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肖河风云
第四章,远征军夜宿晁家寨
成荣和志珍揣测的没错,摸黑来到晁家寨子的这支队伍,就是共产党的军队。
这支部队,是在中原突围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一路西进,准备北上陕北的途中,路过这里的。
远离根据地,不断行军转战的数千人的队伍,由于长时间地缺乏补给,他们军中无粮,衣衫褴褛单薄。数月来长途跋涉,且战且行。在西南交界的大山里转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甩脱了尾巴,通过几天的向北急行军,于这天的傍晚时分,将士们非常疲惫地行进到这个位于两省交界的边远而偏僻的小村庄——晁家寨子的地界。
当负责前方侦察的战士回报说,在前方行进的道路上,有一处比较大点的村寨时,部队的长官当即传令:“停止前进,原地待命,补充食物,等待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在进一步打探到这个寨子里没有任何武装,所有村民都已出村躲避的情况后,长官即刻传令:“今晚就在这个寨子里宿营休息。”
听到“停止前进,原地宿营”的命令后,饥饿疲乏至极的战士们,拖沓这疲惫而散乱的脚步,移步到了晁家寨子的村边,立即像散了架似的,就地坐在了村口的大路边上。
后续到来的首长们站在寨子旁边,借着霭霭的暮色举目四望,发现这里地势高峻,视野开阔,沟岔纵横,岭峁相连。进能据险扼守,退能迅速撤离。于是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埋锅造饭,宿营过夜。
但由于他们的突兀到来,加之这里由于山大沟深,村民居住零散稀少,地势荒凉偏远,之前没有地下党的活动,这次更没有地方党的联络接应。村民们没有见过共产党的军队是个啥样子,是个干啥的,根本不了解他们,在他们进到寨子之前,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诺大的寨子里,空荡荡地成了一座空寨。所以,部队的吃饭补给就成了大问题。
部队住下后,为了争取不扰民,规定士兵不得随意进入村民的家里,搭上帐篷的就在帐篷里宿营,没有帐篷的,就在露天宿营。睡觉休息是很好解决的,随便有个地方,倒头便能睡觉。但饥饿问题却不好解决。粮食和银钱一样,是硬头货,去哪里解决呢?
这么多的人是要吃饭的啊,现在村民们跑的一干二净了,想要在这里筹到粮食那是已经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数千口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可愁坏了这支部队的当家人,他们通过碰头决定,唯一可用的办法,就只能放在村民们的庄稼地里了。
村子周围有大片已经成熟尚未收割的玉米,洋芋(土豆)和蔬菜等等,立即派人把它们全都摸黑采收回来,在锅里煮熟后分给大家,用以充饥。最后,再以适当的价格,用银元补偿给村民。那没有村民,怎么把补偿的银元交到他们的手里呢?
这时,在村子里的巡回哨报告说,他们在巡逻中看到村子的中央,一处平台上有一座高房大院,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判定,那里肯定是一院大户人家。
于是,几个人就走了过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这是因为,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像这样的大户人家,在一个村子里来说是极少的,而这样极少的人家,却往往就是这个村里有权有势,能说得起话,能拿得了事的人,或者是这个村家道殷实,有一定影响的人。
这样的人家,在当时的社会,一般都有自己的武装,是不会怕土匪和队伍的,相反,他们有的人有时还会和土匪或者是队伍有些许的联系。土匪或者队伍来了,他们宁可拿出钱财,消财免灾来打发,也要确保家人的身家性命。
所以,部队的长官打算先派人过去侦查一下,假如这户人家家里有人,就和他们协商给村民的玉米补偿的数量,顺便能否再向他们筹集一点军需。假如没有人的话,那就把钱留下来,并附上一个给村民的留言,向村民解释清楚,这样也不会违反纪律。这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不大一会,侦查的士兵回来报告说:“那家大院,门户大开,里面同样没有一个人。”
于是,长官们在饭后安排好宿营地四周制高点值班的岗哨后,几个人就一起向这处大院里走去了。
这就是晁志珍和碎牛刚到寨子后面的小山包上,看到的有几个人提着马灯朝他们家里走去时的情景。
这几个人就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长官。他们和几个警卫人员一起来到志珍家时,确如侦查人员报告的那样,这户人家的人,也同样躲到外边去了。只是所有的房门都没有上锁,看来是由于他们的突然到来,这家主人在仓促间,急急匆匆地连门都来不及锁就跑了。
进门后他们看到,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毫不凌乱地安置整齐,炕上的被褥也整整齐齐地叠码在炕柜上面,于是他们决定,今天晚上就住在这户人家里。
警卫人员快速地打开长官们的行军被褥,铺在了炕上,待长官们洗了一把脸休息后,他们就退到门外站岗去了。
大约到了五更多一点,长官们立即起床,指派通信人员去连队的驻地传达命令,督促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出发。
长官再三地叮嘱道:“告诉连队,简单地用餐后迅速行动,要绝对地保持静秘,不要弄出任何动静,以避免发生意外。”
随后在给这家房屋的主人写好字条,并留下给村民的银元后,就离开了他们住宿过的房子,回到了他们的队伍当中。
各连队给长官们汇报了人数清点和连队集合的情况后,立刻趁着黎明前的夜幕掩护,沿着山梁上的小路,向着正北的方向又出发了。
山里秋季的夜晚,是很冷的。而夜晚到了后半夜的气温,就更加的寒冷。
成荣和晁志珍他们三个人,在小山包的树丛下,被潮湿寒冷的气温冻的双腿一阵一阵地抽筋转肚,但也只能忍着。
到了后半夜大约有五更多的时分,正当三个人眼皮涩困,昏昏欲睡的时候,从寨子的方向传来一阵急促地狗叫声。成荣惊觉地听见,有杂沓纷乱地声音从他们藏身的山包斜对面的山路上,隐约传来。
他浑身一激灵,睁大了眼睛,仔细一看,顿时头脑清醒,困意全无。
借着模糊的光线,成荣看见,黑乎乎的望不见首尾的一溜行人,正沿着对面的这条山路向着东北方急速地行进。
他赶紧用胳膊肘捣了捣在身旁有点迷糊的志珍和锁住,轻轻地说:“喂!清醒一点。你们快看,对面往野狐岭去的山路上,那是些什么啊!”
两个人伸长了脖子,揉了揉眼睛,望向前面说:“黑乎乎的一片,哪有什么啊!”
“仔细看,你再听,那不是住在寨子里的那些人走路的声音吗?他们走了!”成荣再次强调自己的判断。
两个人仔细地望向对面,才发现确实是一支移动的队伍,正穿行在黎明前的山路上,朝着野狐岭方向疾行。
经过大家的确认后,成荣说:“看来这支队伍是想要在天亮之前离开咱们寨子。但他们走完没走完,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
成荣思考了一会说:“这样,我们三个先悄悄地回到村里,看他们还有没有留下人,如果他们留下了人,那我们还不敢惊动他们,只能等天亮了再说。假如他们没有留下人,都走光了,那就赶紧通知村民们让他们回家。”
说完后,成荣在志珍和锁柱的带领下,顺着小路猫着腰,悄悄地溜回了寨子。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