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凯文专访有感之四
一、
精神健康问题产生的总根源是客观现实不符合主观期望。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客观现实不美好,一是主观期望不正确。客观现实不美好,有的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有的是不能改变,或者暂时改变不了的。这就需要正确的应对。主观期望不正确,就是价值取向有问题。如何正确的应对现实,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归根到底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
当今社会,怎么做人,就成了大问题。所谓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已经成了无人关注、令人生厌的话题。
徐凯文说:“北大新生40%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这次对话中说:“现在全社会在焦虑情绪和功利价值观的推动下的内卷问题,让孩子学业压力越来越大。”“除了一对一的咨询,还有团体咨询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更高效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可能更有社会价值,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这个时候,要回到伦理的问题上来讲。说到底,最重要的伦理是什么?是善行,是助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做到助人。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助人的初衷和最后的结果。你帮助到一个人更有意义,还是帮助到1千个人、1万个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为心理学教授的徐凯文完全颠覆了西方心理学。在西方,怎么做人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要么信基督,活着为上帝;要么个人为本位,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西方诞生的心理学,以保持价值中立为原则,为求助者提供摆脱眼前困境的方法和技巧。人为什么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善行伦理都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
当今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以财富为标准,以自我为中心,以获取为追求。这种价值取向的人,逐渐演变到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为了自我,不顾忌他人;只想获取,不想付出。应该说这已弥漫到各行各业,造成全社会的腐败。持这种价值观的人,一定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更多的人则迫于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不知如何应对?
这就能解释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精神健康问题为什么越趋严重。家庭教育是分数,学校教育是考试,社会教育是赚钱。做人的教育几乎是空白。
二、
情感护理由此而诞生,情感护理就是从情绪入手,当求助者痛苦、郁闷,找我们时,就从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的细节中,帮助对方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在价值取向、性格修养、待人处事方面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问题导向教育。情感护理应用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但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深入到做人的根本,回答人为什么而活,生命的存在和意义。
(案例一)
有一个女孩不断寻求爱,但一旦被人爱,她就觉得索然无味。就开始寻求下一个爱,但被人爱了,就抛弃。现在她正在追求一个有妇之夫,但他不愿离婚,所以她很痛苦。打电话求助。她说得很清楚,当他真的离婚,她就会离开他。她为什么这么做呢?她从小没有被人爱,她需要爱,从追求爱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但真的被人爱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边际效益下降。她要从新的爱中寻求存在感和价值感。
面对这位求助者,咨询师无从回答。不知道应该帮她找爱呢,还是不要爱。这不是技巧和方法能解决的。
应该先讨论存在感,一种是得到他人与社会正面评价而产生的高兴、愉悦、成就、自信带来的幸福感;一种是来自他人与社会负面评价而产生的内疚、惭愧、痛苦带来的抑郁感。这个女士寻求的、得到的是什么存在感呢?
再来讨论价值感。今天许多年轻人说,要实现自我价值。实际上是自我满足,住豪宅、开名车、戴名表,总之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只要他取财有道,无可厚非。但这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所谓价值,一定是客体来衡量的。一杯水的价值是什么?它能满足人喝水的需要,也就是对人有使用价值。如果这杯水污染了,不能喝了,就倒掉了,没有价值了。一个人的价值,最终是由社会来衡量的,你能造福他人、社会、国家、人类,就会受到爱戴、表彰、荣誉,这就是伟人。一个普通人能给家人、同事、朋友、顾客带来幸福,也会受到肯定、信任、喜爱,而感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而幸福。
情感护理师有这个理论功底,就能给这个女孩引导。问她你这样追求,觉得幸福还是痛苦?如果你觉得幸福,就这样玩下去。如果你觉得痛苦,那就要改变。让她做选择。如果选择改变,我们就可以咨询下去。
那就要告诉她,你这种做法,不是寻求爱,而是玩弄自己,也玩弄别人,给自己带来痛苦,也给爱你的人带来痛苦。如果不改变,那就是一辈子不幸福。一个一辈子不幸福的人,有什么存在感,又有什么价值感?
她寻求爱,是一种获得,会感到幸福,但她不明白,能爱别人,能付出、被需要,更是幸福。一个不被需要的人,就是没有价值的废物。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人的错误行为是由错误的认知决定的,而错误的认知则是由错误的价值观决定的。所以,这个案例不是与她讨论所追求的男人,值不值得爱?怎么爱?而是要改变她的价值观,改变人生道路的选择。
情感护理师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做人的再教育,而做人的教育的关键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方法是帮助找到决定他行为的自我定位。每个人有意识或潜意识中都有自我定位,像机器人一样装有控制的软件。这种自我定位是价值取向、性格涵养、处事方法的综合,也可称为人格。由遗传因子、幼年影响、成长环境与自我认知形成,决定了他的行为。情感护理师就要从造成困惑的行为中,找到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的自我定位,从而认识自己,并且取得他的认同,才能引导他改善自己、提升自己。
至今已培训230名情感护理师。

三、
当客观现实不符合主观期望时,情感护理重点引导:一是怎么看待现实,二是如何调整期望。
情感护理的五个理念:
(一)我们要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我们必须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们一方面充满希望,社会在进步,现实会美好,另一方面承认事实,不可能一切如愿。
一个人来到人世上,有许多是不能改变的,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社会,以至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失败、意外、不幸,甚至灾祸。我们除了接受以外,别无选择。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态度。
(案例二)
一位20多岁的女孩来中心面询:“我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的明天在哪里,我整天像个孤魂野鬼,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我曾经爬上七楼,想一跳了之,这样所有的痛苦都会结束,可是我又不甘心,为什么父母的罪孽要由我来承担?”
她生下时,父亲要把她扔进便桶里,幸亏姨妈的阻止,才捡回一条命。她没体会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就被送到了外婆家,六、七岁的时候,才把她接回家。可是等待她的是父亲的冷漠和父母无休止地争吵,母亲经常被父亲打得遍体磷伤。
她17岁来到深圳打工,我尝试去做过很多的工作.我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可至今我没有爱情、没有事业,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我对她说:第一、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事实已不能改变,能改变的是自己如何对待父母;第二、你已长大成人,你所要的爱情与事业,只有靠自己努力;第三,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是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有一份工作,又爱学习,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后来她成为中心的代言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她的人生经历,从消极、悲观、绝望、自弃到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对待一切。其实,曾经让她痛苦的境遇一点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她对生活的态度、对自我的认识。她现在已是有2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案例说明: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遇到人生不如意,怨天忧人无济于事,能改变的是自己。我们没有提供她需要的爱情与事业,只是提升了她的认知,改变了她的态度,就迎来了新的人生。
(二)我们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应对现实。
对发生的一切,不管多么不愿意,必须面对、接受,然后应对,经过处理后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案例三)
中心开通热线第三天,5月1日一名男子来电,说他心爱的女友离开他,非常痛苦,天天泪流满面。他们曾经下过毒誓,生生死死不离开。如今,她要离去,他没法活,也要她死。他已准备好了安眠药,放入饮料,等她死去后就自杀。中心规定,凡有自杀、他杀倾向的,一定要主动约面询。
5月4日上午11点,他作为中心的第一个来访者,我亲自接待了他。我问他,心爱的人离去是十分痛苦,但是,你让她死,自己也死,这样做值吗?他神情肯定地说:值,当然值了!她违背承诺离我而去,该死!我心爱的人死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也该死!
我说:你女朋友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安眠药而死,一点也不痛苦。你为心爱的人而死觉得值,也不会痛苦。但你想过没有,你们死了以后,这个世界上谁最痛苦?
他说:那当然是双方的父母!
我说:你能想到这个世上还有父母,说明你这个人有良心。你活了30多岁,父母生你、养你,操了多少心,你对父母还没有回报,就因为恋爱失败,一死了之,你不痛苦,可你父母要痛苦一辈子,这样做人就太自私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想自己的快乐痛苦,也要顾忌别人。一个人活着,不仅要自己快乐,还能给他人带来幸福,这才叫值!
因为女朋友离开,就轻易地结束自己生命,一点也不值。因为女朋友离开,就结束她的生命,是报复犯罪,你的生命不仅没有价值,而且是负值。你长了30多岁,吃、穿、住、上学……消耗了社会多少资源,你回报社会什么呢?你给她的家人造成无法弥补的痛苦,给社会带来不宁。你对得起这个社会吗?
他的眼睛流下眼泪,我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想死,我这么爱她,怎么会要她死。我想不通,我们好好的,她为什么要离开我?
我安慰说:心爱的女朋友离开,确实很痛苦,这是人之常情。人一辈子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幸、灾难。汶川大地震,自己的亲人突然死了,怎么办?你必须面对这个痛苦的事实。你愿意与她好,这是你的想法。她要离开,是她的权利。尽管你不愿意,但必须面对。然后,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接受这个事实。人家为什么离开你?
你现在都是说她的不对,玩弄、欺骗你的感情等等,其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你有缺点和缺陷,她离开你不是没有道理。过去你们好的时候,有过诺言,现在她觉得不合适要离开,都很正常,不能说是她背叛。结了婚还可以离婚,况且你们还没有结婚?就算你说的她没有理由离开你,是她的错,也没有到罪该死的地步。如果她罪该死,你又为什么要陪她而死呢?
他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掏出了他与女朋友的照片说,我谈了好几个女朋友,都是我离开她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她却要离开我!
我说:你不喜欢,就可以选择离开。她不喜欢,就不允许离开。这个世界不可能让你一个人说了算,感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
他说:可是我觉得她离开后,我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只有痛苦,还不如去死!
我说:你很痛苦是事实,但活不下去,是将痛苦自我放大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的!你现在还要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而且可以活得更好的理由。你这么年轻,怎么会没有机会呢?不是有一句话,面包会有的,这就是要给自己生活的信心。你一定会活得很好!
……面谈了三个小时,他终于承诺放弃计划,与我用手拉钩,说回去把安眠药处理掉。
过了几天,咨询师再次打电话询问,结果平安,大家终于安心。
这个案例说明:人遇到挫折觉得活不下去,都是被一时恶化的消极情绪所控制,通过理性分析,帮他们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三)幸福人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缺陷。
每一个人都期望幸福,但实际生活是我们不可能拥有幸福的一切,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的心态。
(案例四)
有位妇女给我来信说:“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有一个英俊潇洒的老公,有车有房……大家都羡慕说我有福气,可我活得并不快乐。因为工作需要,他常常不在我身边,我担心外面物欲横流的世界会将他改变,我很不安,为他不接电话或长时间不回来而失眠,也为他几天不打电话而伤心难过……他说是为了多挣钱,让我和孩子过上好日子,听完后想想他一个人孤单在外,我不禁泪流满面……他把钱给了我便认为把幸福给了我,孰不知我更在乎的是病中的一声问候,更在乎的是他的牵挂,那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
我回了她一封信:“你目前几乎是所有有钱人的太太都面临的状况,当着没有金钱时希望金钱,当着有了金钱时更希望获得情感上的关爱。对你来说,要想得开,你不用为没有房、没有车而发愁,不用为家庭开支不断增加而操心,而且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有‘英俊潇洒的老公’,‘ 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当今中国与世界,你是属于幸福一族了。
你应该充分享受已有的幸福,从敬业工作、培养儿子、丰富业余、访亲交友、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等等找到自己的乐趣。一个人要想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想他人有,而自己没有的。
我劝你一定要首先从这种‘自我放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寻求自己的快乐。其次,也要与老公很好沟通。对老公在外忙碌、四处奔波、挣钱养家表示从内心出发的感激,也要从生活的细节上表达对老公的关爱。同时,也希望老公能够理解自己的感情需求。
一个美满健康的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你们家已足足有余,缺的是夫妇情感的交流,自己为此而痛苦,希望老公在工作与家庭、挣钱与情感的关系上有所调整。采取抱怨、不满的态度,是最要不得的,反而使老公觉得你‘不懂事’、‘ 不讲理’、‘ 不贤惠’而关系疏远。你也不要期求老公一下子改变,因为他已在跑业务中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一点点改进就予以鼓励。你目前还不是焦虑症,但需要得到心理的抚慰,与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专家谈一谈,是有好处的。”
她回应说:“我过去像怨妇一样,总是在抱怨得不到的。看了你的来信,其实我应该是幸福的,老公的事,我会慢慢去沟通。”
这个案例说明: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总是有缺陷。从一定意义讲,幸福人生就是面对、处理好不符合期望的现实。
(四)珍惜拥有的,不攀比没有的,
现实不符合期望是由于我们想拥有别人拥有的,甚至更多,而不珍惜已经拥有的,不如意是攀比带来的。
美国《新闻周刊》一篇文章说:“事实上,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看到的都是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这不断地提醒我们,别人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从而让我们深感不快。”
我们容易羡慕当官的权势、富豪的财富、名人的光环,但忽視了他们比常人不能比的付出,以及他们不能拥有常人的快乐。
不满足于拥有的,追求更多的,可以是一个人的动力,但永远要比别人更多,会带来一生痛苦。
有个女孩望着橱窗里美丽的鞋子,而没有钱买而愁闷,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姐姐,您为什么不开心呀!”她回头一看,一个坐在轮椅上没有双脚的小女孩在对她说话。她顿时为自己有健全的双脚而感到幸福,那个买不起鞋子的烦闹一下子消失了。
(五)人生时有迈不过去的坎,其实这个坎在心中,心里的坎都可迈过去。
人在遇到不如意时觉得活不下去,往往是对痛苦的夸大。有的认为是命不好,一辈子倒霉。有的甚至不想活了,自杀和杀人。中心避免的自杀、他杀、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证明,只要认真倾听他的诉求,关心他的遭遇,同情他的感受,在他愤怒、怨恨、不满的情绪宣泄以后,就能恢复理智,再进行疏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都放弃了原来的极端想法。
频频发生的校园血案、公交车纵火案以及其他报复社会的事件,主要的不是精神病,而是这些人都是被边缘化的底层人群,受到怨屈,情绪恶化,得不到社会的关注,于是他们采取最残忍的手段报复社会,引起社会对他们存在的最后关注。一个皇岗口岸的保安要杀两个外国人,就是这种心理。由于我们的疏导而避免。

情感护理的三个节点:
第一、了解问题。有的当事人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诉求,有的只是表达痛苦和不满的感受。情感护理师都要耐心地倾听,并从他的诉说中,或者引导式的提问中,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当他非常情绪化的表达时,要让他发泄,不要轻易打断。当他能夠平静叙述事情的时候,就要适时提问。
第二、找到原因。对重要的冲突,尤其是发生问题的导火索,要了解细节。只有从冲突双方的具体行为反应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只能听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情感护理师就要通过提问、对话去了解真相。这就需要情感护理师敏锐的觉察问题的能力。
第三、提出对策。找到原因,对策、方案就在其中。这里的关键在于你指出的原因是否得到当事人的认同,你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能否让当事人可信。因为往往提出的方案改变了当事人的诉求,要他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改变自己。
情感护理的五个要点:
一是关注。一个人的情绪如何,是最容易觉察的,但现实中往往被忽视,家庭本来是情感的港湾,但配偶之间看重的是物质,亲子之间重视成绩,对待老人一般重视生活的照料,忽视情感的需要。学校对学生就是考试,企业要求员工业绩,政府关注发展。情感护理呼吁全社会对情绪、情感的关注。
二是共情。一个人闹情绪,一定有某种理由和根据,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表示肯定与理解,不要一上来就批评、指责。情绪一对立,讲什么道理,对方都听不进,相反激化矛盾。
三是沟通。有效沟通的前提,是肯定对方的合理存在。认为对方全是错的,甚至蔑视对方,沟通必然无效,而演变为吵架、甚至冲突。人际关系中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沟通尤其需要注意。
四是鼓励。看不到对方的优点,专挑缺点,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批评,这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多表扬、多肯定,是沟通最有效的手段。
五是引导。在做到了关注、共情、沟通、鼓励的前提下,加以引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情感护理的六个步骤:
一、倾听求助者的诉求
二、分析发生的问题
三、找到问题的原因
四、了解求助者的经历
五、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
六、提出求助者改变自己的方案
结束语
情感护理的理念和方法,横向可以传播到每个人,以至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医院、信访及各个单位,培训情感护理志愿者作为骨干与哨兵,在全社会发挥作用,对全民的情绪实现关注、关心和关怀。深度从情绪入手,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改善自己、认识自己,弥补做人再教育的缺失。情感护理师真正成为灵魂工程师。
情感护理与精神病治疗、心理咨询共同成为保障精神健康的三驾马车。
作者介绍
徐景安
深圳市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责编: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