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范氏与余姚朱氏的诗缘姻亲
龚烈沸
近日读清余姚人朱兰《补读室诗稿》,卷四有8首《题适范妹小影》诗,第2首直接写到“天一阁”,向未所见,录之如下:“阿爷早许觅良缘,难得红丝季女牵。天一阁通青鸟使,看停杯渡孝廉船。”
“杯渡”,余姚北城东门外的一渡口名。“孝廉”,即乡试合格者——举人。此诗大意:老父早许诺为你找个好女婿,今天小女儿终于牵上了红丝完婚。天一阁范家的新郎来了,范举人的娶亲船已停靠在了杯渡码头。
上:天一阁宝书楼 下:朱兰画像和朱炯编《朱兰文集》
朱兰《补读室自订年谱稿》咸丰“二十三年,戊寅,十九岁”条记载:“归范门妹生”,可知此妹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比朱兰小18岁。
朱兰妹嫁给了天一阁范氏又是谁呢?查天一阁藏《鄮西范氏宗谱》,无果,再查《余姚朱氏宗谱》卷四朱文治条终于查到:“女……四适鄞县道光乙未举人范多铣”。朱文治即朱兰父。再读朱兰写其父《少仙府君行述》:“女……六适鄞县庠生范公邦畘长子、乙未科举人、咸安宫教习多铣。”此妹乃朱兰生母陈氏卒后、继母陆氏所生第四女,所以宗谱称为陆氏所出第“四”女,加上朱文治前配陈氏所生两女,所以《行述》谓此妹为第“六”女。
既是举人,就查《清代朱(硃)卷集成》“道光乙未恩科”:“范多铣,嘉庆丁丑年二月十九日吉时生。宁波府鄞县学附生,民籍……住月湖天一阁”。范多铣生于1817年(比朱氏大1岁),字子真,父范邦畘,祖父范炌,曾祖父范懋柱(范钦的第7世孙,曾奉旨向朝廷进献藏书,供修《四库全书》编纂所用),先后师从堂叔范邦疄(号灌甫)、范邦畴(号新甫)、堂叔祖范勋(号书常)、宁波府学教授冯登府(号柳东)、道光壬午优贡生赵九杠(号薇卿)等。至此考实,范多铣为天一阁范钦的第10世孙,道光乙未年(1835)中“乡试”第八十二名,即中举人,后曾任清宫内务府咸安宫三旗弟子“教习”。《鄮西范氏宗谱》、旧方志等无范多铣,也无范邦畘、范邦疄、范邦畴记载。
鄮西范氏宗谱内的范懋柱条和范懋裕条
范多铣娶朱氏的年份无考,据《清代朱(硃)卷集成》“道光乙未恩科”记载,范多铣中举时已有原配姚氏。姚氏未生育,抑或病故,范多铣继娶朱文治女儿。朱兰《补读室自订年谱稿》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九月初六日,为避鸦片战争战火,范多铣跟随其父亲范邦畘,一家到余姚朱文治家避难,可知此时范多铣已为朱氏婿,娶朱氏当在此前。
两年后,范多铣再到余姚,陪同岳父朱文治等朱氏族人谒祖,作为小女婿,做了开路护卫、引导等本份工作。
朱氏为范多铣生有一女,但“久而无子”。为免范多铣断香火,朱氏将亲姊养女张毛姑(又称“张猫姑”)许配给范多铣为妾。张毛姑为范多铣妾5年后“无所出”,没生一子半女。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事,南北交通道路受阻,范多铣无法参加会试。咸丰八年(1858),41岁的朱氏曾回余姚奔祖母丧。咸丰十年,范多铣患病,在外治疗修养,病重回家途中即逝世。范多铣归家落殓次日,妾张毛姑“仰药殉节”。范多铣卒时,朱氏43岁,此后“克守苦节,闺教有素”,得族人助,养女成人。同治元年(1862)朱兰作《题适范妹小影》诗时,朱氏已 45岁。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有《范子真少室殉节张猫姑传》一文,除上述所载范多铣病况外,只在文末记了范多铣“道光十五年举于乡,代为鄞人,世所称天一阁范氏者”三句。徐时栋尚有诗《舟中忆范子真(多铣)却寄》:“范叔潇洒多丰姿”,可见范多铣与徐时栋有诗文往来。董沛读徐时栋为范多铣张猫姑写的传文后,为张猫姑写了首《范烈妇歌》。
左:徐时栋柳泉先生画像 右上:徐时栋著《烟屿楼文集》 右下:《范子真少室殉节张猫姑传》
朱兰(1800—1873),字心如,号久香、耐庵。道光九年(1829)一甲第三名(“探花”),累官至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受道光、咸丰帝器重,多次多地主持科考,与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有书信往来。工诗擅书。《补读室诗稿》外,尚有《补读室赋钞》《朱兰文稿》等,今有朱炯编《朱兰文集》行世。
朱兰还有一首《悼范莲士》诗与天一阁有关:“黄浦津门路几千,新赓赠句寄蛮笺。送余远宦仍浮海,惊尔长辞别有天(莲士斋名)。乱后图书经浩劫(天一阁书,经兵火已散失无存。余家藏书画亦被毁),死怜手足聚荒阡。一孤三寡将安托,为语羹香着力肩(羹香为莲士从弟)。”
朱兰自注中的“天一阁书,经兵火已散失无存”,属道听途说,藏书有所“散失”为真,“无存”不实。此诗虽系悼姻亲之作,然有我等不知的天一阁范氏2人:范莲士(“莲士之嫂即余妹”,即范多铣亲弟)、范羹香(范多铣堂弟)。“一孤三寡”,“三寡”其一当是朱兰妹朱氏。
天一阁藏《鄮西范氏宗谱》无范多铣只字片语,也不见范邦畘、范邦疄、范邦畴、范莲士、范羹香(莲士、羹香俱为号,名不详),更无朱氏记载。余姚《朱氏宗谱》及《清代朱(硃)卷集成》,为我们保存了天一阁范氏的琐屑史料,弥足珍贵。
朱文治也有与天一阁有关的诗,是给范多铣堂房曾祖父范懋裕的。朱文治(1760—1845),字诗南,号少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任海宁州学正。工画梅兰竹石,著有《绕竹山房诗稿》《铁箫楼文集》。范懋裕,字锡昆,号耐轩,嘉庆甲子(1804)举人,后官於潜、仁和县教谕。
朱文治画像
朱文治撰《绕竹山房诗稿》《续诗稿》
《绕竹山房诗稿》卷十有《范耐轩学博(懋裕)》:“甬东天一阁,海内首藏书。世德君何远,通经我不如。量宽波撼处,心静月来初。叔度时相见,常教鄙吝除。”“叔度”指东汉名士黄宪,字叔度,以学行见重于时。朱文治与范懋裕出身、为官相同,朱推誉范为黄宪,“与同官范耐轩先生懋裕最善,推为畏友。”
朱文治《绕竹山房续诗稿》中尚有2首诗写范懋裕,对范评价很高:“浙东西学官,推君为之冠……”朱文治长子朱森也曾拜范懋裕为师:“儿子幸从游,顽铁经冶锻。”朱文治还曾拜访过范懋裕家:“居傍西城路不赊,访君无异我还家。绿阴满院春将老,开遍林间梓树花。”
由此推想,朱文治可能委托范懋裕为自己小女儿觅婿,正好印证了朱兰诗“阿爷早许觅良缘”。范懋裕抑或是范多铣娶朱文治小女的牵“红丝”人。“青鸟使”便是范多铣,他是天一阁范家派到余姚朱家来的藏书文化信使,余姚朱家以有天一阁范家“书婿”为荣。
如此,朱文治既是天一阁范氏“懋”字辈诗友兄弟,又是天一阁范氏“多”字辈“泰山”丈人,朱兰当是天一阁范氏“多”字辈“舅爷”。天一阁范氏余姚朱氏有诗缘、姻缘,信然。本小文章若有助天一阁史、余姚名人研究于一二,尤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