、铁匠、乡医、书家、画家、厨师、演员、裁缝、补锅匠、钉盘钉碗的、钉秤的、小炉匠、泥水匠等。贡献特殊者亦可浓墨重彩几笔。
第六,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应当有《文艺作品选 》作为《附录》。温馨和谐的村,人寿而年丰,还应当有《四世同堂榜》和《寿星谱》以及近几十年的《荣誉录》:《奖状锦旗展示厅》。对近三届两委会业绩适当表述并描述远景。
第七,人有身份证,书有版权页。村史的版权页由主编和印刷𠂆共同拟定。书的前头要有《序》,由编委会托人写,后头要有《后记》,由主编写。书中照片由编委会提供,由主编取舍,摄影多的作者名列编辑。主编的名字要出现在封面和扉页书名下,以示担当。书舌要有主编简介及半身照。编委会名单在封二或扉页背面,版权页在封三,可印工本费和“免费赠阅”等语。书脊內容略同扉页。
第八,经费问题。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经费问题,迎刃而解。由于是内部使用,印数很少,又不以赢利为目的,作为自己对自己进行传统教育的教材。村史以村两委会为编印单位,印刷费由村报销。主编和编辑以义务劳动的姿态,完成乡贤会和关工委的无偿任务。至于邻家乡镇比较富裕的村庄,发给编辑一定的生活补助和报酬,合情合理,毕竟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九,发放和使用村史。村史写好印对后,由村委会和关老协发给全村各戶中有阅读能力的人。妥善保存,轻易不外借,更不许买卖。在关协组织指导下,利用村史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王莽村关协,利用《老红军叶兴才和日寇拼刺刀》《蒲忠智益冀东办大社》《牛志振灭火受伤》《王锋利拾金不昧》等村史故事,教育青少年,效果很好。
十,通过编辑、撰写村史,提高了我和我的文友们写作水平。我认识到村史的文体很特殊。它属于文史资料,不同于“史”,不同于“志”。更不是文学作品,跟通讯文学差异非常大。它是一种以说明文为主,以记叙文为辅的文史笔记。个别地方充许带点文学色彩,但不许议论和抒情。板着面孔就事说事,平实直白。掌握修辞手法再多,在这里“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后,我想说,我撰写自己村村史,熬夜跑路,不挣分文,甚至贴赔,得到了什么?我得到了欣慰和愉悦。每想到此,我就骄傲地挺起了胸膛,把自己和司马迁联想到一起。况且,我锻炼了大脑,给腿刚了劲,成就感和幸福感远远超过了润笔稿酬的喜悦。参编的其他各位亦有同感。
2024-8-2-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