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谱牒、祠堂文化工作上的一棵不老松
——记张国清老先生
作者:顾德新、李立人
张国清,洛社新开河村人,张氏(源远堂)第32代传人,现年85岁。自2011年至今,不顾年高,不辞辛劳,不求名利,不计报酬,热心于续修宗谱和重建宗祠,传承弘扬薛永辉革命事迹精神。十多年来,把修谱、建祠等一件件、一桩桩工作,当作自己分内事,认认真真,圆满出色地完成,受到众口交誉,被称为谱牒、祠堂文化和传承革命红色文化工作上的一棵不老松。
续修宗谱
2011年,张国清看到周边友姓纷纷在续修宗谱,于是也萌生了要完成续修张氏(源远堂)宗谱的想法。当即联络族人朝俊、文新、向阳等倡修宗谱,极力宣传修谱的意义:“宗谱是宗族繁衍的历史和教诲子孙的重要文献,记载着族人的世系、生卒、妻室、子女、墓地、传记、宗祠、族训、氏族源流、人口变迁等资料,族人可籍此知源流、序昭穆、悉来自、明世次、晓辈分;继承先祖崇高德行与辉煌业绩,激励子孙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宗谱,是子孙之根源所系,族人之亲情纽带,人生之轨迹记录。自古至今,续修家谱,绳继瓜瓞,绵亘千年而不断。”
由于历史的原因,张氏(源远堂)宗谱已有六十余年未有续修,随着生者日繁,老者日谢,若再不抢修,千年宗史将难以为继,后辈既不知自己来自何处,也不晓己之世系辈分,若此,则上愧对祖宗,下有负儿孙。尤在农村城镇化的当今,许多村庄拆迁,同村人分居各处,天长日久,后辈不晓先祖历史,不识同族同宗之人,唯有靠家谱方能维系。
洛社张氏(源远堂)奉北宋宰相、工部尚书张知白为一世祖,自十二世张懋一迁至无锡洛社至今已有655年,二十三世孙张季玉迁至洛社新开河,张氏后人人丁兴旺,世代名人辈出。其中新开河村出了个赫赫有名的太湖游击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县第一任县长薛永辉(薛永辉原名张其楠)。
在张国清和诸位族贤的动员下,召开了族人代表大会,成立了续修张氏(源远堂)宗谱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张文天、张建伟担任会长,领导续修;成立了编修班子,续修宗谱工作正式启动。
因多地旧谱毁于“文革”,后在族人张富生处找到一部珍藏的上修于1947年的老谱。
张国清和张文新、张向阳、张根兴、张南昌、张富生等族人跑遍洛社、藕塘、山北、石塘湾、横林、雪堰、南宅、苏州、上海等二十多个地方,联络各地族人共同参与修谱。他们冒严寒、顶酷暑,不厌其烦,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动员大家参加修谱。期间也遇到许多曲折,有的人家误以为是骗子,冒修谱之名来收钱。张国清等再三解释:我与你们原本素不相识,之所以会寻到你这里来,是在老谱上看到载有你们的地方,上面记着你们的先祖,所以特地寻来,一起参与修谱,如果你们不参修,今后新修的家谱上你家就要断代,留下遗憾。
有一次,到上海联系续修,户主说不要参修,不让开门进去,后经多次反复动员,户主深受感动,最终同意参修。一些城市里人对家谱意识淡薄,特别是年轻人,对宗谱不了解不感兴趣。
募集续修经费,首先得到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族中文天、建伟、文伟、钰龙、秋玲等企业家带头出资,其他大小老板都紧跟,张氏(源远堂)七个分支的所有族人也都纷纷赞助。
经过张国清等诸位编修人员三年多的辛勤工作,终于圆满完成张氏(源远堂)宗谱的续修。共印230部,每部18本。2014年5月2日,举行祭祖和宗谱颁发仪式,一千余人出席了颁发大会。
通过宗谱,使人们认识到:宗谱中优秀的传统伦理、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宗谱是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之精神财富,也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之精神资源。续修宗谱,对尊祖敬宗、继承传统、凝聚人心、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一部续修的家谱,承载着对先祖的敬仰与缅怀,承载着对后人的希冀与期望,使后辈不致数典忘祖,万代有史可查。
重建张氏(源远堂)宗祠和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
完成了张氏(源远堂)宗谱的续修,族人们都提议要重修宗祠和重建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
宗祠建筑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是祭祀先祖的殿堂,是华夏民族的祖根标记,是神州大地的人文化石,是炎黄子孙的血缘圣殿,是华夏先民精神永存和英灵栖身的所在,是历代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原张氏(源远堂)在新农村建设中被拆,要异地重建。
薛永辉(1911-1997),原名张其楠,洛社新开河人,1927年参加革命,1944年任太湖苏南县委书记,苏西游击队司令员,带领太湖游击队在苏锡地区与日伪顽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敌斗争,取得了反“清乡”、反“扫荡”、反“清剿”等一系列胜利,1946年任太湖游击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薛永辉任无锡县第一任县长。当年薛永辉参加革命后,为了躲避敌人追捕改名换姓,因其母亲姓薛,于是将自己名字改为薛永辉,之后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没有再改回本名。
座落在洛社镇新开河实验小学边的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先后被授予惠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但因原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展馆设在学校内,展馆面积较小,且参观人员进出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在管理上也不方便,该馆的异地重建已列入议事日程。
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也专门出了文件,向地方政府提交了《关于异地重建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的建议》。
张国清等几位老人为了早日落实建成宗祠和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不辞辛劳地奔波,从村到镇,再到区到市,讲道理,说理由,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到无锡市档案馆复印宗祠的宗地图和房地产证,并得到了祠堂拆迁的补偿款。
经过努力,终于争取到同意重建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和张氏(源远堂)宗祠。一边是红色革命事迹教育基地,一边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二大工程所有建造经费共450万,都由张氏族人和新开河村部分企业家捐助。
在张文天、张建伟二位会长的领导下,张国清带领张富生、张文新、张南昌、张根兴、张正煜、张长征等,担负起这二项工程建造的任务。
从2018年4月奠基到2023年冬完成二大工程的土建以及宗祠的装修,在这二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张国清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天天坐镇在工地上,负责材料的进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管理。经常向张文天、张建伟二位会长请示汇报,与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和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张氏分会以及谱牒、祠堂文化的研究人士进行交流咨询,取得指导和帮助。他无论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在宗祠的装修期间,更是事无巨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在建造张氏祠堂和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的过程中,张国清走村串巷,动员大家乐于奉献,捐款捐物,张氏族人纷纷慷慨解囊,张文天、张建伟两位老企业家捐款共达一百七十多万,捐款十万的有钰龙、文伟、南昌、长征等十余人,捐款五万的有群力、金清、根兴等十余人。张国清老人没有劳保,自己省吃俭用,也捐助出六万元,既出力又出钱,还经常填资支付施工工钱。十多年的辛劳,作出了重大贡献。人们一提起他,都赞赏张国清好样的,是个大功臣。
更改路名
在洛社新开河村横亘312国道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原路名站前北路。而这里既无火车站也无汽车站,此路名实在不伦不类,名不符实,群众纷纷感到此路名奇怪。
新开河村出了个老革命——太湖游击队司令和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县第一任县长薛永辉。薛永辉在无锡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他的传奇故事、英雄事迹在苏南广泛流传。为不忘革命先辈,激励下一代,感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群众一致要求把自312国道至洛南大道段的“站前北路”更名为“永辉路”,以纪念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和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但路名更改好事多磨,根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一、地名不能以当代人名冠名;二、地名已GBC全球卫星定位,不能随便更改;三、更改地名手续复杂,既要当地百姓绝大多数人同意,又要经各级审批,难度大,进展时间缓慢。然而,张国清、张文新、张渊若、张富生、张国良等老人发扬永辉精神,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多方奔波,在258天的日子里,他们三次递交申请报告,七上无锡市有关部门,三千多村民联名签字,新闻媒体“阿喜帮忙”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也得到了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大力支持,把要求“站前北路”更名为“永辉路”的建议直送到时任市委书记的李小敏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国清等人的努力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3月28日,无锡市地名委员会下达关于命名“永辉路”的批复,“永辉路”南起洛南大道,北至312国道,全长920米,宽25米,正式完成“永辉路”的冠名。《惠山新闻》和《无锡日报》都作了报道。看着熠熠闪光的“永辉路”路牌,张国清深情地抚摸着,群众无不拍手称好。这其中凝聚着张国清等一众老人锲而不舍的功劳。
2024年1月20日,在惠山区谱牒文化研究会举行的“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讨总结会上,对张国清老人十多年来老当益壮、殚精竭虑致力于家族宗谱的续修以及宗祠的建设和为传承弘扬薛永辉革命事迹精神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评价为:居功至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望着这位85岁满头银发、憨厚可爱的老人,对这位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担当续修宗谱、重建宗祠和薛永辉革命事迹陈列馆,以及为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辛勤付出、无私奉献;被人们誉为“不老松”的张国清老先生,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顾德新、李立人
2024年4月
文/李立人 顾德新
编辑/王孝付

顾德新近照
作者简介:顾德新,农民企业家,从小喜欢文学,曾出版《农耕文化》几本书籍,和无锡市第一部村志,村史,现在积极宣传和指导,谱牒文化,祠堂文化。

李立人近照
作者简介:李立人,无锡洛社人,无锡市惠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原太锅文学社秘书长。在多个网站发表杂文和散文,发表了100多万字的网文,2011年被中工网网民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博客之一。2014年10月出版《立人博客》。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