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耳三足公子簋
王德埙
规格:高27.5公分,通宽29公分,腹径21.5公分,上口径16公分;重3.3公斤。本器为遵义收藏家王国石传世品。
弇口鼓腹三足单耳式。盉式足和单耳为本器特点。根据纹饰风格,以及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的分类断代,应为西周器。自铭为“簋”。铭文共11字:公子作簋
吉巳之余方赐宝。
大意:周天子诸子之某位公子制作了这个簋,举四月吉日到余方国去赐宝。王德埙认为,这个隆重其事的赐宝(包括该簋)事件的背后,有姬周时期的政治安排,即世子之外的公子,也担负了安抚方国的外交事务。






编码如下:
考证
释文:公子作簋A吉巳之余方赐宝。
大意:周天子诸子之某位公子制作了这个簋,举四月吉日到余方国去赐宝。王德埙认为,这个隆重其事的赐宝(包括该簋)事件的背后,有姬周时期的政治安排,即世子之外的公子,也担负了安抚方国的外交事务。
编码1为“公子”合文,参考青铜器《曹公子戈》同字。
周天子世子以外的诸子,以及诸侯之子,均称为“公子”。“曹公子”即曹国国君之子。这里,应系姬周的诸子之一。
编码2为“乍(作)”。
编码3为“簋”,音gui,盛放煮熟的饭食之容器。《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
编码4为“A”,音ju,同“举”,举动。《该倂四声篇海》引《俗字背篇》:“A,音举,义同。俗。”盖“A”“举”为古今字关系,非俗字也。
编码5为“吉”,《说文》:“吉,善也。从士口。居質切。”
编码6为“巳”,四月。字参《栾书缶》铭之“巳”,二者完全相同。《说文》:“巳,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从巳。詳里切。”
编码7为“之”,到┅┅地方去。《说文》:“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止而切。”《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编码8为“余”,说参《栾书缶》铭之“余”亦多一笔,当为时代书潮。《说文》:“余,語之舒也。从八,舍省聲。���,二余也。讀與余同。以諸切文十二 重一。”
编码9为“方”,这里指小的方国。《说文》:“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府良切。”
余方:为周朝方国,即由余国。按《元和姓纂》二“鱼”引《风俗通》今余姓起源于由余,“余子之後”“以国为姓”(余:見姓苑:新安: 風俗通云余子之後以國為姓)。据《风俗通》又一本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又按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因此,由余国也可能起源于山西。从周都到新安,路途遥远,故公子“之余方”,委属不易。
编码10为“易(赐)”。
也。
编码11为“宝”,《说文》:“寶,珍也。从宀从王从貝,缶聲。寚,古文寶省貝。博皓
切。”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