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47)
我喜欢读书,而且读得很杂。喜欢一些天资聪敏者的卓见。尤其以古典精神写成的部分非常喜欢,当然,对富有浪漫情调的风格也十分欣赏。
生活不正是如此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是为了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吗?尽管现实在很多地方不能尽解人意,但我们可以暂时把合理的部分都理解为美的。因为人生的基点,起码应该是合理的。
我之所以喜欢并欣赏古典部分,因为这些是已定格的美,是可以把握的,且它就在那里放着,让你一目了然,虽然我的智慧跟不上先人的智慧,因此耗费了许多时间去努力理解,但仅自己能认知的部分,已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喜欢欣赏画,曾看过一幅鲁本斯的风景画。最有印象的是:他让明亮的人物显现在暗黑的地面上。人物的影子投向画的后方,树木的影子相反投向观赏画的人。我很好奇,这画面上相反的两个光源,完全违反了自然。
而鲁本斯,显示出他凭借自由的精神凌驾于自然之上,能够为实现更高的目的驾驭自然。
双重光源确实勉强,它违反了自然法则。不过即使如此,我理解为:此乃大师的大胆手笔,他以此天才地揭示出:艺术并非总得屈从自然的必然规律,而是有其自身的法则。正是因为如此高于自然的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艺术家必须忠实而虔诚地模仿自然,不得对一些动物的骨骼结构、经络和肌健位置做任何随意的改动而损害其固有的特性,因为这意味着消灭自然。但在艺术创作的更高境界,即在一幅画真正成为画的境界时,艺术家便有了发挥的自由。
艺术家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奴隶。说是奴隶,因为他要让欣赏者理解他的作品,就必须以人世间的素料进行创作。而说是主人,因为他让人世间的素材屈服于他更高的意图,从而服务于他这些意图。
艺术家是通过完整的东西向世界来表述的,可这完整的东西在自然间找不到,而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产物。
所以,看着鲁本斯的这幅风景画,我会觉得一切如此自然,仿佛是照着自然描摹下来的,但其实不然,这样的一幅美景,在自然界是永远见不到的。
这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当我在漫步在这些艺术作品里,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呢?
晨曦,2024年7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