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方试剑,霜刃未曾成 117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唳风连骤雨
夜半惊书生
顺境难为道
蹉跎与日穷
立业无捷径
倍勤蕴德功
十年乃试剑
霜刃未曾成
暑气冲斗牛,汗涔水涟涟,舟渡火海上,无尤亦无怨。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道在何处?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来无去,无增无减。何以窥道?文以载道,道在文中,故而古今中外圣贤先哲,将宇宙自然的深邃道理与运行规律进行总结提练寓于文中,形成文风,循循善诱,人道恒顺天道,人文恒顺自然,以文化人,以文导心,以文弘法,从而引导人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德配天,让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及运行规律符合天道法则,以致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浑然同体,无为而为,地久天长,这就是文化教育的本质。中华文明中蕴涵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千万年来以一贯之,《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一系列中华经典承载起了“文以载道大化天下”的重任。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复兴,从文化强国到从文化繁荣,用文化铸造国魂、军魂乃至民族之魂,我们从更从文化大道中领略到诗文蕴含的时代价值。在天人合一的世界里,灵魂为万物之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诗文之魂又在哪里?诗文之魂就隐藏在“风起草低”下的原野牛羊之中,它没有固定理念因而随人而解,犹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一般。腹有诗书气自华,魂是什么?魂是厚积薄发的气质,魂是玲珑剔透的精神,魂是厚德载物的思想,魂是喷薄而出的光芒。
《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诗文之魂又是什么?言其情曰志,会其意而咏。而今之人以“诗言情”或“诗言景”及“诗言思”乃至诗言万物之状而妄论!故愿讨论诗魂所归之处以求于心微安。灵魂者,思想之凝矣!统摄万物之要意也,上合天地之神,下居人心之德,犹如深谷之风,来去无影无踪,却于谷底之中串流不息。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为人生奋斗之始,故志乃文魂之本也。
子曰:“吾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志于学,志于行,志于信,志于诚,志于道,志于德,志于事,志于业!有志者事竟成,惟天下之仁人唯能爱人!魂乃大志之显,魂之灵性就是通过自学、自行、自信、自诚、自律、自强、自省而升化之,“千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