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猗西南的黄河之畔,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它穿越了十里八乡,激荡着人们的心弦。这里,是傅作义将军的故乡,也是共产党员崔正来先生的根脉所在。崔正来,这位国家广电总台的资深翘楚,在退休后并未选择安逸的晚年,而是选择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谱写他的人生华章——将毕生克己节俭、退而不休所积累的百万资金,慷慨捐献给家乡的建设。
在这片孕育着传奇的热土上,崔正来先生率先垂范,捐资兴建了安昌牌楼和傅作义将军骑马像,更是毅然决然地独资建造了一座唐式仿古舞台。这座舞台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更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殿堂。数月来,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舞台建设的全过程,感受着舞台文化的魅力与辉煌。
崔正来先生,这位土生土长的晋南安昌村人,出身贫寒,却用自己的人生历程书写了传奇。早年参军入伍,历经军队熔炉的洗礼,后转业至西安晚报及西安日报,成为一名记者。经过全国记者统一考试的选拔,他成功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记者站,成为高级记者,并先后升任陕西记者站副站长、站长。他的百余部新闻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为新闻传播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崔正来先生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耄耋之年,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金用于捐建舞台。这一举动,不仅圆了故里父老乡亲的“舞台梦”,更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舞台的建设过程中,崔正来先生亲力亲为,与湖北古今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紧密合作。他强调,舞台的建设要质量至上,同时要杜绝浪费,节约支出。他向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反复讲述傅作义将军的光辉事迹,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的严格把关和精心指导下,一座古朴典雅、与傅作义纪念馆交相辉映的仿古式舞台拔地而起,成为了安昌村的新地标。
对于自己的善举,崔正来先生却谦虚地表示,这只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他引用了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范仲淹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崔正来先生的退休金并不菲薄,但他从不讲究吃穿,自己开园种菜,馒头配咸菜也是他的家常便饭,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他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傅作义》、《黄河滩》、《还血记》等长篇小说,荣获相关部门嘉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服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崔正来先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他的善举不仅为家乡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更让人们对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都市头条-都市眼光编发
